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組織任命你為基地政委,收拾收拾東西去報到吧」「領導!我,我真的擔當不起這份職務,這有點太快了!」男人結結巴巴的回道。
接到組織調令之後非但不覺得高興,反而覺得自己升職速度太快了,還是第一次見這樣的軍官,這個人是誰,他又有什麼能耐,以至於升職的速度讓自己都害怕?
一、海軍中的戰鬥英雄
這個著急的說話都卡殼的人名叫張逸民,1956年之前,他還只是海上艦隊下轄快艇支隊的小艇長,新中國成立以後,已經進入了和平年代,想要被提拔同樣需要立下戰功才行。短短的幾年時間,張逸民就從一個連職幹部升到正軍職,這之間的跨度,就像一個小學生從班長一躍成為教務主任的一樣,怪不得在接到組織的任命時,他會緊張的講話都磕磕巴巴的了。
作為海軍部隊中人人稱讚的戰鬥英雄,張逸民確實擔得起這個身份,那麼他又是怎麼一步步成為眾人眼中的榜樣的呢?
二、戰鬥中的不斷成長
1929年,張逸民出生於哈爾濱賓縣,家庭成分在當時被認定為富農,從小生活條件優越,曾經在偽賓縣國民高等學校讀書,整個青少年時期都是在家鄉那片黑土地上度過的。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妄圖通過這樣一個傀儡政府,來掩蓋他們的醜陋罪行,偽滿軍更是打著維持國內治安的名義到處作威作福,欺壓無辜百姓。
張逸民就是生活在這樣的黑暗籠罩之下,年少時期的他就擁有一身的膽識和勇氣。十三歲那年,父親被幾名偽滿警察欺負,張逸民顧不上害怕抄起旁邊的鐵棍就向他們砸去,壞人被打的哇哇直叫,他的心裡卻並不痛快,難道一輩子都要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中嗎。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隨著東北的淪陷,張逸民也想要投身抗日事業,於是開始積極的想要投報軍隊,為國家效力,將侵略者趕出家門,然而因為年齡不夠,無法滿足上前線的要求,無奈只能繼續等待時機。
1946年,張逸民終於如願以償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部隊,踏出了軍旅生涯的第一步。因為個子瘦小,剛進入部隊就在接受訓練的時候被參謀長要求多去野地里田埂上走路,鍛煉身體素質,再加上讀過書,學歷上是大專生,在當時那個年代是高級知識分子了,團里的領導們都對他很是重視,想把他培養成能文能武的人才。
日復一日的訓練,讓張逸民逐漸成長為團領導想要的樣子,他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場戰鬥。東北在和國民黨進行過夏季攻勢之後,殲敵幾萬餘人,於是組織準備趁熱打鐵,繼續秋收攻勢。一天晚上,參謀長將張逸民叫到他的住處,並問他明天就要隨部隊前往前線戰鬥,心裡害不害怕,張逸民一聽毫不猶豫的說「首長,你不要小看我,我也是一條鐵骨錚錚的東北漢子,死都不怕,更何況是前線偷襲呢!」
秋季攻勢打響了,部隊一路前進和敵人展開了戰鬥,這也是張逸民第一次接觸到真正的槍林彈雨,面對兇狠的敵人和身邊死去的兄弟,他的心裡非但沒有害怕反而充滿了鬥志,帶著莫名的衝勁跟隨部隊成功擊退敵人,繳獲了大量槍支彈藥。這之後的張逸民更是越戰越有信心,在部隊中積極的工作,學習和戰鬥,有人問他一個新兵蛋子,為什麼這麼積極,是不是想立大功光宗耀祖,張逸民聽後回答「我之所以投奔共產黨,就是為了擊退日本鬼子,如今加入部隊,是為了能夠打倒反動黨,還百姓們平靜的生活,我的積極表現並不是為了別了,而是想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革命戰士!」
帶著這些堅定的目標,張逸民繼續在部隊中展現自己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先後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成功的將自己的家鄉解放,這之後更是跟隨部隊南下,參加了渡江戰役,這是一場解放全中國的戰役,他也有幸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由於戰役中的出色表現,張逸民已經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並且職位從正排長升到了副連長,並前往廣東參與剿匪工作。
三、轉戰海軍繼續發光
1950年,張逸民被調至海軍領域,在青島海軍魚雷快艇學校進行學習,畢業後被分配到東海艦隊,擔任魚雷艇長的職位,新環境新工作,並沒有磨滅他的熱情,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安全跑遍防區20多個海灣,40多個港口,沒事就研究海上路線,就連睡前讀物都是海防圖,他也因此成為了當時唯一一個無需領航員的全天候海上指揮員。
