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2024年11月14日14:33:03 軍事 2000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前不久我國在珠海舉辦了第15屆航展,本次軍事展示,有許多國家前來參加觀看我軍的各種款式戰機後,每個人無不給出高度評價。

此次前來參加的還有台軍「前艦長」呂禮詩,而他在現場看到我軍強盛裝備後,更是當場發出哽咽,那麼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舉動?這次航展我軍又展示了哪些裝備?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哽咽的背後:實力差距下的複雜情緒

呂禮詩的哽咽並非簡單的個人情緒宣洩,它感慨的是兩岸軍事實力對比懸殊下,島內部分人士複雜的心理狀態,航展現場,面對解放軍日益強大的軍事裝備,他或許五味雜陳。

震驚、感嘆、無奈,甚至還有一絲難以名狀的「民族自豪感」,這種自豪感,源於中華民族的整體崛起,即使隔著一道海峽,也無法阻擋這種認同感的湧現。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呂禮詩接受採訪

他希望台灣民眾也能了解大陸的真實實力,這並非「唱衰」台灣,而是希望打破島內長期以來被某些勢力刻意塑造的「信息繭房」,只有正視差距,才能認清現實,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他的哽咽,也像是在叩問台灣的未來:面對大陸的強勢崛起,台灣將何去何從?是繼續「挾洋自重」,沉淪於政治操弄的泥潭,還是順應歷史潮流,擁抱民族復興的機遇?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呂禮詩現場哽咽

從繳獲到引領:中國國防工業的崛起之路

新中國剛成立時,國防工業基礎非常薄弱,新中國百廢待興,只能靠戰場上的繳獲和模仿外國技術,一步步艱難前行,建國初期,中國軍隊主要依靠繳獲的日式、美式裝備以及從蘇聯引進的武器系統。

朝鮮戰爭的爆發,也讓人們看到中國國防工業的不足,中國人民不畏艱難,自力更生,開啟了國防工業的漫漫征程。從模仿開始,逐步改進,最後實現自主研發,中國國防工業經歷了一段充滿困難和挑戰的歷程。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戰鬥機

上世紀50年代末,國產59式坦克和殲-5戰鬥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初步具備了自行研製主戰武器的能力,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中國科技工作者克服重重難關,獨立自主地發展國防科技。

改革開放後,中國抓住機會,引進了不少西方的先進技術,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吸收和改良,這為中國國防工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也加快了其發展速度。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59式坦克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80年代,中國與西方國家進行了一系列軍事技術合作,引進了一批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技術,為中國國防工業的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90年代,中俄關係改善,兩國再次開始了軍事技術的合作,引進蘇-27戰鬥機不僅加強了中國空軍的實力,還為中國自主研發先進戰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術。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蘇-27戰鬥機

殲-11殲-15殲-16等蘇系戰機的國產化,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進入21世紀,中國國防工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少數能自己研發和生產先進武器的國家之一,國防實力的提升也讓世界刮目相看。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殲-11

推動巨龍騰飛的動力:經濟實力與自主創新

經濟實力和自主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兩大關鍵力量,經濟實力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自主創新則為持續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經濟的增長讓國家有了更多資源去投資科技創新,而創新成果又反過來促進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良性循環

中國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背後離不開雄厚的經濟實力,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快速上漲,給國防工業帶來了充足的資金和資源。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無偵-7無人機

雄厚的經濟實力,是國防工業發展的堅實後盾,也是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沒有經濟的持續增長,就沒有國防科技的快速進步。

除了經濟實力,自主創新也是中國國防工業崛起的關鍵,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不斷加大科研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掌握自主知識產權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航展戰機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從國產航母到五代機,中國國防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離不開自主創新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推動著中國國防工業不斷向前發展,不斷創造新的奇蹟。

中國也在努力開展國際合作,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但中國並非簡單的模仿和複製,而是將引進的技術與自身實際相結合,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最終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科技體系。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改變的力量:國防工業崛起與兩岸關係的未來

中國國防工業的崛起,深刻地改變了台海地區的軍事平衡,曾經,台灣憑藉地理優勢和美國的支持,在軍事上佔據一定優勢。

如今,隨著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加快,台海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解放軍的海空實力越來越強,這讓「台獨」勢力越來越難憑藉武力跟大陸對抗。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航展戰機

這種實力的轉變,也對台灣當局的戰略選擇產生了深遠影響,「挾洋自重」的策略越來越難以奏效,反而可能加劇兩岸緊張局勢,將台灣推向更加危險的境地。

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開始明白,靠外部力量武力對抗統一是行不通的,呂禮詩在珠海航展上的哽咽,可能也共鳴了部分台灣民眾的複雜心情。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航展坦克

他們看到了大陸的強大,也感受到了兩岸實力的差距,這種認知上的轉變,將促使更多台灣民眾理性思考兩岸關係的未來,重新審視「台獨」的危害性,並積極尋求兩岸和平統一的道路。

大陸的軍事實力提升並非為了「武統台灣」,而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震懾「台獨」分裂勢力,為兩岸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航展武直

