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美軍航母,解放軍不止有東風導彈,美媒意識到另一底牌是關鍵

2024年11月14日09:14:03 軍事 1659

近年來,美國「四處點火」,導致中國周邊多處熱點局勢不斷升溫,在台海、南海等海域,都曾出現解放軍與美國及其盟友艦艇「交鋒」的情況。這種背景下,中美爆發衝突的話題被一再提起。現在看來,對於最終的結果,美國人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擊沉10艘美軍航母,解放軍只需20分鐘?

近期,美國知名主播皮特-赫格賽斯聲稱,美軍針對解放軍進行的兵棋推演,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種說法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赫格賽斯進一步斷言,中國僅用15枚高超音速導彈就能在20分鐘內擊沉10艘美國航母。這個結論顯然有誇大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了西方對中國軍事能力的擔憂。

如今,美國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全球超級大國,擁有實力強悍的航母編隊,僅靠幾枚導彈就能撼動其根基,這個觀點多少有點誇大了。但不可否認的是,若美軍將戰場設定在中國近海區域,他們的優勢會被大幅削弱。解放軍有家門口作戰的地理優勢,這使得東風系列導彈,可以對美軍的前沿基地和航母編隊形成有效威懾。

擊沉美軍航母,解放軍不止有東風導彈,美媒意識到另一底牌是關鍵 - 天天要聞

(美國航母被擊沉的想像圖)

除了東風導彈,殲15T艦載機和殲15D電子戰機已經公開亮相,遼寧艦和山東艦已經完全形成戰鬥力,在055萬噸大驅等先進艦艇的加持下,解放軍有實力擊敗美軍艦艇。

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為這種可能性提供了堅實保障。這一戰略旨在阻止或限制敵方進入關鍵區域,通過先進的導彈,配合全天候的偵察網路,使得解放軍對於潛在威脅的監控達到無懈可擊的程度。

有分析稱,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主要由三個體系構成。首先是精確打擊武器,包括各種高超音速導彈、反艦彈道導彈、火箭炮等。這些武器打擊範圍甚至可以涵蓋第一、二島鏈,對敵方的水面目標和軍事基地造成強大毀傷。

擊沉美軍航母,解放軍不止有東風導彈,美媒意識到另一底牌是關鍵 - 天天要聞

(東風-26導彈)

其次是完善的偵察網路。近年來,中國不僅在衛星偵察、雷達探測領域取得長足進步,還通過高超音速無人機、預警機等技術手段增強了這一網路的覆蓋範圍。

此外,除了武器裝備上的提升,解放軍在電子戰和網路戰領域的能力建設也不容小覷。通過攔截和摧毀進入其防禦範圍的任何飛行物體,配合電磁干擾和網路攻擊,解放軍可以顯著削弱敵方的指揮控制和情報收集能力,逐漸佔據戰場的優勢。

可以說,隨著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逐漸完善,解放軍有能力監視美軍艦艇編隊的一舉一動,一旦其敢在中國家門口挑釁,等待它的將是解放軍導彈的飽和式打擊。

擊沉美軍航母,解放軍不止有東風導彈,美媒意識到另一底牌是關鍵 - 天天要聞

(衛星偵察)

一旦航母被擊沉,對美國國內帶來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首先航母被擊沉意味著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且如今美國的製造業已經衰落,根本無法快速生產航母彌補缺口,美國在全球推行的霸權主義或將因此遭到重創。

應對美軍艦艇編隊,解放軍的王牌不止一張

東風導彈的存在,已經讓美軍如臨大敵,但在美媒看來,解放軍手中還有威懾美軍艦隊的另一張王牌,即水雷。美媒猜測,解放軍擁有多達十萬枚水雷,不僅能夠有效阻擋艦隊的行動,還能對潛艇構成嚴峻威脅,使得對手在進入中國周邊海域時必須三思而後行。

隨著解放軍實力的飛速發展,美智庫在兵棋推演中,將戰勝解放軍的希望寄托在核潛艇身上。在美軍看來,潛艇部隊能夠利用大海的掩護,悄無聲息的穿過防線,對解放軍發起致命一擊。

擊沉美軍航母,解放軍不止有東風導彈,美媒意識到另一底牌是關鍵 - 天天要聞

(美軍核潛艇)

