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專家預測,在特朗普上任進入倒計時後,澤連斯基政權肯定會想方設法討好特朗普,甚至為了證明烏克蘭還有「利用價值」,烏軍也會在俄烏前線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果不其然,烏克蘭真的這麼做了,1月13日,烏軍出動9架自殺式無人機襲擊了位於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的「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壓縮站,這條管道可是俄羅斯運往歐洲僅剩的幾條輸氣管道之一,一旦被炸毀,必定會影響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而這條管道被炸最終的受益者並非是烏克蘭,而是美國,因為美國正在接替俄羅斯成為歐洲天然氣的供應者,俄羅斯如果被迫退出市場,美國將會是一家獨大,這樣一看,澤連斯基為了討好特朗普,討好美國,真是越來越沒底線了。
除此之外,烏克蘭為了證明自己有打擊能力,在1月13日對俄羅斯的布良斯克、薩拉托夫、圖拉和韃靼斯坦發動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襲,不僅出動數百架無人機外,還利用導彈部隊發射了6枚英制的「暴風陰影」巡航導彈和6枚美製的ATACMS彈道導彈,雖然俄國防部聲稱這次空襲基本都被攔截,但從各方媒體的信息來看,俄羅斯還是受到了重創,尤其一些基礎能源設施,更是被炸的損壞很大。
對於烏克蘭一次又一次的越境挑釁,俄方也是直接放出話「必須報復」,僅隔一天,俄軍就出動圖95-MS戰略轟炸機對烏克蘭境內進行了轟炸,甚至還發動了「綜合導彈襲擊」,同時在別爾哥羅德州發動了彈道導彈和戰略導彈對烏克蘭進行了精準打擊,而這次報復行動中,最讓烏克蘭和北約害怕的就是利沃夫州斯特雷市的歐洲最大地下天然氣儲存庫,雖然烏軍聲稱只是地面受到導彈碎片的碰撞,但從烏克蘭緊張的情況來看,俄軍這次往天然氣儲備庫發射的高精準度導彈已經炸倒了他們的「命門」。
其實從澤連斯基宣布1月1日停止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後,歐洲就已經開始爆發能源危機,但因為俄烏雙方都比較克制,所以並沒有對天然氣的基礎能源進行定點轟炸,但這次烏克蘭確實有些沒有底線了,直接轟炸「土耳其奚」管道,這明擺著是要挑起新能源危機,所以俄羅斯也對其進行了回應,只不過這次俄羅斯的報復是有限的,它們並不想真正的摧毀掉這個天然氣存儲庫,一旦引爆這個存儲庫,後果會非常嚴重,俄羅斯也不想因為此事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這不痛不癢的報復,只會讓烏克蘭和北約更加沒有底線。
就在俄羅斯「報復」烏克蘭後,1月15日,布魯塞爾舉辦了北約防長會議,在會議上,北約秘書長呂特公開表示,要提高軍費,不知道這是為了討好特朗普,還是北約現在真的有要提高軍費的必要,但因為這是觸碰國家利益的事,很多北約國家都沒有當時表態,甚至有的國家開始「哭窮」,認為自己的經濟體系已經不足以支持軍費增加,說白了,就是北約內部現在對援助烏克蘭已經出現了分歧,畢竟打了3年了,至今都沒有個結果,哪個國家的經濟能遭的住這麼打,所以有些國家開始退縮了。
但這其中可不包括英國,根據基輔消息稱:英國首相斯塔默當地時間16日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共同簽署一項兩國「百年夥伴關係」協議。
這份協議中,對援助烏克蘭內容是非常多的,像軍事援助、醫療援助、經濟援助、無人機合作以及未來的能源、礦產、科技等非軍事領域的合作,可以說是非常具體化,從表面來看,英國貌似有取代美國成為烏克蘭最堅強後盾的趨勢,畢竟特朗普已經開始對烏克蘭打退堂鼓,現在正是英國插手的好機會,只是不知道最後能不能如願,但從澤連斯基的反應來看,他非常肯定英國的這份協議,而且還表示將來兩國是堅定的「夥伴」。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協議中還有一個重要約定,那即是兩國將考慮在烏克蘭部署軍事基地、後勤倉庫、軍事裝備儲備等國防基礎設施,並將組建聯合部隊(或艦隊),這可是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將來烏克蘭即使不能加入北約,但也會通過駐軍的方式建立「盟友」關係,尤其英國現在已經深層次的從軍事方面介入烏克蘭,一旦介入成功,將來的烏克蘭或許真的會變強。
但這份協議目前只停留在紙面上,至於最後能否通過,能否實現,還是需要實際行動來驗證,但從英國的制度來看,斯塔默能否繼續擔任英國首相,能否繼續執政工黨可能都是問題,因為英國媒體透露了一個消息,馬斯克被爆出已經和英國左翼黨討討論要罷免斯塔默的首相職位,所以,澤連斯基也不要高興太早,或許結果不是想像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