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四處點火」,導致中國周邊多處熱點局勢不斷升溫,在台海、南海等海域,都曾出現解放軍與美國及其盟友艦艇「交鋒」的情況。這種背景下,中美爆發衝突的話題被一再提起。現在看來,對於最終的結果,美國人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擊沉10艘美軍航母,解放軍只需20分鐘?
近期,美國知名主播皮特-赫格賽斯聲稱,美軍針對解放軍進行的兵棋推演,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種說法引發了外界廣泛關注。赫格賽斯進一步斷言,中國僅用15枚高超音速導彈就能在20分鐘內擊沉10艘美國航母。這個結論顯然有誇大的成分,但也反映出了西方對中國軍事能力的擔憂。
如今,美國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全球超級大國,擁有實力強悍的航母編隊,僅靠幾枚導彈就能撼動其根基,這個觀點多少有點誇大了。但不可否認的是,若美軍將戰場設定在中國近海區域,他們的優勢會被大幅削弱。解放軍有家門口作戰的地理優勢,這使得東風系列導彈,可以對美軍的前沿基地和航母編隊形成有效威懾。
(美國航母被擊沉的想像圖)
除了東風導彈,殲15T艦載機和殲15D電子戰機已經公開亮相,遼寧艦和山東艦已經完全形成戰鬥力,在055萬噸大驅等先進艦艇的加持下,解放軍有實力擊敗美軍艦艇。
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為這種可能性提供了堅實保障。這一戰略旨在阻止或限制敵方進入關鍵區域,通過先進的導彈,配合全天候的偵察網路,使得解放軍對於潛在威脅的監控達到無懈可擊的程度。
有分析稱,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主要由三個體系構成。首先是精確打擊武器,包括各種高超音速導彈、反艦彈道導彈、火箭炮等。這些武器打擊範圍甚至可以涵蓋第一、二島鏈,對敵方的水面目標和軍事基地造成強大毀傷。
(東風-26導彈)
其次是完善的偵察網路。近年來,中國不僅在衛星偵察、雷達探測領域取得長足進步,還通過高超音速無人機、預警機等技術手段增強了這一網路的覆蓋範圍。
此外,除了武器裝備上的提升,解放軍在電子戰和網路戰領域的能力建設也不容小覷。通過攔截和摧毀進入其防禦範圍的任何飛行物體,配合電磁干擾和網路攻擊,解放軍可以顯著削弱敵方的指揮控制和情報收集能力,逐漸佔據戰場的優勢。
可以說,隨著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逐漸完善,解放軍有能力監視美軍艦艇編隊的一舉一動,一旦其敢在中國家門口挑釁,等待它的將是解放軍導彈的飽和式打擊。
(衛星偵察)
一旦航母被擊沉,對美國國內帶來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首先航母被擊沉意味著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且如今美國的製造業已經衰落,根本無法快速生產航母彌補缺口,美國在全球推行的霸權主義或將因此遭到重創。
應對美軍艦艇編隊,解放軍的王牌不止一張
東風導彈的存在,已經讓美軍如臨大敵,但在美媒看來,解放軍手中還有威懾美軍艦隊的另一張王牌,即水雷。美媒猜測,解放軍擁有多達十萬枚水雷,不僅能夠有效阻擋艦隊的行動,還能對潛艇構成嚴峻威脅,使得對手在進入中國周邊海域時必須三思而後行。
隨著解放軍實力的飛速發展,美智庫在兵棋推演中,將戰勝解放軍的希望寄托在核潛艇身上。在美軍看來,潛艇部隊能夠利用大海的掩護,悄無聲息的穿過防線,對解放軍發起致命一擊。
(美軍核潛艇)
但按照美媒的說法來看,美國的潛艇部隊雖然理論上在海戰中能發揮巨大作用,但面對精心布置的水雷陣,其行動的隱蔽性和安全性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中美之間的軍事較量絕不僅僅是武器數量和技術水平的簡單比拼,更是戰略意圖和戰術智慧的深度較量。冷戰期間,美蘇之間雖然劍拔弩張,卻始終保持了冷靜和理智,兩國都沒有跨越直接開戰的紅線。如今,中美作為兩個核大國,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都不會輕易走向全面戰爭。
(美軍航母編隊)
特朗普曾表態即便台海局勢升級,美軍也不會貿然介入,而是通過經濟手段對華施壓。這一風向標式的言論,實際上揭示出美國想要用武力之外的手段解決問題的傾向。
確實,美國正經歷著緩慢的衰退,內部不穩定因素逐漸顯現,但歷史告訴我們,一個超級大國的衰落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例如蘇聯的解體,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長期的經濟失衡和政治體系的崩潰造成的。而美國儘管面臨著高通脹、兩黨鬥爭等麻煩,美元霸權依舊穩固,短期內還不至於退出超級大國的舞台。
(解放軍雙航母編隊)
總體來看,中美之間即便充滿摩擦,真正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依然不大。雙方更多是在各自領域展現實力和策略,以謀求最優的利益平衡。這種競爭態勢可能會持續多年,其間偶爾的小摩擦難以避免,但總的基調依然會圍繞合作與競爭交織而成的複雜態勢。未來國際秩序的演進,將很大程度上由中美兩國如何駕馭這種微妙局勢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