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極鐵鎚
到了這麼長時間,加沙戰爭遲遲沒有結束的跡象,以色列之前信誓旦旦要徹底消滅哈馬斯,再不濟也要把哈馬斯徹底趕出加沙,但從現在的情況看,哈馬斯依舊在加沙地帶硬剛以色列。
打了1年多,對以色列不禁發出一個疑問:能打贏加沙戰爭嗎?
此外以色列國內對於加沙戰爭勝利的定義標準有很大的分歧,從內塔尼亞胡本人的想法看,他將徹底消除哈馬斯作為勝利的重要標準;但以色列社會可不這麼看,他們將人質全部釋放作為勝利的重要標準。以色列「人質及失蹤家庭論壇」顧問與發言人巴瑞比在一場專訪活動中明確表示:只要平民俘虜沒回家,任何戰果都稱不上勝利。
(一)以色列國內對加沙戰爭的勝利標準評估不同
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導致1200人喪命,並綁架251名人質已超過13個月。以色列以此為由針對哈馬斯所領導的加沙地區展開作戰,戰爭爆發約50天,以、哈曾達成協議釋放出101名平民俘虜。
根據先前人質協議,以色列軍方負責把以色列平民人質從加沙戰區帶回到以色列本土,巴瑞比所屬的「人質及失蹤家庭論壇」則負責後續處置、聯絡家屬工作。巴瑞比指出,先前曾有平民俘虜不幸遭到以軍行動失誤而射殺,但也有哈馬斯一見到以軍靠近時,立刻槍殺這些人質。不管如何,這都是悲劇。
近日台灣「風傳媒」網站專訪了巴瑞比,後者表示:「絕對多數的以色列人都希望遭哈馬斯綁架110位人質能儘速平安回家,冬天快到了,這些人的健康、生活狀況真的讓人憂心。很希望以、哈儘速有協議,讓所有人質平安返回以色列。」巴瑞比指出,目前仍有110名以色列平民俘虜,包含剛滿1歲的小嬰兒、86歲的長者仍被哈馬斯綁架、滯留在加沙。
「人質及失蹤家庭論壇」於11月13日發布報告指出,留置在加沙的人質因為缺乏食物、營養不良,有人體重已剩下一半,嚴峻冬季將讓他們面臨凍傷、感染等健康風險,同時心理承受壓力過大,可能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憂鬱和焦慮,甚至引發輕生的想法。報告強調,若無法獲得紅十字會的探視或適當的醫療援助,這些人質的生命將面臨嚴重威脅。
根據以色列電視台「第12頻道」於11月15日發布的最新民調報告,針對「達成人質協議重要,還是繼續加沙戰爭」的問題,多達69%受訪者回復人質協議更重要,僅20%的表示繼續戰爭更重要。
以色列社會最關心的是讓人質平安回家,內塔尼亞胡的想法則不同
另外,針對「加沙戰爭已爆發13個月,為什麼迄今尚未達成釋放剩餘人質協議」的問題,52%的受訪者認為是政治原因導致未能達成協議,36%的人表示,是其他實質原因導致未能達成協議。
很顯然,以色列民眾簡單的希望背後有著政治人物的精密盤算。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11月17日與國防部、戰略事務部、外交部、財政部首長舉行閉門緊急會議。根據《以色列時報》報道,軍方高層在這場會議中表示,哈馬斯要求以色列從加沙撤軍、結束戰爭,作為交還以色列人質的條件,而這是唯一讓人質回家的唯一途徑。
巴瑞比指出,以色列非常重視生命,只要這些仍滯留在加沙的人質無法返家,所有的戰爭成果都稱不上勝利。
不過,內塔尼亞胡內閣的極右翼部長們仍堅持持續作戰,以逼迫哈馬斯釋放所有以色列人質。極右翼、財政部長斯莫特里奇在會後表示,「為了讓人質返家,我們(以色列)需要佔領整個加沙北部,並明確告知哈馬斯,若人質不能安全返回,我們將在那裡永久行使以色列主權,加沙將失去三分之一的領土。」
《以色列時報》指出,儘管民調顯示以色列多數民意是要求以色列政府想盡一切辦法讓所有以色列人質平安返家,但內塔尼亞胡與其極右翼內閣成員卻持謹慎態度,拒絕哈馬斯要求結束戰爭還交換人質的要求,表面上看似是擔心達成類似協議將允許哈馬斯繼續存活,但更深層的質疑是,不繼續作戰,內塔尼亞胡與極右翼內閣將失去政治領導力。
顯然,以色列國內對結束加沙戰爭的標準有很大的分歧,上層政治人物的思考維度和底層民眾的關心議題完全不同。不過加沙戰爭打到現在,無論是以色列政治上層人物的目標,還是底層民眾的期待均未達成,這就不禁令人質疑:以色列能打贏加沙戰爭嗎?
