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解放戰爭歷史的人,都知道三大戰役是如何打下來的。遼瀋戰役最鋌而走險,淮海戰役最艱苦卓絕,平津戰役最化險為夷。
說到淮海戰役最艱苦卓絕,是由於打黃百韜、黃維和杜聿明的部隊,哪一個都不好打。後來的軍事家總結淮海戰役時,都說「碾庄打黃百韜兵團犧牲最大,雙堆集打黃維兵團攻堅最難,陳官莊打杜聿明集團時間最長」。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的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協同作戰,在先後解決了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後,在豫皖蘇三省交界的陳官莊鄉,包圍了放棄徐州向南逃竄的杜聿明集團的兩個兵團。
根據總部的要求,解放軍對杜聿明集團採取了包圍壓縮、圍而不攻、誘降瓦解、分進兜擊等戰術,把杜聿明集團的20多萬人,鐵桶似的團團包圍在陳官莊一帶。
在解放軍的包圍圈中,杜聿明和他的部隊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就是無法突出重圍。20幾萬部隊的人吃馬喂成了最大的問題,最後演變為災難。開始是帶出來了糧食吃完了,就搶當地老百姓的糧食;搶到的糧食吃完了,就開始殺戰馬;戰馬也吃完了,就沒得吃了。
解放軍這裡天天採取攻心戰術:蒸包子、蒸饅頭、燉豬肉,然後對著幾十米外的敵人陣地廣播。餓得不行的敵人整班整排甚至正連地嘩變,跑到解放軍陣地上吃飯。吃完飯就不回去了,成了投誠兵,或回家或調轉槍口成了解放軍戰士。
在解放軍的包圍圈中,最苦的是一群跟隨杜聿明集團從徐州跑出來的女學生。大概有1000多人。當時國民黨軍隊逃竄時,當局要求必須把軍校的年輕學員也帶出來一起撤退。杜聿明放棄徐州時,把徐州軍校和護校的男女學員全部帶上。護校的女學員也就十六七歲,跟著杜聿明的軍隊一起難逃,誰想在陳官莊被包圍了,進退不得。
女學員年紀又小,又沒有經歷過這種困苦。在淮海大地寒冷的冬天,沒有房子,只好就地挖了一個個露天地窨子,把帶出來的鋪蓋裹著,晚上就躺在冰冷的凍土上。幾天的大雪把她們和地窨子都覆蓋住了。沒吃沒喝,又凍又餓,苦不堪言。
這時候,一些蔫壞的軍官開始打起這些女學生的主意,他們用一些午餐肉罐頭和壓縮餅乾誘惑這些女學生,趁機侮辱了她們。有些女孩子不從,軍官們就霸王硬上弓,強行侮辱。有的女學生家裡有背景的,就衝到杜聿明司令部告狀。
杜聿明得知後,勃然大怒,讓女學生在部隊中指認那些軍官。但很多女學生不出來指認,不是她們害怕軍官報復,而是擔心沒有吃的會被餓死。最後只找出幾個下級軍官,杜聿明一聲令下,處決了這些罪惡昭彰的軍官。
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起總攻,全殲杜聿明兩個兵團共26萬餘人,活捉了杜聿明。淮海戰役勝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