1955年,這是張逸民命運轉折的一年。當時只是一個小艦長的他,卻單槍匹馬的用魚雷擊沉了國民黨的「洞庭」號炮艦,首創了單艇單雷近戰殲敵的記錄。本來是要眾人合力完成的任務,由於海上環境變化的實在太快,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讓張逸民獨自一人前往,他在距離敵艦120米的位置成功發射魚雷,順利完成了任務。
任務圓滿完成,集體都獲得了組織的表彰,張逸民也獲得了二等功。同隊的人還在為他打抱不平,完成如此高難度又危險的任務,為什麼只給了一個區區的二等功,對此他表示,組織給予什麼獎勵都是對自己的認可,至於其他的,他都不在乎。張逸民對組織的服從和堅決擁護,值得每一位戰士學習。他的英勇事迹還被搬上了大熒幕,電影《海鷹》就是以他為原型,一經上映在全國都引起了轟動,大家親切的稱呼他為海軍的戰鬥英雄。
四、接連升職恐難擔大任
1968年,張逸民正在像往常一樣忙碌時,接到了來自東海艦隊的政委打來的電話。兩人在交談中,政委對他說「張逸民同志,組織決定任命你為海軍舟山基地政委,請你安置好支隊的工作,就去舟山基地報道吧」,這個命令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讓他呆愣在原地,沉默的不知道回答什麼,見對面沒了聲音,政委又開頭道「張逸民同志在聽嗎,組織現在需要你的表態,」張逸民如夢初醒,急忙回話,緊張的都卡殼了「領導,我,我只是一名解放軍戰士,沒有做過什麼貢獻,如今的職位已經夠高了,這升的太快了我實在不能勝任」。
政委明白他的顧慮,寬慰他說「你不要多想,組織的命令我已經下達,這是不可違抗的軍令,你只管好好準備去報到就行了!」電話掛斷,張逸民在家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之後,還是決定接受組織的調令。
上任之前,他思考出三條解決方法,並給政委打去電話。「首長您好,我已經考慮好了去舟山工作,但是我有三條建議,請組織能夠考慮」,政委也很感興趣,讓他仔細說一下。
第一條,他同意到舟山上任,但是希望上級給他半年的考察機會,並讓原舟山政委繼續留任,對他進行指導和監督工作,半年期滿,組織認為合格了再正式交接工作;第二條,舟山如今正在整治部隊風氣,已經耽誤了很長時間,很多幹部都因此耽誤工作不能為組織效力,希望能先暫停一下這個行動,讓同志們都能繼續按部就班的開展工作;第三條,擔任艦隊隊長期間,他和李靜同志一直並肩作戰,希望艦隊和海軍能夠讓兩人繼續一起,保證按要求,對艦隊和海軍負責。
三條建議一出,對面的政委也笑了,他先是誇獎了張逸民考慮得當,很有戰略眼光,之後又回應他會向上級轉達他的想法,之後給予回復。現在的首要任務是要讓張逸民到舟山完成報道。於是,年僅三十九歲的張逸民接受調令,和李靜同志共同主持舟山工作,兩人互相了解,團結工作。兩人都是務實派,到崗之後紮根基層,共同解決了很多麻煩事,為基地發展貢獻了力量。
直到1971年,兩人離開舟山基地,張逸民以正師級的待遇離休。
五、昔日英雄捲入右傾風波
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後,由於張逸民在戰爭時期曾經在林彪的麾下,在進入到海軍部隊之後,由於表現優秀晉陞速度驚人,他被判定是右派,作為審查目標被監管起來,據他回憶,當時的清辦人員十分的不講理,認為他和叛國之人有勾結,被關押的日子裡經常大半夜被人拉起來,明晃晃的燈照著不讓睡覺,夏天的晚上,蚊蟲多的要命,輕輕一拍就是滿手的血。然而他對黨的忠誠度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高,面對清辦人員的質問,他堅決抵抗,卻被認為是不知悔改,在長達十六年的冤屈日子裡,張逸民堅持上訴十三次,求組織徹查,但每一次都被駁回了,妻子也在這個過程中離開了人世,但是堅持不屈的張逸民沒有放棄,依舊在不停上訴,最終在1987年還是迎來了黨的處分,被連降兩級,並處以黨內警告。
面對這不公的待遇,張逸民沒有再過多的辯解,只是一直在等待真正的正義來臨的那一天。在他的回憶錄里,他寫到,直到去世的前幾年,他才在海軍檔案館查詢到,黨內處分只有警告沒有降職處分,他在意的不是級別如何,而且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對他進行行政上的處罰,質疑他對黨的忠誠,氣憤的張逸民對查詢領導說「我被剝奪的不止是我應有的待遇,更是對幹部政策的一種褻瀆,這些年我受到了多少的批鬥,好在我堅強的活了下來,對於這十六年的無妄之災,我絕對不服,歷史證明了我沒有錯,錯的是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迫害自己的同志的痞子們」。
這位為革命奮鬥了一生,也被冤枉了半生的老人,終於為自己伸張了正義,於2016年因病去世,享年87歲。
總結
張逸民將軍的一生,如同一隻在海上翱翔的海燕,無論多大的風雨,他都勇敢的面對,他是海洋中的鐵血戰士,為國家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