日前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就當下的加沙戰爭發表了一篇文章,開頭首先表示:現在加沙沒有勝利的一方。
文章寫道:目前的加沙戰爭並不是一場始於2023年10月7日的孤立衝突,戰爭開始後,儘管內塔尼亞胡政府不斷發出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勝利,包括「斬首」哈馬斯高層,拿下某個重要軍事據點等。但若以最終的目標、當下的進展和解救人質方面做研判,內塔尼亞胡政府最終能否獲得完全勝利還是頗令人質疑。而且今年1月份,內塔尼亞胡在一場演講中表示:「以色列正在與哈馬斯分子作戰,而不是巴勒斯坦人民」。將衝突簡化為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的戰鬥,就是忽視了以色列正在對所有巴勒斯坦人發動不分青紅皂白的戰爭現實。
內塔尼亞胡的目標是要保住自己的權力
對戰爭的更準確理解必須考慮到其更廣泛的背景。現在在加沙發生的事情是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和數十萬巴勒斯坦人被驅逐出新國家領土以來塑造以色列-巴勒斯坦關係的更大衝突中的一場戰鬥。今天的鬥爭不能從那段歷史和地理中抹去;在當前的戰鬥中佔據上風並不等同於贏得更廣泛的戰爭。若將以色列的臨時戰術成就錯誤地描述為戰略勝利,顯然不可取。
(二)以色列難言勝利
以色列政府有三個主要目標:找回所有人質,保護邊境安全,摧毀哈馬斯。為了贏得這樣一場戰爭,以色列必須專註於摧毀哈馬斯的軍事和治理能力。內塔尼亞胡可能會期望以色列軍隊對哈馬斯的軍事目標發動精確打擊,而以色列外交官則在政治外交層面極力孤立哈馬斯。但另一個無法忽略的事實是以色列在加沙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破壞行動,襲擊了該地區的平民;拆除其衛生、教育和社會基礎設施;並摧毀其糧食生產、住所和飲用水來源。這些不分青紅皂白的策略與最後真正的勝利其實存在脫節。
以色列的行動表明,它的真正目標是終止巴勒斯坦人對自決的渴望。隨著加沙戰火的肆虐,以色列極右翼政府的成員,如財政部長貝扎雷爾·斯莫特里奇,發誓要讓猶太裔以色列人重新安置這片領土。國家安全部長伊塔馬爾·本-格維爾為以色列定居者橫衝直撞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村莊掃清了道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本人否認了巴勒斯坦建國的任何可能性,並表示無論有沒有哈馬斯,都沒有巴勒斯坦的未來。
以色列立法機構於2018年通過的《基本法》明確規定了這一點:只有猶太人在包括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在內的領土上享有自決權。
最近,以色列議會禁止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機構近東救濟工程處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開展行動,這不僅加深了人道主義危機,還旨在使巴勒斯坦人的難民身份和對他們原始家園和土地的要求失去合法性。儘管以色列政府堅稱並非如此,但以色列政府在過去一年中已經表明,其最終目標不是哈馬斯,而是巴勒斯坦抵抗佔領和征服的意願。它實際上是對政治問題採取軍事解決方案。以色列遠非走向勝利,而是在該地區變得越來越不安全,國內越來越不穩定,而且巴以問題很可能將看不到結束的盡頭。從這一點看,以色列根本談不上所謂的勝利。
若單論以色列政府所依賴的成功衡量標準,戰爭進展並不順利。對於三個目標:解救人質、邊境安全和消滅哈馬斯,以色列聲稱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證據表明並非如此。此外,以色列所取得的進步為追求勝利而降低道德標準提供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先例。
以色列在加沙製造了很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外界對以色列的壓力很大
10月7日被哈馬斯和其他武裝團體劫持的251名人質中,絕大多數人質活著返回以色列,並於2023年11月通過外交談判找到。以色列政府堅稱是軍事力量迫使了這些讓步。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2023年10月,哈馬斯發表聲明,提出歸還所有平民人質,以換取釋放所有被關押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並結束敵對行動。與此同時,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殺死的人質比他們解救的人質還多,正在進行的行動威脅著留在加沙的人的生命。8月下旬,哈馬斯在以色列軍隊到達之前不久殺死了6名以色列人質,這凸顯了談判而不是使用武力來確保他們獲釋的必要性,而且談判得到了大多數以色列人的支持。
