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服務第一股的能鏈智電,股價崩了?

2024年01月18日22:10:27 軍事 1585
充電服務第一股的能鏈智電,股價崩了? - 天天要聞

作者丨吳海 出品丨牛刀商業評論

最近 ,能鏈智電的股價並不樂觀。

近幾個月來,能鏈智電的股價一直在下跌狀態,從最高點的12.78元到現在的1.31元,跌幅高達90%,市值僅剩3.2億美元。

充電服務第一股的能鏈智電,股價崩了? - 天天要聞

(截圖來自雪球平台)

要知道,上市(美股借殼)之處能鏈智電股價一路上漲,市場對這個新晉的能源獨角獸還表示看好。

確實,能鏈智電的業務並不算差。

眾所周知,能鏈智電深度合作的車企並不少。上個月初,能鏈智電與深藍車企達成合作,雙方共建新能源充電服務網路,在提升充電樁利用率、完善充電網路布局等多方面都有深入合作。

而在此之前,能鏈智電還與蔚來、理想、小鵬、極狐、問界等新能源車企達成了充電服務合作。

如今,雖然能鏈智電的車企「朋友圈」越來越大,但其在資本市場並不被看好。哪怕2023年Q3交出了一份並不錯的財報,依舊難以挽回資本市場對其的信心。

那麼,能鏈到底哪一步走錯了呢?

1、營收大漲,卻難增信心

事實上,能鏈的最新財報數據並不難看,反而形勢一片大好。

據能鏈智電2023年Q3財報數據顯示,能鏈智電單季營收超1.7億元,同比大增536%,按非國際通用會計準則計算虧損2410萬美元,虧損率同比收窄256%。

除此之外,報告期內,能鏈的訂單量為5920萬,同比增長為58%。充電量13.83億度,同比增長66%,佔中國共用充電量的21.8%。

可以說,無論訂單量和充電量,還是營收,能鏈智電都保持著倍增的高增長態勢。財報預計2023年全年收入為5到6億元,並預計到2024年收入將會翻4到5倍,達到20到30億元。

毋庸置疑,如果單看財報數據,能鏈智電的市場優勢非常突出,已經悄然成為業內的領頭羊。

雖然看似能鏈智電穩步向好,卻並不被資本市場看好,主要由於其在「快電」市場地位正悄然變化。

眾所周知,特來電、星星充電以及雲快充屬於快充行業的三大頭部運營商。截止2022年底,全國充電運營企業充電樁數量TOP5的數量佔總量高達69.8%。其中,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兩個運營商企業分別排在前兩位,市場佔比分別為20.19%與19.07%。

能鏈智電在推出了第三方充電聚合APP快電後,其作為充電流量的入口,迅速整合了市面上分散的快充運營商,包括特來電、星星充電和雲快充等頭部以及其他大量的中小運營商。

很快,快電一躍成為中國充電服務APP的龍頭老大,其憑藉長期建立起的良好品牌形象和用戶基礎,擁有了合適的市場定位和商業模式,整體呈現穩定增長狀態。

然而,在2023年8月,快電在多個城市陸續上線VIP客戶充電0服務費的活動後,快電和各大快充運營商之間的和諧卻被打破了。

通常而言,新能源車主充電的費用主要分為兩項,一是直接繳納給電網的巔峰,二是給充電站的服務費。而這服務費則是充電運營商的主要營收收入。快電聲稱服務費為0元,那麼就意味著是要薅運營商的羊毛,來換取自己的流量。

隨後,特來電、星星充電與雲快充各自分別宣布共建優質穩定的充電互聯網路,並下架了快電70%左右的充電樁。

對於特來電等頭部運營商而言,其本身毛利就很低,且還一直都處於虧損狀態,自然而然不願意再犧牲自己的利益成他人之美。

2、打鐵還需自身硬

在資本市場上,一直流行著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得起來。

成立才7年的能鏈集團可以迅速發展,並擁有能鏈智電、團油、能程科技、中能鏈、能企服等多項業務,就是因為當時瞄準了充電服務行業的風口。

然而,事實證明,倘若風口上飛起來的豬沒有本事,那麼一旦風口轉變,地位也會很尷尬。

據中國充電聯盟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23年9月,全國充電設備累計數量為764.2萬台,同比增加70.3%。此前,工信部曾提出「2025年實現車樁比2:1,2030年實現車樁比1:1」的目標。

