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俄烏前線交火
今天的俄烏衝突,用一句總結,雙方都越來越上頭。怎麼說呢?你看俄羅斯想用中程導彈嚇唬烏克蘭,結果失效,而烏軍則在繼續發動反擊。對此,梅德韋傑夫又威脅道:「必要時可以上核彈。」那麼,無懼俄導彈,烏克蘭為何越來越上頭?除了言語上的威脅,俄羅斯還要如何打疼烏克蘭?戰爭不斷升級,這場衝突究竟要往何處去?針對這些問題,我將從烏克蘭大規模襲擊說起,為你深入解析。
當地時間11月25日,烏克蘭再度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地區發動導彈襲擊,公開資料顯示烏軍在襲擊過程中,再一次使用了西方援助的遠程導彈。與此同時,俄羅斯多地的防空系統,也攔截了烏克蘭的無人機。這也就意味著在俄羅斯發射中程導彈之後,烏克蘭並沒有停手的意思,反倒是對俄羅斯發起了對等反擊。
圖為ATACMS導彈發射
第一個問題:無懼俄導彈,烏克蘭為何越來越上頭?
烏克蘭越來越敢於挑釁俄羅斯,其實背後更多的是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推波助瀾。首先,烏克蘭的行動並非完全自主,而是受到西方尤其是美國戰略意圖的影響。烏克蘭獲得的遠程導彈系統和軍事裝備,都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給的。這也就意味著現在是拜登政府,和所有想要從俄烏衝突中獲利的歐洲國家的最後一搏。這一點,從白宮在25日證實美國允許烏克蘭用ATACMS打擊庫爾斯克和周邊地區,就能看出來。美國現在不裝了,就是明擺著支持烏克蘭把事情鬧大。
其次,烏克蘭自身也希望通過不斷升級衝突,獲取更多的談判籌碼。隨著戰場局勢的變化,烏克蘭逐漸意識到,儘管戰爭給其帶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消耗,但在美國的援助下,依然可以在軍事上取得某些優勢。烏克蘭的目標不僅是戰場上的勝利,更希望通過不斷提升打擊力度,迫使俄羅斯在未來的和談中做出讓步。比如收回烏東4州,至少要讓自己在未來的談判中少受一點損失。
圖為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
此外,烏克蘭還在賭俄羅斯不敢進一步升級戰爭,尤其是動用核武器。儘管包括梅德韋傑夫在內的俄羅斯官員一再強調核威懾,並通過其核力量維護國家安全,但在實際操作中,俄羅斯並未在烏克蘭衝突中使用核武器。烏克蘭和西方可能認為,俄羅斯在現階段仍然受到核武器使用的極大限制,因為這不僅會使局勢進一步惡化,還可能導致無法控制的國際後果。因此,烏克蘭在某種程度上覺得,俄羅斯在沒有直接觸及本土安全的情況下,仍然會保持克制,尤其是在國際輿論和政治壓力的夾縫中。
第二個問題:除了言語上的威脅,俄羅斯還要如何打疼烏克蘭?
俄羅斯在2024年繼續通過一系列精準打擊和戰略手段,對烏克蘭實施壓力,削弱其軍事能力和經濟基礎,同時加強對關鍵戰略通道的控制,以實現其在俄烏衝突中的目標。
首先,俄羅斯對烏克蘭軍事和政治核心目標的打擊沒有停歇,特別是針對烏克蘭的指揮體系和關鍵軍事設施。比如,在2024年6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工廠進行了發起14輪集群打擊。摧毀了烏克蘭用於製造導彈和無人機的重要工廠。這一系列打擊表明,俄羅斯正通過精確打擊烏克蘭的軍事基礎設施,削弱其反擊能力,尤其是打擊烏克蘭的重要軍事資源,限制其戰鬥力的恢復。
圖為烏克蘭電力設施被打擊
其次,俄羅斯繼續加強對烏克蘭能源和基礎設施的打擊,進一步削弱其戰爭潛力。2024年1月,俄羅斯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及其周邊地區的電力設施進行了大規模轟炸,導致大約300萬居民陷入長時間的停電狀態。此外,俄羅斯還通過精準導彈打擊了烏克蘭的重要交通樞紐,尤其是在東部和南部地區,摧毀了多個鐵路樞紐和油氣管道,進一步限制了烏克蘭的資源運輸和軍事後勤支持。此類打擊使烏克蘭在戰時的恢復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了長期的社會和經濟困境。
第三,俄羅斯加大了對烏克蘭對外通道,特別是黑海的封鎖力度。2024年5月,俄羅斯通過多次海上打擊,摧毀了烏克蘭南部的幾個主要港口,包括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港,進一步切斷了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通道。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2024年烏克蘭的糧食出口量較2023年下降了40%,給全球糧食市場帶來了嚴重衝擊。俄羅斯通過控制黑海,限制了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流通,尤其是高科技武器的運輸。
圖為俄烏前線士兵
第三個問題:戰爭不斷升級,這場衝突究竟要往何處去?
隨著俄烏衝突的不斷升級,未來局勢將受到幾個關鍵因素的影響。首先,即便特朗普即將上台,並且已經放出風要在2025年1月之後正式斡旋俄烏衝突。但是由於雙方利益不能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致使衝突可能會進入長期消耗戰。儘管烏克蘭通過西方援助獲得了先進武器,但俄羅斯依然擁有強大的常規武器和資源。戰爭可能陷入僵局,雙方都在消耗對方的兵力和資源,而無法在短期內取得決定性勝利。
其次,隨著衝突升級,國際介入的風險增大。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和歐盟,可能會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尤其是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更強烈打擊時。同時,俄羅斯可能加大對西方國家的壓力,如通過網路攻擊、能源制裁等手段回應,這將導致更廣泛的國際對抗。
圖為俄烏衝突後的廢墟
最後,儘管衝突升級,但也有可能通過談判解決。不得不說一句,持續3年的衝突到了今天,因為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當然,主要是美國全權力的交接,在客觀上,增加了和談的可能性。再加上3年來雙方都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和軍事壓力,最終可能認識到持續戰爭帶來的不可持續性。如果各方能夠在某些關鍵問題上妥協,和平談判或許仍然是解決衝突的最終出路。
總的來說,俄烏衝突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西方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持續升級,包括法國提供遠程SCALP導彈、英國協商追加武器支持,以及美國提供ATACMS導彈等,顯著增強了烏軍對俄本土的打擊能力。但無論是長期消耗戰、國際介入,還是通過談判達成的和平協議,都取決於多方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博弈,以及各國如何處理自己的戰略利益和國際責任。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