誠然,目前以色列與加沙的邊界比戰前更安全,但這只是因為加沙境內的軍事行動正在遏制跨境威脅。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哈馬斯仍然能夠捲土重來,他們依舊在不斷襲擊以色列軍隊,該組織繼續向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最關鍵是,以色列在加沙製造的人道主義危機為哈馬斯提供了捲土重來的土壤。到了戰後,以色列在可預見的未來隨時都會陷入複雜的平叛運動。
而且以色列的其他邊界已經變得不那麼安全。5月,兩名埃及士兵在越過邊境與以色列軍隊的小規模衝突中喪生。儘管埃及仍然致力於兩國的和平協議,但其確保西奈半島與以色列邊境安全的能力越來越脆弱。在以色列北部邊境,以色列與真主黨和其他武裝團體之間的日常衝突已導致80000多名以色列平民和100萬黎巴嫩人流離失所。儘管以色列給黎巴嫩南部部分地區留下了類似加沙的破壞,但沒有阻止真主黨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對以色列的襲擊也來自更遠的地方,包括伊朗和葉門的胡塞武裝。
最後,正如大多數觀察家所顯而易見的那樣,以色列無法擺脫哈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裝派別構成的威脅。這是一場根深蒂固的巴勒斯坦運動,僅靠消滅其武裝派別是無法消滅的。正如政治學家羅伯特·帕普6月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指出的那樣,以色列對軍事工具,特別是空中力量的依賴,使哈馬斯比10月7日之前更受歡迎,這反過來又使以色列最終的戰略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在以色列持續轟炸十多個月後,哈馬斯仍然是加沙的「主要政治力量」。該組織現在在該地區也很受歡迎:10月7日襲擊發生幾個月後,阿拉伯研究和政策研究中心在16個阿拉伯國家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近70%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哈馬斯。
加沙戰爭,以色列軍事能力雖強,但難言勝利
以色列暗殺哈馬斯領導人葉海亞·辛瓦爾、穆罕默德·戴夫和伊斯梅爾·哈尼耶以及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的成功,本應為以色列提供一個很好的台階,然後按照美國的鼓勵,通過有利條件的談判結束加沙軍事行動。相反,以色列繼續無情的攻擊,並且仍在阻止加沙北部的援助運送,那裡仍有大約400000名巴勒斯坦人,所有這些都表明以色列的最終目標可能是減少該地區的人口。在北部,與真主黨的鬥爭已經升級。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已導致100萬人流離失所,並摧毀了該國南部的部分地區,這將給以色列帶來進一步的不穩定,而不是安全。
以色列的勝利途徑是一種造成大量平民傷害的戰爭方法。加沙衛生部估計死亡人數超過43000人,約佔該地區人口的2%。美國國際開發署8月報告說,加沙96%的人口面臨饑荒的高風險。
以色列軍隊系統性地無視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不顧對平民造成的可預見和不成比例的傷害,一再發動襲擊。以色列軍隊甚至還在沒有事先警告或安全區的情況下,直接攻擊平民和他們生存所必需的基礎設施。
內塔尼亞胡本人希望能夠在戰後控制加沙,但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絕不會答應,走出這個泥潭的唯一途徑是立即停火、不受限制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釋放以色列俘虜以換取被以色列拘留的巴勒斯坦俘虜(其中許多人被非法關押,未經指控或審判,遭受虐待和酷刑),以及邁向公正和持久的政治解決方案,承認巴勒斯坦人對自決的渴望。
解決巴以問題的關鍵路徑還是實現兩國方案
前聯合國維和人員菲利普·溫斯洛在2007年出版了一本關於巴以衝突的書,書名是《我們的勝利是看到你受苦》。根據這個定義,也許以色列在軍事層面確實是「勝利」。但這樣的勝利很難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