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七大軍區、成立五大戰區」,這在此前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中絕對是重頭戲,當然這一改革難度也是相當大的,畢竟七大軍區下轄的力量多、覆蓋面廣、牽涉的事情雜,其所處的位置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存在。僅以下轄力量為例,軍改前的七大軍區領導管理著省軍區(直轄市警備區)、陸軍集團軍、邊海防部隊、預備役部隊以及相應的部隊醫院、文工團、軍校等等軍事力量,所以在七大軍區撤銷改編的過程中如何將改革工作理順、力量轉換安排妥當、各種複雜問題合理解決就非常重要了。為此,地位突出、職責重大的「軍區善後工作辦公室」應運而生。
在七大軍區完成歷史使命撤編、五大戰區宣告成立之際,七個軍區善後工作辦公室(簡稱「善後辦」)也幾乎在同一時間設立,分別是南京軍區善後辦、廣州軍區善後辦、成都軍區善後辦、蘭州軍區善後辦、瀋陽軍區善後辦、北京軍區善後辦、濟南軍區善後辦。2016年1月16日零時,七個軍區善後辦正式履行職責。
據官方介紹,這七個軍區善後辦的規格級別很高(但機關規模小、人員少),直接對中央軍委負責,且均由軍隊高級將領出任善後辦主任、政委這兩個主要領導職務(基本是中將),足見軍委對於大軍區撤銷善後工作的重視程度。在內設機構方面,軍區善後辦設有老幹部處、裝備管理處、軍事設施建設處、部隊管理處、財務處、採購供應運輸處、宣保處、衛生處、直屬工作處、工薪保險處等等部門,並按職責類型不同分別歸類為軍事組、政工組、保障組(副軍級,各組設有組長)。
值得一提的是,這並不是我軍第一次設立「善後辦」,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百萬大裁軍」時,被撤銷的4個大軍區就曾出於工作需要設立過「善後辦」,當時各「善後辦」很好的配合推進了裁軍工作、保障了官兵的正當權益,其作用功勛有目共睹,被譽為是軍隊改革的「穩定器」。而在2016年新一輪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推進之際,軍區「善後辦」再次應運而生、登上歷史舞台,就是為了將「軍改」落實推進、有效推進新舊體制轉換、妥善處理各類遺留問題,進而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力量。
眾所周知,善後工作是軍隊改革的重要一環、更是最後收尾環節,直接關乎改革進程、部隊穩定和官兵切身利益。如果善後工作做不好,就會產生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就會導致資產資源浪費,也就不利於部隊的安全穩定和新舊體制平穩過渡。正因如此,哪怕「善後辦」只是臨時性的過渡機構,但能被抽調參與善後處理工作的官兵都是「精兵強將」,都是經過千挑細選、高度負責任、政治素質過硬的能力出眾者。
在任務職責方面,軍區善後辦的管理對象、職權範圍既有「人」又有「物」,包括未轉隸移交的單位和人員、部隊營房設施/經費物資/裝備器材、面臨退出現役人員/傷病殘人員、軍隊老幹部、編余幹部、干休所、招待所、農副業生產基地、幼兒園、倉庫、醫院以及歷史遺留問題等等,呈現出「攤子大、類型多、分布散、問題雜」的特點,管理難度極大、處理起來非常棘手。此外,軍區善後辦還負責領導管理原軍區聯勤部及所屬單位,繼續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而就是在這麼巨大的壓力、這麼多的困難下,七個軍區善後辦依舊克服重重困難、盡職盡責的工作履職,講大局、講擔當、講紀律、講奉獻,管好軍區留下的攤子、分流安置好各類人員、處理好歷史遺留問題、搞好戰區部隊供應保障、服務好離退休老幹部,向軍委和全體官兵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績單。
特殊的使命,別樣的奉獻!隨著軍改的順利完成結束,七個軍區善後辦已經自動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台,不過它們的歷史貢獻不會被遺忘!
創作不易,歡迎點贊、關注、轉發;轉載請聯繫授權,否則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