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投入真金白銀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
實現「三大協同」,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一方面運用安徽創新資源優勢,一方面合作成立應流大學培育更多創新人才……
成立三十多年來,安徽應流集團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大別山區小鑄造廠,發展成為擁有高端部件、核能材料、航空科技「三大主業」的全球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行業領先企業,產品出口 42個國家 100 多家行業龍頭客戶。這得益於企業打造高端人才團隊,於用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從而讓傳統製造業邁向中高端,也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注入了「應流力量」。
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超過 10 億元
近年來,安徽應流集團圍繞高端裝備自主可控戰略,聚焦核電能源、航空航天、燃氣輪機等新興產業重點領域,致力解決關鍵零部件「卡脖子」難題。
應流集團先後成為國家重點型號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葉片主承製單位,完成國家兩機重大專項首台大f 級重型燃機一二三級高溫合金葉片研製並交付,華龍堆型一體化金屬保溫層實現國際首創、國際領先,增程全電重卡翻越海拔 5646 米米拉山口、完成 2000 公里路試,百千瓦級渦輪混合動力系統成功點火實現滿功率輸出,高原型無人機開展高原高寒環境試飛……一系列高端創新成果,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貢獻。
創新需要真金白銀投入。近三年,安徽應流集團研發投入累計超過 10 億元,聚力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其中,開展產學研項目 28 項,合作高校院所 16 家,技術合同交易額 3.7 億元,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陸續轉化和產業化。集團母公司發揮「孵化器」作用,通過應流航源、應流久源、聚變新材三家高技術企業,正在把產業延伸到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核工程和後處理、聚變能源領域,主導產業連續跨越特種泵閥部件、核電關鍵部件、兩機高溫部件三個「高門檻」。
「三大協同」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如何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呢?安徽應流集團形成了「三大協同」的融合模式。
首先是科研產業協同。應流集團以國家和省重大專項為引領,承擔國家「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科技重大專項」相關任務、「能源裝備創新工程專項」,完成核一級主泵泵殼、爆破閥研製,成為國和一號產業鏈聯盟、華龍一號產業鏈聯盟的重要成員。同時,承擔國家「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相關任務、「燃氣輪機自主創新工程專項」、省定向委託科技重大專項,開展自主重燃高溫合金葉片、國產大飛機發動機高溫合金機匣和葉片等研製任務,目前「兩機」高溫部件進入行業前列,對企業業績增長的貢獻達到 60%。
第二個協同是央企民企協同。應流集團與中國航發、航天科工、中船集團、國家電投、中核集團、廣核集團等一大批央企集團在科研生產上高層次合作,有項目、有成果、有訂單,創新鏈產業鏈無縫對接,創新成果同步轉化,加速產業升級。
最後是數智轉型協同,用關鍵技術突破支撐產品高端化。據介紹,應流集團高端產能建設充分體現智能化、綠色化,葉片機匣生產線關鍵設備數字化率超過 90%,建成全行業第一條輻射屏蔽材料全工序智能化生產線、世界範圍內第一條 9 台機器人聯動自動制殼系統等。
創辦「應流職工大學 」 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是安徽高質量發展的金字招牌,應流集團也充分運用安徽創新資源優勢,推進集團與安徽本土科技資源融合協同,加快實現安徽科技成果本土落地。其中,集團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籌劃共建氨氫融合動力聯合實驗室,運用集團現有渦軸發動機產品基礎和科研生產體系,突破氫氨燃機關鍵技術,力爭實現行業首創。同時,推進與北理工合肥無人智能裝備研究院在混合動力系統領域深度合作,滿足日益增長的低空飛行器的迫切需求。
創新離不開各類人才。近年來,應流集團探索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複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機制,先後與合工大、南航、西工大等頭部相關高校合作,創辦「應流職工大學」,以培養本土化、實用性、留得住的人才為目標,培養專才 1000 餘人,全部在集團就業,成為應流中堅力量,並隨著企業發展、產業創新快速成長,脫穎而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戰新領軍人才、115創新團隊、省級技能大師等。
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企業是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未來,應流集團將繼續以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為先導,充分發揮企業「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作用,
引導企業進一步聚焦當前亟需和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
同時,貼身尋找捕捉成果和開展產學研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的耦合,打通科技與產業轉移轉化的通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實習生 唐雪玲
編輯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