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以後直到2010年代,日本對中國的態度都是俯視型的,因為那時的日本不僅經濟規模、技術水平遠遠高於中國,即便「不完整」的軍事實力也依然遠強於中國。
70年代末期,我們的高層來到日本,看到新日鐵的現代化高爐,新幹線的高速列車,松下電子的自動化工廠,可謂只有羨慕的份。
所以,當年日本也是抱著居高臨下的心態支援中國,原因無他,就是兩國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但好景不長,隨著1980年代末期冷戰結束,美國開始將中國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實施全面圍堵,日本也緊跟著美國的步伐加入到對華封鎖行列,中日關係開始起伏不定。
日本為什麼要針對中國呢?追根究底,就是他們自己非常清楚在侵華戰爭中對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中國永遠不會忘記。
九一八事變紀念碑
這讓日本十分擔心:如果未來中國成了亞洲,甚至是世界的主導國家,那麼他們的日子勢必會非常難過。
而除了歷史遺留問題,日本對中國骨子裡的防範還有三大原因。
首先,日本想要從美國那裡「以忠心換自由」。因為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其既是美國干預東亞局勢的大本營,也是封鎖中國反C型「第一島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朝鮮戰爭期間,日本就成了美國重要的軍工和補給基地。
而日本正是意識到自己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位置,從一開始的遮遮掩掩到後來大踏步走向軍事化。出於遏制中國、俄羅斯、朝鮮的目的,美國儘管不太情願,但也對日本事實上恢復軍事化睜眼閉眼。
自1960年代開始,日本一直在努力恢復其「正常國家」的地位,並且從右翼的安倍晉三政府開始就不斷提出修改「和平憲法」,叫囂恢復「集體自衛權」。
已經歸西了的安倍
所謂的「集體自衛權」就是指日本可以在與本國關係密切的國家遭受其他國家武力攻擊時,無論自身是否受到攻擊,都可以使用武力進行干預和阻止,本質上是一個正常國家的「宣戰自由」。
為了取得美國對其恢復「集體自衛權」的支持,近30年來日本的對華策略選擇就是積極和美國綁定在一個戰車上,共同針對中國。
其次,日本不想也不會把自己的經濟命脈交到中國手裡。自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後,日本詫異地發現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隨著2010年中國的GDP正式超過日本,雙方的經貿關係已經從原先的中國提供原材料和初級產品、日本向中國出口高端製成品轉向雙方產業高度重合。
中國企業大舉進軍高端製造業,搶了不少日本企業的飯碗,原先日本佔據優勢的鋼鐵、汽車、造船、家電、新能源等產業,現在中國企業都已經趕超日企,或者是平分秋色。
現在日本只剩汽車工業還比較強
如果日本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被中國取代,那麼對日本企業來說必將是重大災難,而這一結果正在難以避免地成為現實。
而日本所更加擔心的是:由於自己是個資源貧乏的國家,大量原料和能源都需要從外面進口,台灣海峽和東南面的巴士海峽是日本大宗資源從海上進口的必經之路。
一旦中國完成統一,將把兩大海峽完全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到那時日本的海上生命線將被卡住,這是日本國內政商兩界最大的噩夢。
第三,日本實際上還是不能接受被中國反超的巨大落差,畢竟自從明治維新以來一百多年,日本基本上都是亞洲最強的國家,然而這一地位目前已經被中國所取代。
經歷過1990年代「失去的二十年」之後,日本經濟長期裹足不前,民眾收入實際上下降,在亞洲的政治地位也日漸滑坡。
感到迷茫的日本青年
而日本能夠利用的最大機遇,就是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略競爭,為了幫助美國遏制中國,日本也不可謂不賣力,
90年代,日本海上自衛隊組建了新一代的「八八艦隊」,4個護衛隊擁有包括4艘「金剛」級護衛艦在內的多達29艘驅逐艦,這樣的陣容在東亞就是能夠橫著走的存在。
