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淘汰轟6?這種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老爺機,為何還要繼續投資升級?因為戰爭打的是錢,轟20太貴了,在特定條件下,轟6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而這樣的特定條件,存在的時間還真不少。
細數轟6存在的理由:
一,近4千公里的作戰半徑,這已是大部分遠程戰鬥機的最大航程,而且經過一次空中加油後,作戰半徑至少達到6千公里,這個範圍內,可以大幅減少轟20的使用量。
二,轟6今後攜帶的都是防區外發射的武器,很多都超過了地對空導彈的射程,能對轟6造成威脅的主要是戰鬥機。
三,面對戰鬥機,處於絕對劣勢的飛行器還有很多,比如美國的p3、p8、B52、c17、c130,歐洲的A400M,俄羅斯的伊爾76,中國的Y20等等,這些機種是否會因為打不過戰鬥機而淘汰呢?顯然不是!戰場根本離不開這些機種,損失又避免不了,只能通過某些使用原則,來降低損失。
四,在使用原則上,在和平時期大膽用,知道你家的戰鬥機厲害,你打我一個試試!這樣一來,日常使用轟6巡航的成本,總會遠遠低於使用轟20吧!只要轟6還能用得起,監控半徑就能保持在三千公里以上,而在這個距離上,岸基導彈能控不能監,無人機能監不能控(載彈量小,彈藥威力弱)。
五,在使用原則上,戰時要依靠體系來規避風險,體系可以根據發現的敵方戰鬥機信息,敵方機場位置,來為轟6規劃任務航線,盡量使敵方戰鬥機在航程上夠不著,或者時間上來不及。
六,在使用原則上,戰時應該做到不在第一波使用轟6,而要把轟6用於補刀,至於至關重要的第一波,當然是由轟20來完成,在這個波次中,轟20要幹掉對方的雷達系統,使對方的體系出現漏洞,使其在一定時間內防空癱瘓,這就足夠了。
七,戰時任務分配上,轟20執行的是踹門任務,使對手的防空,如中門大開,接下來的臟活重活,就輪到轟6這個挑夫了。設想一下,如果需要在戰爭的第一波,投下2000噸彈藥,而轟20的載彈量只有20噸的話,那麼轟20的裝備量至少要有100架,瘋了吧!美國的b2到現在才裝備了幾架?轟20也會抱怨:我是刺客,不是打手,你讓我干粗活,不知道我有使用壽命嗎?不知道我的使用壽命有多貴嗎?
八,轟6系列已經出現了加油型、受油型、電子戰型,所以在戰時,轟6機群,並非單純的轟炸型,會有轟6加油型執行夥伴加油,讓加裝了受油管的轟炸型和電子戰型,飛得更遠!未來甚至能做到,轟20在哪裡踹門,轟6就可以在哪裡補刀!
九,轟6相對於轟20,還是有一種優勢的,那就是他可以更隨意的使用雷達,雖然使用雷達會暴露本機的位置,但對轟6來說,反正我也不隱身,該用就用唄。而對轟20來講,使用雷達無疑會破壞隱身性,就像陸軍打著燈籠去埋伏敵人,所以,轟20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體系的依賴更大,更需要依靠體系獲取戰場態勢。
最後,中國軍備發展的想像力已經打開了閘門,未來的轟六,可升級空間還有很大,比如:
1,採用隱身塗料,並非要因此獲得隱身,而是讓敵方雷達探測距離大幅縮短,以及錯判目標類型,將轟6當成更小的低威脅目標。
2,再次換裝發動機,隨著中國發動機技術的進步,轟6在動力上的選擇餘地更大,比如渦扇20,用來替換運20的D-30KP發動機,而D-30KP發動機正是目前轟6的動力;還可以選擇渦扇15的無加力型號,應該能有12噸推力,增加風扇直徑後,推力會進一步提高。動力改進後,轟6將有更大的航程或載彈量。
3,完全有可能裝備先進的自衛系統,包括空空導彈和激光自衛武器,激光武器的小型化仍存在困難,需要更多時間去解決。但空空導彈的掛載,包括機頭換裝多模式雷達,集導航、搜索、火控為一體,還可以在機身的其他部位,貼裝共型雷達天線,這些理論上都是可行的,空空導彈是現成的,增加掛架或是研製一種垂髮的空空導彈,以轟6的尺寸也不難。從此,轟6不需要以自身孱弱的機動性,去應對敵方戰鬥機的威脅,而是以空空導彈的機動性去應對敵方戰鬥機的機動性,敵機的機動性再高,還能高過空空導彈?
所以,只要戰場上還有臟活累活,轟6就不會消失,就像工廠里有工程師,但也不能沒有工人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