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年三十晚上的鞭炮聲太響,提前跟大家說一句恭喜發財。
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這段時間網上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
年關將至的時候才發現,錢是真的不經花。
先不說春節期間在人情世故上有多費錢,光是往返的交通費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了。
但今天咱們不想聊花錢的事,來聊點兒掙錢的故事。
上周我們問了問大家,作為普通人,是怎麼掙到三十歲之前的「第一桶金」的?
靠能力也好,靠運氣也好,靠情份也好,無所謂金額大小;
只要是你在此之前從沒自由支配過的最大一筆錢,那就算數。
在看完讀者的投稿後我想說,眼紅是真的,但替大家高興的心也是真的。

1.
2019年,我從幹了10年的老東家荷蘭外企離職,當時是頭腦發熱主動提的離職。
我是一個財務,之前一直暗暗不甘自己除了每年年底的13薪,再也沒拿到過其他福利。
我的老大,也就是財務總監,直接幫我給歐洲總公司發郵件說,「她這些年來從未拿到過任何應得的獎勵」。
一封郵件給我換來30萬,忽然覺得他也沒那麼討厭了(向金錢低頭的我)。
那時候覺得30萬是好大一筆錢呢。

@Susan wang
2.
轉行做晶元銷售,疫情+國外原油大漲價+國家新能源政策支持(主要是電車),接到很多訂單,賺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
@保持初芯
3.
我30歲那年,家裡拆遷了。
我們一家三口拿了兩套70平的安置房和100萬現金,現在房價漲了六倍。
@🦎太蠱達人🐍峯叄狼🐈
4.
2008年我在美國留學,趕上金融危機,聽說花旗銀行快倒閉了,股價跌到一塊錢以下。
我尋思名氣這麼大的銀行怎麼可能倒閉,一定倒不了,於是狠狠心抄了一把底……
現在的股價已經七八十了,一直留著沒賣,後半輩子就靠著這個炒股戰績吹了。
@SFC
5.
那大概就是結婚了,從第一次上門到婚禮結束,我卡里多了快60w!
但不敢花,結婚後多的是花錢的地方。

@kr
6.
國家公派留學,給了歐元獎學金,按當時的匯率換算過來是10w左右,那時候我才大三。
@Hugo
7.
我的第一桶金,是畢業之後在某知名教培企業工作。
上了兩個月的班,碰上雙減政策下來,放了九天的長假,返工的第一天公司就宣布倒閉了。
我拿到了2n的賠償,其實不多,就一萬多塊錢。
但對於大學時期只有兩千塊生活費的我來說,這無疑是天降一筆巨款。
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手裡拿著那麼多錢,巨開心巨激動。

@尖頭叉子.
8.
2008年浦東宅基地拆遷,在210萬安置款和5套房子之間,我們選擇了房子。
後來這些房子最高的時候,值4000w。
@張溢煒
9.
三本院校畢業,工作第一年拿的年終獎7萬,坐標深圳,小型外貿公司。
我還記得當時老大喊每個員工進去領年終獎,我忙得不可開交,她喊到我的時候,我只想她趕緊說完。
一進去她指著桌子上的一張工資條說,你今年年終獎是這個數。
我當時心裡在默數:個,十,百,千,萬。然後我熱淚盈眶,覺得這一年值了。
她拍著我說可以去買喜歡的包包啦,我說不,我要去整牙。
對了,今年的年終獎還沒通知,但我相信我們老大,也相信公司。
@打不死的小強

10.
我的第一桶金確實是靠省出來的。
碩士畢業兩年,存款30萬,也正是有了這筆存款,讓我有底氣裸辭。
第一筆存款16萬,是我從大學的生活費、獎學金、實習工資里攢出來的,碩士畢業那年存了定期。
第二筆存款14萬,是工作兩年攢下來的。我的工資在新一線城市裡不算高,物慾比較低,除了房租、吃喝等基本需求,每年外出旅行幾次,其他沒什麼開銷,能攢下一半工資。
我從小家庭條件算好的,從來不用擔心物質問題。但我早早就明白了,這個世界上什麼都不靠譜,只有握在自己手裡的錢才最靠譜。
財務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能給人真正的底氣,所以很早就有了儲蓄意識,開始存錢。
我也意識到錢不是靠攢出來的,得會理財,財才生財。
但是目前還承擔不了理財失敗的風險,所以還是老老實實存定期,保住存量,再想辦法合法合規地發掘增量。

@blueair
11.
結婚那年,爸媽給了我20w的陪嫁。
婚後不到3年就離了,離婚分割財產時,我沒要前夫哥的彩禮,前夫哥也沒要我的陪嫁。
這陪嫁爸媽也沒要回去,20w就歸自己的了。
@不告訴你
12.
30歲前得了甲狀腺癌,保險賠了30萬。
真的讓人無奈到想笑,這30萬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生病。現在每天都要吃藥,停不了。
@尋夢
13.
27歲,靠存工資存下來12萬,一把花出去買了個小房子。
過了10年,靠存下來的公積金還清了房貸,又買了個稍微大點的房子。
感謝我自己當了這麼多年打工狗,精打細算過日子。
雖然被男人說不願意花錢打扮的女人,既沒情調又沒女人味,但房子、車子是實實在在屬於我的。

@Alizal
14.
念書念了22年,現在28歲,手頭大概6萬多,全部來源於獎學金。
@ᝰ
15.
我的「第一桶金」和其他人不一樣。
我父母是種蔬菜的,小學六年級那年,媽媽給我準備了一輛自行車,后座放了一隻大籃子,裡面裝著菜和零錢還有小桿秤,媽媽說賣菜掙的錢全歸我。
我自己騎到了菜市場擺攤,一天下來掙了將近60元。
在那個物價還是幾毛起步的年代,60元對於我來說就是一大筆錢。
這錢我用來給爸爸買了一瓶酒,給媽媽買了一束當時很流行的塑料玫瑰花,還給自己買了很多包辣條和乾脆面。
到現在我都還記得當時周圍攤主看著我一個小姑娘獨自來賣菜,都發自內心稱讚我好厲害,好能幹。

@星星
寫在最後:
普通人的一生都像是一場巨大的黃金礦工遊戲。
不知道要在抓過幾塊巨石、幾隻豬仔後,才能在三十歲之前掙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但只要採集器仍然在自己手裡,我們至少還能決定將抓手拋向哪裡。
暫時還沒掙到「第一桶金」的朋友們,堅定地相信個人努力也好,偶爾迷信一命二運三風水也好。
不用心情太壞,老天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