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北衝突在持續兩個多月後,終於步入了尾聲。
1月10日至11日,在中方的斡旋和促推下,緬甸政府軍與果敢、德昂、若開等三家緬北民地武組織代表在中國雲南昆明舉行和談,並達成正式停火協議。
這次的停火協議,內容相對詳實,雙方同意立即停火止戰,軍事人員脫離接觸,剩下的爭端和訴求,都會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當然,還有最基礎的一條,無論是軍政府還是三家緬北民地武,都鄭重向中方承諾:不損害中方邊民和在緬項目人員的安全。
這是果敢、德昂、若開三家民地武裝和緬甸政府軍的第一次正式停火協議,也是第二次停火協議,去年12月同樣是在昆明,雙方一度達成臨時停火協議,不過執行了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被緬甸各方撕毀。在臨時停火協議被撕毀後的兩周,「三兄弟聯盟」陸續攻陷了南散、老街、戶板、貴概、木邦、大勐宜等多個重要據點,包圍了中緬邊境最大口岸木姐,直逼緬軍東北軍區司令部所在地臘戌。
目前的形勢是,同盟軍已經超額完成這次軍事行動的目的,但想完全取代政府軍,拿下整個緬北不太現實,緬甸政府軍雖然在緬北潰敗,但畢竟是中央軍。所以兩邊面臨的局面是:接下來怎麼辦?
選擇這時候停火,政府軍是有利於的,老街剛經歷大敗,軍心渙散,士氣低迷,雖然在臘戌集結了上萬大軍,但參雜了大量殘兵敗將,很難想像還有多少戰鬥力。繼續打下去,被包圍的木姐肯定很快淪陷,甚至臘戌都有失陷的可能,而如果臘戌丟了,敏昂萊大將不說下野,至少小日子不會好過。
對於「三兄弟聯盟」而言,肯定也是能接受這個結果的,德昂軍已經基本控制了德昂邦全境,果敢同盟軍榮歸故里,不但完全光復果敢兩縣,還控制了勐古、木邦兩縣全境以及貴概縣大部。這麼一來,彭德仁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控制的面積,不僅超過了他爸彭家聲,甚至都超過了1995年以前的「撣邦第一特區」。
簽訂正式停火協議,實控了地盤,得到了背書,起碼眼前到手的可以落袋為安。而攻打臘戌大概率只是一個態勢,做足樣子,獲得更多談判條件,畢竟臘戌不可能像打老街一樣,把橋一炸,直接瓮中捉鱉,而且它是一個華人佔半數的城市,就算同盟軍真拿下了,也未必能有效統治。
另一方面,中國是需要緬甸維持和平的,去年12月26日,剛簽下續租99年的緬甸皎漂港,對中國來說,皎漂港將成為西南地區、乃至華中地區最好的出海口。一旦項目完成,將大大降低對馬六甲貿易和能源航線的依賴,使中國製造更容易通過印度洋進入全球市場。
這麼重要的港口一直是「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但這件事足足談了十二年。早在2007年就向緬方提出了皎漂港的開發計劃,打算建立一條連接皎漂港和昆明鐵路與公路交通網路。經過多輪艱苦談判,直到2018年,中緬雙方才簽下租借50年的協議,可惜的是,2021年敏昂萊上台後,協議遲遲未落地。時隔三年,中國從軍政府手裡,再拿下皎漂港99年的租賃權,這一次,估計緬方能好好配合了。
但話又說回來,正式停火協議的達成,並不意味著緬甸將迎來持久的和平。緬甸的內部衝突背後,是複雜的民族、宗教和政治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化解的。
緬甸國土面積為67.7萬平方公里 ,約5400萬人口,境內民族眾多,第一大民族緬族佔到總人口數的65%,而緬政府正式承認的少數民族,就多達四十二個135支系,其中有影響力大的就有十幾個,民地武組織就是來自這些少數民族。
民族太多,太獨立,但緬軍卻要大搞「大緬族主義」,哪怕是所謂的西方民主派也難以倖免,其民族歧視程度全球罕見,身份證都能被嚴苛劃分為六個等級。從歷史來看,緬甸立國是通過談判成立的聯邦,沒經歷過血戰,談出來的江山,必然是各種利益與妥協的縫合。
內戰打了70年,消停不了,這次停火,也註定會是暫時的,後面還有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