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印度軍工延期交付武器裝備的習俗我們都已經能夠理解了,但是列位有沒有發現,其他在全世界範圍內「有頭有臉」的軍工巨頭只要與印度軍隊做生意,那麼這個「千百年來」的習俗就會不知不覺的被傳染上,而且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勁頭...
如果各位不信的話,我簡單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AK-203步槍:這款自動步槍印度在2019年計劃引進67萬支,其中7萬支是從俄羅斯直接購買,剩餘的全部由印度自行生產,合同總價約為837億盧比;
然而到了去年八月份,這批步槍依然沒有按時交付,印度陸軍目前只接收到了3.5萬支;
為了緩解部隊的槍械需求,莫迪政府不得不與美國簽署了一份臨時協議,緊急採購了7.3萬支的SiG Sauer突擊步槍來應急,然後全軍繼續等待AK-203步槍的生產。
然後是鮋魚級潛艇:法國給其他國家建造的「鮋魚」級潛艇建造周期一般不會超過五年,但是給印度供貨,從2005年簽署協議之後平均每艘潛艇的建造周期絕對不會低於9年的;印度海軍的P75計劃一共向法國訂購了六艘「鮋魚」級潛艇,可是一直到今年年初這批貨才全部交付完畢,從簽合同到全部交貨,印度一共花費了大約20年的時間。這個時間足夠我們的潛艇迭代的了。
以上兩個實例是比較低調的,諸如「光輝」戰鬥機、「阿瓊」坦克和「陣風」戰鬥機這些延期幾十年的例子咱就不說了。
當然了,除了這些之外,印度陸軍在開年又迎來了一個「壞消息」!
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印度陸軍在2020年向波音公司訂購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合同簽訂五年之後依然沒有交付,而且這次延期是波音公司第二次推遲交付日期了。
按照印度和美國簽署的合同顯示,這6架價值9.3億美元的武裝直升機應該在去年的6月份全部交付的,不過波音公司後來表示因為供應鏈中斷等原因交付日期被推遲到去年的12月份。
對於印度來說,推遲一點交付日期也是無所謂的,畢竟人家就是有這個傳統的,半年的時間也是眨眼之間的事情。
可是到了去年12月份這批武裝直升機依然沒有到貨,印度此時才發現自己好像被波音公司給騙了...
為此印度國防部人員特地跑到了美國去尋找答案。按照印國防部消息人士的說法,這批直升機預計將會在今年的3月份開始在波音內部進行飛行測試,具體交付時間可能會被推遲到6月份,甚至更晚。
對於這件事印度媒體調侃道:我們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中隊已經組建了11個月,可是到現在駕駛員甚至連一架真正的直升機都沒有見到過!
事實也的確如此,印度陸軍為了迎接這批新採購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特意在去年3月份的焦特布爾成立了451航空中隊,所有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在波音公司延期交付這段時間依舊在努力訓練著,可是一年之後這些「戰士」們還是沒有看到自己的作戰武器。
而波音公司為了穩住「大客戶」,在延遲交付這段時間裡一直在「認真」地培訓著印度方面派來的6名飛行員和24名地勤人員...
這些來自印度軍隊的人員估計已經被培訓「吐」了。
那麼,偌大的一個波音公司為什麼就遲遲交不出這6架武裝直升機呢?
印度若要想得到這個答案,那就要好好審視一下波音公司和美國了。
首先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波音公司在最近一年以來的業務水平正在不斷下滑當中,不論是防務業務還是商用客機方面;
按照波音今年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該公司在去年一整年虧損了大約100億美元,防務業務和商用客機各虧損50億左右;
導致波音虧損的原因大家想必也都知道一些,比如頻繁的客機事故、去年九月份的波音大罷工,還有印度裔高管和員工的去留問題等等...
現在的波音早已不再是當年那個讓全世界都仰望的「軍火巨頭」和「客機巨頭」了,取而代之的修飾詞是「質量低下」、「印度員工聚集地」、「為了利潤不擇手段」...
當然了,這些還並不是導致波音交付印度軍火延期的主要因素,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對於印度需求的軍火供應層級沒有那麼高!
美國政府在收到軍火合同時一般都是根據外國客戶對美國利益的重要程度上進行區別對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如以色列和印度在同一時間簽訂了「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採購協議,那麼猶太人毫無疑問的會首先收到直升機,印度只有在人家交付完畢之後才能拿貨。
根據美國的優先權和分配系統計劃 (DPAS),在美國DPAS排名較低的國家需要為排名高的國家讓路,換句話說:波音不是生產不出來「阿帕奇」,只是你印度沒有那麼重要而已。
當然了,這些話是不能直白的對印度說的,波音給出的理由依舊是:供應鏈問題導致的延誤。
不得不說,還是印度人的錢好賺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