無論市場還是政策的雙重推動,充電服務行業的前景依舊一片大好。然而,能鏈卻始終難以擺脫虧損問題,反而越發嚴重,也與其長期重營銷輕研發密不可分。

據能鏈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時,能鏈智電的用戶激勵費用約3100萬,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增長至1.4億元。而2022年,其全年營銷費投入則高達2.4億元。

能鏈財報顯示,2023年Q1季度的營銷費用為6640萬元,同比增長50%;Q2季度的營銷費用為8610萬元,同比增長48%;Q3季度營銷費用則飆升至1.61億元。算下來,2023年前3季度的營銷費用已經高達3.1億元,遠超2022年全年。

可以看出,這幾年能鏈智電的營銷費用逐年遞增,增長幅度非常嚇人。

相比較大手筆的營銷費用,能鏈在研發投入則明顯不足,缺少核心技術,因此只能依靠充當第三方平台獲取利益。

在二級市場,倘若沒有核心技術,自然也很難收到資本青睞,同時,能鏈的虧損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據財報顯示,2023年Q3季度,能鏈智電歸屬於普通股東經調整凈虧損金額為3.65億元,創下了新高記錄,同比增長234.89%。這一虧損額度不但超過了2023年上半年的2.103億元,也遠超2022年全年的3.54億元。

同時,能鏈智電的資金也存在困境。財報顯示,2023年Q3季度,能鏈資產負債率與上一季度相比仍在擴大,高達90.58%,遠遠超過了70%的通用警戒線。其賬面只有3.96億元現金,但短債卻超過5億元,很顯然,流動資金遠遠小於負債。

倘若短期內能鏈智電不能及時融到資金,那麼就可能會面臨非常嚴重的經營問題。

3、再轉身,能鏈勝算多少?

為了擺脫先有困境,能鏈智電開始積極布局第二曲線的發展。

2023年6月,能鏈智電通過子公司收購了香港光電公司。據公開數據顯示,香港光電一直專註於屋苑及工商業屋頂太陽能項目領域,在香港建設的太陽能工程超過600個,累計開發和建設了25MW分散式太陽能項目。

毫無疑問,能源資產運營是一門不錯的好生意。

在油電交替的能源大背景下,充電站場景下的能源資產運營可挖掘的潛力非常巨大。大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小到充電站等多元場景下的工商業儲能,甚至是光儲充、微電網形態的升級,都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但能鏈想要做好這門生意卻並不容易,面臨著不少現實的嚴峻挑戰。

在儲能業務領域,本身就存在不少行業巨頭,譬如寧德時代、特斯拉等企業,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資金雄厚程度,都是遠超於能鏈的存在。

能鏈在競爭上不佔優勢外,想要盈利也很困難。

ICC鑫欏資訊資料庫統計及預測,2023年全年全球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預計超過45GW,其中電化學儲能裝機規模超過40GW,同比增長超過100%。其中,中國儲能市場增速一騎絕塵,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20GW,電化學儲能裝機接近20GW,同比增長超過200%。

雖然市場前景寬廣,但多數儲能企業卻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真正盈利的企業堪稱是鳳毛麟角。

據21財經報道稱,鑫欏資訊儲能研究員朱志翔認為,「儲能電池市場的行業集中度比較高,隨著頭部廠商擴產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供給端存在過剩的情況。倘若2024年需求端增長預期不明顯的情況下,行業出清大概率仍會繼續。那麼中小廠商都會大概率出局,電池和系統價格仍會持續下降,但下行空間有限。如果沒有經過市場的驗證情況下,那些跨界做儲能電池的廠商,即便價格上能稍微便宜些,也很難賣出去。」

所以即便能鏈智電可能獲取資金提高技術實力,但也很難找到有效客戶佔領市場從中獲利。

對於現在的能鏈而言,真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一邊是快電行業地位岌岌可危,另一邊則是新增長曲線望不見出路。到底能鏈能否堅持到底,只能用時間說話,要不然下任何結論都顯得為時尚早。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