但按照美媒的說法來看,美國的潛艇部隊雖然理論上在海戰中能發揮巨大作用,但面對精心布置的水雷陣,其行動的隱蔽性和安全性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中美之間的軍事較量絕不僅僅是武器數量和技術水平的簡單比拼,更是戰略意圖和戰術智慧的深度較量。冷戰期間,美蘇之間雖然劍拔弩張,卻始終保持了冷靜和理智,兩國都沒有跨越直接開戰的紅線。如今,中美作為兩個核大國,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不會輕易走向全面戰爭。

擊沉美軍航母,解放軍不止有東風導彈,美媒意識到另一底牌是關鍵 - 天天要聞

(美軍航母編隊)

特朗普曾表態即便台海局勢升級,美軍也不會貿然介入,而是通過經濟手段對華施壓。這一風向標式的言論,實際上揭示出美國想要用武力之外的手段解決問題的傾向。

確實,美國正經歷著緩慢的衰退,內部不穩定因素逐漸顯現,但歷史告訴我們,一個超級大國的衰落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例如蘇聯的解體,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長期的經濟失衡和政治體系的崩潰造成的。而美國儘管面臨著高通脹、兩黨鬥爭等麻煩,美元霸權依舊穩固,短期內還不至於退出超級大國的舞台。

擊沉美軍航母,解放軍不止有東風導彈,美媒意識到另一底牌是關鍵 - 天天要聞

(解放軍雙航母編隊)

總體來看,中美之間即便充滿摩擦,真正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依然不大。雙方更多是在各自領域展現實力和策略,以謀求最優的利益平衡。這種競爭態勢可能會持續多年,其間偶爾的小摩擦難以避免,但總的基調依然會圍繞合作與競爭交織而成的複雜態勢。未來國際秩序的演進,將很大程度上由中美兩國如何駕馭這種微妙局勢而決定。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殲50首張高清側面照曝光!無尾隱身設計,彈倉布局清晰 - 天天要聞

殲50首張高清側面照曝光!無尾隱身設計,彈倉布局清晰

殲50高清側面照首次曝光後,有哪些新的看點?首先,它沒有可變動的垂直尾翼,之前很多軍事博主都猜錯,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沒看到高清圖片。殲50採用了蘭姆達翼,內翼55度超級後掠角,外翼角度只有30度。這種氣動布局的優點有很多,低速飛行時省油,高速
美國現役航母將減到10艘?還只是個開始,10年後或將被中國追平 - 天天要聞

美國現役航母將減到10艘?還只是個開始,10年後或將被中國追平

看起來,美國海軍違反美國聯邦法律規定,註定將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情。我們知道,按照美國相關法律,美軍現役航空母艦的數量不得少於11艘,這是源於對美國全球軍事戰略和部署的需求而生的一條規定,11艘航空母艦的數量可視作是一條「底線」。但現在,美國
《航空產業數字化場景需求圖譜》公開徵集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航空產業數字化場景需求圖譜》公開徵集正式啟動

航空產業是國家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水平是國家工業基礎、科技水平、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和綜合體現,健全提升航空產業數字化軟體供應鏈的韌性與安全性,是我國航空產業對抗外部風險,增強全球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環節之一。
中美俄意見一致:一定不允許日本擁有核武器,來危害世界! - 天天要聞

中美俄意見一致:一定不允許日本擁有核武器,來危害世界!

自打二戰結束後,核武器就成了懸在人類頭頂上的一把利劍。誰掌握它,誰就多了一張底牌。最近,日本在核問題上的小動作越來越多,軍費還年年漲,搞得國際社會心裡直打鼓。尤其是中國、美國、俄羅斯難得意見一致,都站出來說:絕不能讓日本搞核武器。
解放台灣,一招制敵,台灣就是第二個孟良崮 - 天天要聞

解放台灣,一招制敵,台灣就是第二個孟良崮

一、孟良崮是個啥?跟台灣有啥關係?孟良崮戰役是1947年5月國共內戰里的一場硬仗,解放軍在山東把國民黨整編74師給收拾了,師長張靈甫也掛了。這仗打得漂亮,解放軍靠著地形優勢,把74師圍在孟良崮這塊孤零零的山頭上,國民黨援軍趕不上趟,最後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