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力精心催生培養,「新苗」反而打蔫。陸軍某旅骨幹從中得出帶兵啟示——
悉心「澆灌」 靜待「花開」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通訊員 梅凱華 陳 奕
「班長,我參加預提指揮軍士培訓被評為了『優秀學員』!您看,這是我的榮譽證書!」
「真不錯,繼續努力!」
……
從戰士何江濤手中接過榮譽證書,陸軍某旅某連班長韓健欣慰地豎起大拇指。看著眼前這名年輕戰士逐漸成熟的面龐和愈發堅毅的目光,韓健不由得回想起去年新兵剛下連時的情景。
去年,新兵下連不久,何江濤就進入了韓健的視線。作為一名在軍營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韓健看人一向很准。一個兵到底怎麼樣,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他能摸個八九不離十。憑藉「犀利」的眼光和潑辣的帶兵風格,這些年,韓健為連隊培養了不少管理骨幹和專業尖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韓健對何江濤有了一個大致的「畫像」:能吃苦、肯鑽研,身上有股不服輸的勁頭,是個「好苗子」。何江濤工作訓練中的表現,韓健看在眼裡,喜在心頭。連隊的班長和骨幹,哪個不是經過長時間摸爬滾打,在一次次任務中練就鋼筋鐵骨的?為此,韓健不僅為何江濤量身制訂了一套成長計劃,還有意在訓練和工作中給他壓擔子,力爭讓他更快成長。
面對班長格外的關注,何江濤一開始很爭氣,連續幾次登上連隊光榮榜。然而一段時間後,何江濤突然像是變了個人,訓練開始有意無意地往後躲。眼看「好苗子」打了蔫,韓健有些坐不住了。
一次促膝談心,何江濤敞開了心扉:「班長,我不是不能吃苦,也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但有時候確實壓力太大,又怕辜負您的期望和厚愛……」
聆聽何江濤的傾訴,韓健一時五味雜陳。他沒想到,自己的「關愛」,卻無形中成了何江濤心頭的「包袱」。面對這種落差,韓健不禁反思:在培養何江濤這件事上,自己是否有點太著急了?
「每名戰士都是一粒能開花的種子,要想收穫花朵的芬芳,我們要做的是灌溉、施肥、除草,然後靜待花開。作為帶兵骨幹,望兵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人才成長並非一日之功,得有耐心。」一天晚飯後散步時,指導員的一番話令韓健醍醐灌頂。
那天晚點名後,韓健誠懇地向何江濤表達歉意:「我本是希望你能快速成長,但在方式方法上操之過急了……」
「班長,我理解您。我會重新調整好狀態,迎接新的挑戰!」看著韓健真誠的目光,何江濤感動地說。
自那以後,韓健主動調整方法路子,定計劃、交任務少了一些急躁,多了幾分耐心;何江濤也恢復了往日的良好狀態,青春飛揚的臉龐綻放出自信,訓練成績節節攀升。
何江濤的改變,讓韓健真正意識到:帶兵就像育苗,要學會辯證看待戰士成長的「快」與「慢」。在這個過程中,既要適當壓擔子、引路子,增強戰士能力升級的緊迫感,也要遵循其成長的客觀規律,就像要給種子一些破土、生長的時間,靜待花開方能碩果累累。
遵循這樣的帶兵理念,韓健引導越來越多的戰士成為「更好的自己」:
戰士麥森龍剛入伍時身材瘦、力氣小,拉動坦克操縱桿比較吃力。韓健為他專門制訂了一套補差訓練計劃,還針對個人實際為其設計了「成長路線圖」。如今,麥森龍已從當初的「門外漢」變為「專業通」,成為連隊優秀的坦克駕駛員;
上等兵袁東森剛下連時,體能訓練成績常常墊底,一度產生自我懷疑。韓健主動幫他樹立信心,並針對他的問題手把手指導、一對一幫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袁東森的訓練成績有了很大提升,如今已是連隊公認的「尖子兵」;
……
一棵苗要長成樹,需要一個過程。在班長的精心呵護和耐心培養下,戰士們逐漸成長進步,在屬於自己的季節,實現了自我價值,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帶兵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作為帶兵人,推動戰士成長進步既要有緊迫感,又要有工匠心。一步一個腳印走、一棒接著一棒傳,才能促進戰士不斷成長進步。」在該旅組織的帶兵經驗分享會上,韓健深有感觸地說。
帶兵人說
答好「快」與「慢」的辯證題
■劉 飛
作為軍隊的主力、軍營的主體,年輕戰士的成長成才,事關個人進步、影響部隊建設。「留不常遲,遣不恆疾」,老班長希望新戰友儘快適應快節奏的軍營環境,「望兵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戰士成長成才並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以辯證的視角來看待。
答好新時代帶兵課題,要學會在「快」與「慢」之間尋求平衡。「快」是時代的命題:武器裝備日新月異,戰鬥力建設等不得、拖不起,帶兵人和戰士都必須不斷強化憂患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切實扛起強軍使命。「慢」是能力的積蓄:經驗的獲取、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下細功夫、慢功夫、長功夫,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澆水、施肥、剪枝、除草」都要掌握好節奏。唯有把握好「快」與「慢」的辯證法,才能厚積薄發、久久為功,帶出高素質、能打仗的好兵。
慢是成事的基礎,快是前進的姿態。我們不能因為求進而忽視了「慢」的考量,也不能因為求穩而輕視了「快」的節奏。只有「快」與「慢」相輔相成、取捨得當,才能譜出新時代帶兵之道的和諧旋律,培養出一個個尖子,鍛造出一支支勁旅。

刊於12月4日《解放軍報》4版
來源丨解放軍報、學習軍團(ID:xuexijuntuan)

監製丨歐燦 侯大偉
編審丨劉建偉 嚴珊 陳利
責編丨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