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近日報道,特朗普於芝加哥經濟俱樂部接受美國彭博社採訪時,對其關稅政策進行辯護。他表示,關稅能夠刺激美國經濟、削減財政赤字等,並且會讓一直覺得美國愚蠢的中國驚訝地發覺美國「變聰明了」。在採訪期間,特朗普多次反駁經濟學家的預測,宣稱他的關稅計劃既不會把成本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也不會給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其最新的一次講話中著重指出,要對進口汽車全面徵收關稅,墨西哥和歐盟進口的汽車亦包含在內。此外,他宣稱,若其贏得新的任期,將會把推動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列為其議程的核心內容。近日,特朗普於芝加哥經濟俱樂部發表講話時,大力抨擊了諸如梅賽德斯 - 賓士之類的歐洲汽車製造商,並且鄭重發誓要對進口汽車課以高額關稅,稱這是促使生產迴流美國的唯一方法。
特朗普近期提及他和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關係,稱安倍為「好朋友」,並且談到了他與安倍之間一次有關貿易的談話。特朗普稱:「我當時說,晉三啊,你得為你們的汽車付錢。你們送來了幾百萬輛汽車,可卻不接受我們美國的汽車,一輛都不接受,而我們卻賣出去三四百萬輛你們日本的汽車……你們甚至不接受我們美國的農產品。」特朗普表示,美國被一項糟糕的協議「束縛住了」,所以對整個貿易協議進行了重新談判。在特朗普任職期間,他曾多次威脅要把從日本和歐盟進口汽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25%。
儘管貿易團體和經濟學家都強烈反對,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近期還是一意孤行地發布了對華加征301關稅的最終決定。美國商務部提出,要禁止在美國道路上行駛的聯網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由中國開發的軟體和硬體。美國還打算在9月底「拉攏」歐盟推動一項名為「加強海底電纜網路安全」的計劃,其企圖是將中國供應商排除在這個項目之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民主黨政府在這個時候宣布對華加征關稅的最終決定,其中一個主要目的便是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拉選票。面對這種情況,中國企業應該從長遠角度著眼,理性地應對。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指出,加征關稅致使美國來自中國的相關進口量減少了35%至40%。據其估計,美國每增加1%的關稅,來自中國的進口就會減少。美國出口方面的損失將為巴西和阿根廷提供填補這一缺口的契機。在中國轉向巴西和阿根廷以滿足自身農產品需求的情況下,美國農民會發覺,即便中國取消加征的關稅,他們想要重新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也是極為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的。特別是巴西將會快速提升產量,進而進一步穩固其作為世界主要大豆供應國的地位。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兼金融評論員彼得·希夫,近期就特朗普的關稅戰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秉持著降低稅收和減少監管的主張。希夫在社交平台上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提出了批評,他指出:「特朗普所謂對中國徵收關稅,實際上只能是對購買中國產品的美國人徵收關稅。」此外,希夫還表示,那些所有「抨擊中國」的人都忽視了一個關鍵事實,即中國是「(美聯儲)能夠以量化寬鬆(QE)為幌子製造如此高的(通脹),卻不會使消費者價格和長期利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向外輸出了自身的通脹,同時進口了中國的消費品。」
奈傑爾·格林撰寫了《特朗普的對華關稅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一文。文中提到,特朗普提出關稅舉措,其背後有一個核心承諾,那就是通過抬高外國商品的價格,來刺激企業於美國國內開展生產活動,進而促使工廠的工作崗位迴流美國。然而,從歷史經驗來看,關稅極少能為工業領域創造長期的就業機會。如今全球供應鏈的靈活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眾多美國企業只會簡單地把採購地轉向越南、印度或者墨西哥等國家,以此來規避繳納新的60%的關稅。所以,針對中國徵收關稅並不能讓就業崗位迴流美國,反而極有可能只是使就業崗位轉移到其他地方。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日益臨近,對華關稅問題已經淪為美國兩黨的選戰工具。在距離大選不到三周之時舉辦的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活動上,談到關稅問題時,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含沙射影地表示,「有人」主張對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進口商品不加區分地全面徵收高額關稅,這種做法對美國是一種「嚴重誤導」,會損害美國利益。有報道指出,耶倫這是在「警告」特朗普,那種「一刀切且毫無針對性」的關稅政策將會提高美國家庭的生活成本,削減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近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有了新動作。其近日表示,建議提高涉及某些鎢產品、矽片和多晶硅等5個產品類別的301條款關稅稅率,並且從本周開始就對相關產品大幅提高關稅的計劃徵求公眾意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商務部舉行了例行記者會。在記者會上,有媒體針對美國這一情況提問,想知道商務部對此有何評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作出回應,發言人指出,世貿組織早就裁決美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同時,商務部也敦促美方要客觀理性地回應各界呼聲,儘快取消全部對華加征的關稅,從而為兩國的經貿合作營造健康、可預期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