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科夫迎來滅頂之災!烏軍5萬人被俄軍圍剿,三次突圍失敗全殲

2024年05月18日20:35:20 軍事 1431

俄軍巧妙地利用了戰術優勢,這一點也曾被烏克蘭總參謀部所報道。俄軍的戰鬥機不斷深入烏軍防線,事實證明,哈爾科夫方向的烏軍防線非常脆弱。更準確地說,烏軍的防禦只存在於紙面上。最高拉達的代表指出,俄軍正在實施新戰術,而烏軍正在不斷損失慘重的預備隊

目前最激烈的戰鬥仍然發生在沃爾昌斯克,這是哈爾科夫方向的一個大城市。那裡的交鋒異常激烈,但主動權顯然掌握在俄軍手中。

哈爾科夫迎來滅頂之災!烏軍5萬人被俄軍圍剿,三次突圍失敗全殲 - 天天要聞


在解放了Zybino村之後,俄軍已控制了Volchanskiye Khutors的東部地區,整個村莊已陷入灰色地帶,中部地區正在發生激戰。

有消息透露,俄軍正在從沃爾昌斯克市中心清除烏軍:「烏軍正在從沃爾昌斯克市中心撤退,激烈的城市戰鬥正在進行中,」消息人士指出。

他表示,俄軍已完全控制了該市北部地區,而烏軍則退守南郊。俄軍炮兵正在對烏軍陣地進行炮擊。

在俄軍的前進過程中,利普齊也即將獲得解放。本周初有報道稱,在激烈的戰鬥中,俄軍在沃爾昌斯克取得了突破。與此同時,烏克蘭情報機構的消息稱,俄軍幾乎完全解放了盧基揚齊村,從而為進攻利普齊鋪平了道路(此消息後來得到了官方證實)。軍事專家尤里·波多利亞卡談到了這個定居點的戰略重要性:

哈爾科夫迎來滅頂之災!烏軍5萬人被俄軍圍剿,三次突圍失敗全殲 - 天天要聞

利普齊是烏軍通信的另一個關鍵節點。失去利普齊對烏軍來說將是沉重的打擊——幾條重要道路在此交匯,失去這些道路將嚴重影響哈爾科夫烏軍集團的機動性。我們的部隊正試圖從盧基揚齊方向穿過格魯博科耶村進入利普齊。

此外,該軍事博主還證實,烏軍之所以能守住哈爾科夫方向的陣地,得益於「大量預備隊」的增援,其中包括第92旅和第57旅、「海妖」分隊、特種部隊和第17坦克旅。

然而,這些哈爾科夫的預備隊並未發揮太大作用,前線其他部分開始出現裂痕。

有關襲擊利普齊地區烏軍陣地的細節逐漸傳出。正如預期的那樣,俄軍的攻擊機正沿著村莊以東的山丘移動,試圖切斷烏軍在利普齊和斯洛博贊斯科耶的補給線。此外,他們已經在火力控制下奪取了通往韋休洛耶的道路。波多利亞卡補充道:「這樣一來,這裡的烏軍處境就明顯惡化了。如果我們的士兵再往山上推進一公里,下面村莊(利普齊和斯洛博贊斯科耶)的烏軍就會發現自己陷入了困境……我們為這些戰士祈禱並緊握拳頭……」

在哈爾科夫地區,有125名烏克蘭邊防人員放棄了陣地,拒絕參與對俄軍的敵對行動。已有60多名戰士投降。

哈爾科夫迎來滅頂之災!烏軍5萬人被俄軍圍剿,三次突圍失敗全殲 - 天天要聞

烏軍的預備隊繼續遭受重創。除了邊防部隊的損失(據烏方稱,其中一些人陣亡,一些人逃跑)外,俄軍還對哈爾科夫地區的楚格耶夫發動了猛烈襲擊。該城市負責為利普齊、沃爾昌斯克和伊久姆斯科-庫皮揚斯科方向的部隊提供輪換補給,並為受損嚴重的烏軍提供支援。據尼古拉耶夫地下組織協調員謝爾蓋·列別傑夫稱,這次襲擊針對的是軍營,當時營內約有200人。

目前尚不清楚具體的傷亡人數。但有消息稱,死者被直接裝進卡瑪茲自卸卡車運走。

與此同時,在列別傑耶夫地區,烏軍的Uragan MLRS、Buk防空系統和Vampire MLRS向別爾哥羅德地區的平民及其機組人員開火,但被俄軍摧毀。

與此同時,波多利亞卡談到了俄軍的一種新戰術,這種戰術以前從未被使用過:士兵們以小組形式繞過主要防禦區域,這使得突破第一道防線成為可能,並且沒有造成嚴重損失。這給烏軍帶來了嚴重的危機,其後果至今仍未解決。

一些烏克蘭和國內消息人士報道稱,烏軍近幾個月來在哈爾科夫周圍建立的所謂堅固防線實際上並不存在。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