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7月21日引述央視的消息報道稱,近日美國能源部下屬的美國國家核安全局當天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9月,美國核武庫共有3748枚核彈頭。其核彈數量依然遠遠超過除俄羅斯以外的其他國家,總體上始終處於全球第一梯隊。
核武器依然是人類目前所能掌握的,殺傷力最大的一種武器,因此也被稱為大國的「鎮國之寶」,對於核武器而言,很多國家都處於高度保密的狀態,畢竟國之利器不能輕易展示於人,不過也有一個國家是個例外,那就是美國。美國經常性公布自己的核彈頭數量,其實從戰略上看,這也是核威懾的一種方式,只不過和我們長期高度保密自己核彈頭數量不同,美國的戰略核威懾更加高調。
其實自從冷戰時代開始,有關「核威懾」的概念就有很多人專門進行研究,目前普遍的共識是:任何國家都經不起200枚核彈的直接打擊,包括美俄在內,都是如此。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今世界處於高度的工業化之中,社會分工非常詳細,工業體系龐大,這就促進了城市的興起,因為只有城市才能形成工業中心。而一旦工業中心城市被摧毀,也往往意味著一個國家工業生產斷裂,經濟上會立即崩潰,哪怕這個國家依然有數量龐大的人口和國土面積,但是一旦工業崩潰了,那麼國家也將最終衰退到農業社會。對於現代的工業強國來說,衰退到農業社會,也就意味著一個國家的滅亡。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羅斯,蘇聯時代俄羅斯的經濟強盛,是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的超級大國,但蘇聯解體後,儘管並沒有發生任何戰爭,但是由於蘇聯時期布局的工業產業鏈斷裂,這導致了俄羅斯出現持續幾十年的經濟衰退,其對俄羅斯的打擊甚至超過了二戰!如果不是俄烏戰爭爆發,西方的制裁客觀上促使俄羅斯扭轉了經濟衰退的局面,還不知道俄羅斯會衰落到何種地步。
所以對於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而言,它的核威懾戰略,其實就是需要讓全球儘可能多的人知道美國到底有多少核彈頭,這樣大家就都會思考:美國有這麼多核彈頭,萬一給我攤個200枚,我該怎麼辦?一旦你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那麼美國的戰略核威懾也就實現了!因為美國就是通過展示自己超大的核武庫,來讓任何潛在對手感到害怕,從而剋制對美國發起襲擊的想法。
其實美國人沒有說明的是這3748枚核彈頭都是「現役」核彈頭,美國其實還有至少2000枚封存核彈頭,這些核彈頭已經從戰略武器上拆解下來,但尚未徹底拆除,只要適當維護,就能立即重返現役,所以這些核彈屬於「封存」狀態,但也是美國核武庫的組成部分,換句話說,美國實際上的核彈數量應該在5784枚以上。所以不難看出,美國對外宣傳也是有水分的,特別是戰略核武器方面,美國說是公布核彈頭數量,但其實也並沒有完全說實話。
我國和美國在核威懾戰略上有很大的差異,我國始終奉行「最低限度核威懾」戰略,用一句很形象的解釋就是:「美國可以毀滅北京10次,而中國只能毀滅華盛頓1次。」其實一次和十次並沒有什麼區別,畢竟人命就只有一次。所以從80年代以來,西方媒體對於我國戰略核武器的評估數量,幾十年都保持在「250枚」的水平上,這大概也恰好符合「200枚核彈頭摧毀一個國家」的理論,不過最近兩年西方國家對於我國核彈頭數量的評估明顯大幅增加,去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推測的中國核彈頭數量超過410枚,今年則大幅飆升到了500枚。雖然和美國龐大的核武庫相比,我們的核彈數量依然很少,但是「毀滅華盛頓一次」已經足夠了。都是戰略核威懾,只不過中美的威懾方式大不相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