那時的中國海軍只有4艘從俄羅斯進口的「現代」級驅逐艦加上一批051型老式驅逐艦,面對日本的「八八艦隊」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要說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就算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中國不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都夠解放軍海軍頭疼的了,這種差距幾乎令人絕望,也讓無數老一輩中國軍迷扼腕嘆息。
然而日本也沒想到,只不過一代人的時間,解放軍就全面趕上,海軍裝備不僅穩壓日本海上自衛隊一頭,就連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對上解放軍三大艦隊都不能說必勝。
日本驅逐艦隊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船實力雖依然強大,但比起解放軍多達兩位數的055大型驅逐艦和052D型驅逐艦,以及數量更為眾多的054A型、056型護衛艦完全是被碾壓的差距。
更何況,現在的解放軍還要加上搭載殲-15T和全新的殲-35的航母編隊,以及幾艘同樣可以搭載殲-35的兩棲攻擊艦。
再加上解放軍彈道導彈力量的突飛猛進,以及以殲-20和轟6K、轟6N為代表的空軍裝備,可以說,如今中國的軍事實力遠遠超過了日本。
近年來日本方面已感到巨大的壓力,只要自己給美國幫腔,對台灣事務說三道四,解放軍的海空兵力就立即組織在日本周邊海域游弋。
後來發展到不僅解放軍的艦船、飛機出沒,連俄羅斯的艦船和飛機都一起出現,一開始日本方面還「積極應對」,派出軍艦和飛機跟蹤,充當一下現場直播解放軍新型裝備的攝像頭,類似告洋狀一般報一下「今天,解放軍幾艘軍艦、幾架飛機穿越某某海峽」。
遼寧號成了宮古海峽的常客
到後來解放軍堂而皇之地穿越公海時,日本連跟蹤都懶得跟蹤,純粹是麻了,他們就算跟蹤了也起不到任何效果。
這讓日本越來越認清一個現實:駐日美軍可以隨時跑路,可是中國家門口的日本那幾個島跑不了啊!
美軍可以把在沖繩的部隊撤到關島,把關島的部隊撤到澳大利亞,要麼乾脆地後撤幾千公里,從第一島鏈跑到第二島鏈,但對美國而言日本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一旦中美爆發軍事衝突,日本首先就得充當消耗解放軍彈藥的炮灰,給美國抓住機會反擊提供時間和空間。
可以說,如果要對台灣動武,本著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思想我們可能還會有些顧慮,可是要提到對日本動武,那整個國家上下的民意,除了那少部分的精日分子可都是空前一致,連一秒鐘都不帶猶豫的。
前段時間很火的「涼月」號
日本選擇和中國加強軍事方面的溝通,無非是想要降低雙方發生「誤判」,擦槍走火的風險。
不過問題在於這個國家的尿性是這樣的:當他比你強的時候,他天天都想著和你擦槍走火,當你比他強的時候,他天天擔心你和他擦槍走火。
這本來是個概率問題:如果雙方的軍艦和飛機接觸過於頻繁,萬一某個操作的士兵精神緊張打了一發,或者某艘軍艦的指揮官、某架戰機的飛行員根據美國的授意故意搞一次擦槍走火,那就很可能引發軍事衝突。
比如年前「腦抽抽」的某艘海自驅逐艦艦長跑進了中國的領海,事情發生以後連非專業人士都知道沒有「誤闖」那麼簡單,但雙方還是刻意做了降溫處理。
這也說明:美國已經滲透了一部分日本自衛隊的中級指揮人員,一旦其認為有必要的時候,就會毫不遲疑地操縱一次「擦槍走火」。
給你個眼神自己體會
因為美國必然不願意看到中日關係走向緩和,如果他判斷有這種風險,那麼肯定會採取各種手段把日本推向前台先當替死鬼。
反正死道友不死貧道就是美國人一貫的作風,之前中國遠遠弱於美國的時候,是日本站在美國身後朝著中國叫囂,現在換成中國佔據局部優勢之後,是美國硬頂著日本往前出溜。
而目前的日本政府正是覺得之前一把全部梭哈美國是下錯了注,才主動希望自衛隊和解放軍加強交流,了解彼此的行為邏輯和戰略意圖,以免再次發生「涼月」號之類事件的時候解放軍會因為「這肯定是美國乾的」而放他們一馬。
但說一千道一萬,日本這個國家是什麼貨色,我們是最清楚的,從1894年到1945年的歷史,以及近年來日本加快軍事化的現實證明,日本是永遠不可能放棄其對外侵略擴張的野心。
而眼下日本似乎看起來「變好」了,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打算幡然悔悟,而是他們懾於中國的強大不得不釋放出討好的空氣。
若有所思
歷史的賬遲早都要算的,和日本之間的賬什麼時候算,怎麼算,取決於中美矛盾這對主要矛盾的解決情況,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要日本態度明確不當那個出頭鳥,則暫時還可以放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