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當年我副營將轉業,沒批准後晉陞副參謀長,干到正師退休

2024年05月10日22:11:00 軍事 1670

1978年,我在部隊已經任職副營職務,決定主動要求轉業到地方,過上與家人團聚的生活。沒想到轉業申請被退回,上級領導另有安排,讓我留在軍隊,後來一步步升任副參謀長,最終榮升正師職務,直到1996年光榮退伍離休。

真沒想到當年我副營將轉業,沒批准後晉陞副參謀長,干到正師退休 - 天天要聞

對比當初打算平步青雲,事與願違的結果遠超乎我當年的想像。人生就是如此充滿荊棘與驚喜,讓我度過了一段坎坷而光榮的軍旅生涯。


上世紀70年代末,我是陸軍某團的一名副營職幹部,年已35歲,在軍營奮戰17年。妻兒在外地生活,離家千里。為了家庭,我決定申請轉業到地方工作。那時軍隊緊縮編製,我懷著自己可能獲準的想法,主動向團長遞交了轉業申請。


轉業申請書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想要與家人團聚。團長表情凝重看了我很久,許久沒有說話。大約半個月後,我收到上級的批複,居然是拒絕我的申請,理由是軍隊將進一步加強編製,需要留住我這樣有經驗的幹部。


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卻也無可奈何。回想從前,我是1961年參軍入伍的,首批新兵訓練後就分配到這個團,與這裡的同袍結下了牢不可破的戰友情誼。17年來,我從基層戰士一步步成長為副營職幹部,雖有家庭牽掛,但軍營生涯也算是篳路藍縷。如今突然被要求留下,令我無比困惑。


不過軍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服從命令,我只好暫時放下轉業的打算,繼續在部隊工作。沒過多久,我就收穫了一個晉陞的機會。1979年上半年,上級陸續有幾名副參謀長離職退休,團里決定從優秀副營職幹部中醞釀出任人選,我名列其中。


經過層層嚴格的審核考察,最終上級敲定由我擔任團副參謀長一職。這個職務相當於現代軍銜上校,比我當時的副營級軍銜要高出一級。獲此重任,我倍感壓力和自豪。


上任後,工作的強度和難度也節節遞增。作為團里的"參謀頭子",我需要熟練掌握各種軍事理論知識,以及如何科學地組織指揮官兵訓練的能力。任勞任怨的我很快就適應了新崗位,多次在各項考核評比中榮立戰功。


就這樣,我在團職位上任職4年。期間妻兒也搬來團部所在地與我團聚,我們的家庭生活終於步入正軌。1983年,團上突然傳來消息,陸軍要對多名中級幹部進行大調整,我被上級確定為此次調任的幹部之一。


調動的具體去向,只有等上級下達命令後才能知曉。我曾在妻子面前打趣說:"也許就讓我升任副師呢?"她並不以為然:"那可是少將軍銜,你離開還早著呢。"


後來的結果是,我被上級直接提拔為副參謀長,即上校副職,分配到陸軍某師任職。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調動,不僅職位級別提高,所在單位也同步升格。我本不敢有這樣的期望,上級對我的高度肯定和厚愛,讓我感動之餘更加卯足了工作幹勁。


真沒想到當年我副營將轉業,沒批准後晉陞副參謀長,干到正師退休 - 天天要聞

來到師里,雖已是上校正副職,但我仍然一如既往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師里的訓練任務繁重,新舊體系的轉換也給我帶來不少壓力。每逢遇到難題,我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加以分析解決,時而動之以理,時而導之以情,並通過自己親身示範來指導訓練工作,很快就熟練掌握了訣竅。


在師職位上我任職9年,期間也不知何故未陞正職。直到1992年,師里部分正職領導退休離崗,上級終於決定從資深副職中遴選補充。考慮到我長期表現優異,這次又毫無懸念地被列為候選人。