中國政府一直堅持和平統一和一國兩制的方針,希望通過和平對話來解決台灣問題,和平統一併不等於完全排除武力的可能。

中國國防工業的快速發展,正是為了在必要時提供強大的軍事保障,確保國家統一的目標最終實現。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雙航母戰鬥群

實現民族復興,國防力量和和平發展是關鍵。強大的國防可以保障國家安全,而和平發展則能讓國家繁榮穩定。這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中國國防工業的崛起,不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誌,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強大了,不僅能更好地保護自己,還能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航展戰機

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的發展不針對任何國家,也不構成對任何國家的威脅。

中國增強國防實力是為了保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也是為了促進世界和平,而不是為了擴張或侵略,中國希望和各國加強合作,一起應對全球挑戰,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航展現場

呂禮詩在珠海航展上的哽咽,讓人們對兩岸關係和中國國防工業的深入思考,他的哽咽,是見證歷史的瞬間,也是展望未來的起點。

中國國防工業的崛起,改變了台海地區的戰略格局,也為兩岸關係的未來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戰機展示

中國將繼續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在新的時代,中國的國防工業將延續其重要作用,致力於保障國家安全,並為世界和平貢獻更多力量。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呂禮詩發表講話

信息來源:

1.澎湃新聞 「黃埔三傑」之首,老蔣欽定的接班人!黃埔最耀眼的將星的隕落! 2024.11.12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2.瀟湘晨報•晨視頻 台灣前艦長逛航展後哽咽:想讓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 2024.11.13

台軍前艦長現場哽咽,看到解放軍強盛裝備後,勸台灣同胞認清真相 - 天天要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專家解讀 - 天天要聞

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專家解讀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湛江艦及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航母編隊,攜多型艦載戰鬥機、直升機和陸戰隊員,已經在今天上午抵達香港特別行政區。此次山東艦編隊為何選擇在香港向公眾開放?軍事問題專家 張軍社:這樣的安排釋放
聯合國專家呼籲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 天天要聞

聯合國專家呼籲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當地時間3日,聯合國專家向人權理事會提交的最新報告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構成「種族滅絕」,並呼籲國際社會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切斷經貿聯繫。聯合國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 阿爾巴內塞:被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正經歷末日般的災難,加沙地帶的民眾仍承受著難以想像的痛苦。以色列正在實施最殘酷的...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著塑造「壓迫感」 - 天天要聞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著塑造「壓迫感」

法新社鏡頭下暗色系的拍攝風格,本想塑造「壓迫感」,卻意外展現出別具一格的中國海軍實力。 不得不承認,法新社在新聞拍攝領域頗具專業水準,總能拍出大片質感。這次拍攝所運用的濾鏡賦予畫面金屬質感,那種壓迫感十足的畫面風格令人眼前一亮。
王若愚:我軍兩艘航母首次對外開放,為何都設在香港? - 天天要聞

王若愚:我軍兩艘航母首次對外開放,為何都設在香港?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若愚】7月3日至7日,由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和湛江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組成的海軍艦艇編隊將訪問香港。其中,7月5日至6日,山東艦在西面2號錨地面向香港市民開放,派票2000張;湛江艦、運城艦在昂船洲軍港開放,派票8000張。每次放票幾乎是「秒光」,至7月2日,所有門票均已約滿,這...
央視武器曝光!專打電力不傷人,台海戰略迎來新王牌? - 天天要聞

央視武器曝光!專打電力不傷人,台海戰略迎來新王牌?

燈滅了、手機黑了、地鐵停了,整座城市突然陷入死寂——但街道上的人群卻毫髮無傷。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央視剛剛曝光的新型導電纖維彈的真實威力!一枚490公斤的導彈升空,90枚子彈藥在目標上空炸開,漫天飄落的不是彈片,而是比頭髮絲細百倍的碳纖維絲
北約制裁大鎚砸下,俄軍工產能反爆2.5倍,隱形戰機量產破局 - 天天要聞

北約制裁大鎚砸下,俄軍工產能反爆2.5倍,隱形戰機量產破局

北約的制裁大鎚砸了三年,俄羅斯軍工不僅沒趴下,反而開足馬力搞出逆天增長!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撂下狠話:俄軍已為未來十年和北約可能的軍事衝突做足準備。更絕的是——俄軍工廠機器24小時不停轉,坦克產能翻6倍,無人機日收3500架,連核導彈都加速量
700餘條航線,2400萬人次!C909,飛得更高更遠 - 天天要聞

700餘條航線,2400萬人次!C909,飛得更高更遠

C909,飛得更高更遠(大數據觀察)數據來源:中國商飛 版式設計:蔡華偉7月1日上午,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所屬的國產C909客機平穩降落在蒙古國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標誌著國航首條C909國際航線正式開通。
從轉業軍人到「金蟬司令」:孫欽國的千畝金蟬夢 - 天天要聞

從轉業軍人到「金蟬司令」:孫欽國的千畝金蟬夢

濟南市章丘區相公庄街道李房新村的夏夜,幾百盞手電筒的燈光如流螢般穿梭在170畝林地里,孩童們興奮的尖叫聲和大人們專註捉金蟬的剪影在林間躍動。這裡正上演著一場現代版的「捕蟬記」,而幕後的導演,是一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