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銜結束後,對於粟裕這個解放戰爭第一功臣,沒能評授為元帥,一些同志表示了莫大遺憾。
甚至遠在台灣的蔣介石得到粟裕沒能入選元帥,也一臉遺憾得對兒子蔣經國說道:「以粟裕之軍事能力,他是絕對有資格成為元帥的,國共內戰中,粟裕是殲滅我軍最多的將領。」
在後世,不少人提到,粟裕或許評為元帥還差一些資歷,可是在大將序列中,「粟裕鎮大將」這一說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實際上,粟裕本人是不太同意這種說法的。
一、朱德「鎮元帥」是對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軍內流傳著朱德鎮元帥,粟裕鎮大將,蕭克鎮上將的說法。
朱德鎮元帥這句話,基本上是沒有什麼爭議的,「朱毛」這一詞,就說明了朱德是我黨僅次於毛主席的開國元勛,在大革命時期,蔣介石在毛澤東和朱德身上的「通緝賞金」是一樣多的。
從紅軍時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朱德一直是我黨人民武裝的總司令,朱德還被稱之為紅軍之父。
另外,游擊戰、運動戰這些對我黨戰爭影響極深的,著名的軍事指導思想,正是朱德和毛主席一起提起和完善的。
因此,朱德鎮元帥這句話,是讓眾多將帥們心服口服的。
至於「蕭克鎮上將」這句話,不少人表示,客觀地說,蕭克的戰功的確不足以鎮住其他上將,57位上將中,戰功卓著者不計其數,也確實很難分出一個具體排名。
實際上,55年授銜時,元帥和大將的排名,的確是嚴格按照戰功、資歷和職務進行排名的,但是上將中將少將這些排名,卻是按照當時的部隊編製進行排名的,因此,嚴格意義上說,開國上將中,並沒有嚴格的排名。
二、粟裕能夠「鎮大將」嗎?
再來分析一下最具爭議的「粟裕鎮大將」。之所以很多人會這樣說,這是因為粟裕在解放戰爭中戰功太大了,連林老總的戰功,都不如粟裕。
如果單純從軍事一個層面來說,粟裕的能力,是不輸於任何一個元帥的。這也是為什麼毛主席有意授予粟裕元帥的原因。
但是,新中國十大大將中,哪個大將不是世間名將呢?更何況,要想鎮大將,光靠戰功說話,還是遠遠不夠的,資歷、黨齡、政治影響力都極為重要,而在這些方面,粟裕顯然是無法鎮住大將們的。
先來談談資歷。十大大將中,比粟裕資歷老的可謂比比皆是,張雲逸是大將中資歷最老的,他的資歷和劉伯承、賀龍是差不多的。
蕭勁光22歲時,就已經擔任黨代表等要職,而當時的粟裕還在讀書。陳賡的資歷,也比粟裕老,陳賡甚至是林彪元帥在黃埔時的學長。
職務上,解放戰爭期間,粟裕身為野戰軍級別的代司令員,他的級別的確是十大大將中最高的,可是在大革命時期和抗戰時期,粟裕並不比陳賡等大將高,甚至要低一些。
譬如說,粟裕在紅軍時期職務最高是軍團參謀長級別,而陳賡同樣擔任過這個職務。抗戰初期,粟裕的職務是新四軍支隊副司令級別,此時的陳賡是主力旅旅長,職務上二人是相差不大的,因此,從這一點,粟裕也很難鎮住大將們。
從戰功來說,雖然解放戰爭粟裕是毫無爭議的第一功臣,可是革命的勝利,第一次國共內戰和抗戰同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實事求是得說,在解放戰爭之前,粟裕的戰功,並沒有特別出色,甚至還不如陳賡戰功大。
在大革命時期,陳賡指揮參加了金沙江之戰,直羅鎮戰役等一系列著名戰役。在抗戰中,陳賡指揮的三八六旅,幾乎算是我黨數一數二的王牌部隊,在日軍眼中,陳賡要比粟裕「有名氣」一些。
粟裕沒法鎮大將,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粟裕在軍事上的確超級強,可是在其他方面,的確是有所欠缺的。
比如說,在協調各部隊關係上,在處理和三教九流的關係上,在對外關係處理上,在政治事件的處理上,在和其他黨內同志的關係處理上,粟裕都是有所欠缺的,要想鎮住大將,僅僅依靠軍事能力突出,是遠遠不夠的。
林老總在建國後曾評價粟裕,其軍事指揮能力是登峰造極的,可是在黨內鬥爭和政治智慧上,是嚴重不足的,這也是粟裕1958年之後被批評,甚至從此基本退出軍隊序列的一大原因,要想鎮大將,綜合能力不強,政治智慧不夠,是沒法做到的。
三、粟裕本人不同意「鎮大將」
最後,粟裕沒法真正做到「鎮大將」,不少人還提到一個特別的點,那就是粟裕在黨內政治影響力不夠。
論政治影響力,陳賡要比粟裕大一些,他和毛主席、周恩來、陳毅等黨內領導人關係,都非常好,甚至和民主人士宋慶齡關係也非同一般,陳賡去世後,周恩來特意交代要等他回北京,再開追悼會,大多數元帥都參加了陳賡的追悼會。
相比之下,粟裕政治影響力是不如陳賡的,就以58年彭德懷批評粟裕的軍委擴大會議來說,不但有很多同志批評粟裕。
元帥中,只有葉劍英為粟裕說了好話,其他元帥中,彭德懷和聶榮臻批評了他,賀龍等人則沒有發言,雖然這次批評,包含著很複雜的政治因素,但也從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粟裕的政治影響力的確不是很大。
當然,對於這一個點,不少人也表示了反對,他們認為,粟裕的政治影響力並不比其他陳賡等大將低,58年批評粟裕的軍委擴大會議後,粟裕遠離軍界,也不是因為粟裕政治影響力不夠。
當然,對於所謂的「粟裕鎮大將」這一說法,粟裕本人在晚年也曾表示是不同意這一說法的。
早在1955年授銜時,當毛主席有意授予他元帥時,粟裕幾度拒絕,粟裕明確指出,他參加革命,不是為了軍銜,不是為了享受,如果是這樣,他參加革命幹什麼。
粟裕還指出,授予他大將軍銜,他已經感覺很高了,不得不說,粟裕的確是一個純粹的軍人,也是一個不貪戀權力的人,因此,他從來沒有想過要「鎮大將」,在他看來,團結黨內同志,比什麼都重要,這也是我黨能夠打敗國民黨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謂的「粟裕鎮大將」,更多的是後世崇拜粟裕的人,對粟裕大將的一種「緬懷」,同時,也是不少人對粟裕未能入選元帥的一種遺憾的「彌補」。
當然,如果純粹從軍事角度上說,粟裕的確是能夠鎮大將的,陳賡等大將,對粟裕也非常欽佩,他們和粟裕也有著堅不可摧的革命友誼,1961年陳賡去世時,粟裕撲在陳賡遺體上大哭不止,甚至導致粟裕病情進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