經過一番層層把關的考核,我最終被上級正式任命為某陸軍師正師職,軍銜是大校(相當於現代的師職正軍級,領導機關設有正營職至師職)。這個軍級和軍銜,已經是我有生以來從未企及的高度,是上級領導對我的最高肯定。


可以說,我在這個師職位上經歷了最為輝煌的歲月。作為師里"大參謀頭子",我統籌全師官兵的訓練工作,總體部署命令,並親自帶隊檢查督閱,保證了整個單位訓練質量持續走高。我還負責主持多個重大演習和各類應急任務的制訂與實施,處處體現出出色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藝術。


不知不覺,就在師里工作了13個年頭。期間我結合工作實踐,先後多次在全軍系統局級以上座談會上作典型經驗發言,並主持過若干重要的軍事訓練。這讓我的聲望和威信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1996年,我已年屆57周歲,達到了當時的軍人退休年齡。在上級的嘉獎下,我榮膺"模範軍人"等多項榮譽稱號,以正師職務光榮退伍離休。回顧當年我被拒絕轉業,如果順利離開軍隊,就不會有後來的一路高升。現在想想,那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啊!


退休後,我一直重溫著當年的軍旅生涯,慢慢體會到"得之不易"四字的含義。離開軍營前,我在首長面前感慨萬千。首長動情地說:"你能在部隊一步步升任至正師職務,實屬不易。當初拒絕你轉業,是我們看중了你的潛力和才能。沒想到今天你干到了這個高度,我們當年的決定是英明的!"


首長的這番話,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如果當年我的轉業申請被批准,現在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地方幹部,絕難有今日的成就。人生就是如此充滿變數和未知,關鍵在於自己如何把握和應對。


我有幸遇到貴人相助,獲得了部隊栽培和重用。而我自己也從未放棄奮鬥,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平淡中勇攀高峰。如果說當年被拒絕轉業是一個插曲,那麼後來的一路高升就是插曲之後的驚喜。這種驚喜不是大風大浪,而是細水長流、沉甸甸的厚積薄發。


退伍時,我向全體官兵揮手告別,雙眼濕潤。大家送別我時無不表示敬佩和祝福。我深知,這份榮譽背後,凝聚了大家多年來的關愛與嘉勉。正是你們的支持和鞭策,讓我不斷努力奮鬥,最終取得如今的成就。有你們這樣的同袍同僚,我何其幸運!


退伍後的日子,我時常會懷念從前。當年為了家人曾決然要求轉業,結果被上級"拘留"並予以重用;後來在艱苦的軍旅生涯中一步步升遷,最終榮升正師……這一幕幕片段,構成了我人生最精彩的一段軍旅歲月。


現在想來,如果當初一意孤行轉業成功,我可能就與這段輝煌的經歷漸行漸遠了。有時候人生的際遇,並不完全由個人所能掌控。倘若當年我被拒轉業而固步自封,必將與機遇失之交臂,就不會有後來上級給予的這些重用與晉陞。


真沒想到當年我副營將轉業,沒批准後晉陞副參謀長,干到正師退休 - 天天要聞

人生就是如此,充滿了巧合和際遇。懂得順應並把握大好時機者,方能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成就。而這一切,也正印證了上級當年對我的一份厚愛與賞識。


退伍多年過去了,有時我會問自己:如果當年真的被批准轉業,現在的人生又將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象?不過這只是一個假設前提,與現實已經漸行漸遠。重要的是活在當下,享受眼前的幸福生活。我很感謝有這一段崢嶸歲月,讓我的人生之路不平凡、不簡單。


所以每當有年輕人詢問我的軍旅歷程時,我都會諄諄教導:"軍人的際遇往往出人意料,關鍵是要有堅韌的意志品質,腳踏實地努力工作,同時擁有一顆含蓄謙遜的心。只有做到這些,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具厚度和高度。"


儘管如今我已華髮盥垢,但內心那份軍人的鋼鐵意志仍在。我仍以軍人的堅毅品格對待生活,即便退休離休,也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好公民。這就是我軍旅生涯的寶貴財富,將伴我度過餘生。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