自2022年俄烏開戰以來,一種流行的觀點頻繁出現於所謂的軍事、國際關係「專家」口中:俄羅斯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擋住了美國的注意力,從而為我們的戰略發展贏得了寶貴的空間。然而這一論斷真的站得住腳嗎?隨著時間推移,越發不對味。觀察近期俄羅斯、美國與烏克蘭各方的發言,明明是中國在協助俄羅斯,緩解來自美西方的壓力才對!
過去幾天,俄、美、烏三方的表態耐人尋味:特朗普陣營傳來消息,他已與普京進行了通話,雙方均表達了儘快終結這場衝突的意願。俄羅斯方面,其常駐聯合國的代表涅邊賈公開表態,俄羅斯願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與美國展開對話,但目前正靜候華盛頓方面釋放出明確的合作信號。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直接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他提出願以烏克蘭豐富的礦產資源作為籌碼,與美國商討援助事宜。
從這三方的立場中,可以解讀出以下信息:澤連斯基依然堅持打下去的立場,渴望獲得更多武器支援;普京則顯得頗為靈活,打與不打皆有可能,他的行動似乎跟美國的態度有較大關聯,採取的是一種靜觀其變的策略;至於特朗普,希望衝突能夠儘快平息。很明顯特朗普對於此事的焦慮將會日益增長,而這與中國的因素密不可分。在他上任的短短二十多天里,已經意識到中國目前的國際影響力有多強。
特朗普履職之後,並未立即著手推進俄烏和平談判,而是迅速宣布了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措施。然而,接下來的局勢發展卻出乎他的意料:一方面,中國迅速且有力地採取了多項反制措施,這些手段似乎都是針對他的政策而精心準備的;另一方面,中國周邊的國家,並未如他所料那般紛紛倒向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越南等國都未明確表態,而馬來西亞更是第一個站出來支持中國,這無疑是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當前的種種跡象,向特朗普揭示了一個嚴峻的現實:他無法同時在俄烏戰爭中壓制俄羅斯,並有效遏制中國的發展,因此迫切希望與普京建立直接溝通。顯然中國的實力與影響力,客觀上幫助到了俄羅斯。特朗普對此看得很清楚,此時個人面子問題已變得微不足道,特朗普要的是停戰止損。隨著俄烏戰爭大概率接近尾聲,中國必須開始規劃戰爭結束後的應對策略。一旦停戰達成,以下兩種情景或將浮現:
一是,如果俄羅斯面臨歐美全面的制裁,這對其而言或許並不陌生,因為近年來已多次經歷這樣的困境,歐美的制裁手段或許已近枯竭。可若歐美在戰後與俄羅斯關係緩和,這將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新挑戰。
二是,當俄羅斯的問題得到解決後,美國可能會攜手歐洲,將注意力集中在中國身上。屆時歐洲是否會全力配合美國的行動,以及中國的友好國家是否能夠堅定支持我們,都將成為決定局勢走向的關鍵因素。
未來幾年,美國、俄羅斯以及歐洲都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表面上,中美兩國並未直接捲入俄烏戰爭,世界格局也並未因此發生根本性的顛覆,但許多細微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這些變化正逐漸塑造著新的國際秩序。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形象遭受了嚴重打擊,其國際聲譽下降難以避免;與此同時,歐美之間的裂痕也日益明顯。這些形勢,都是中國應該研究解析併合理運用的。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註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係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