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1月21日朝鮮成功發射「萬里鏡-1」號偵察衛星後,12月1日,美國「獵鷹9」號火箭將韓國首顆軍事偵察衛星從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送上太空。朝鮮半島日趨激烈的軍備競賽」上天入地「,美日韓與朝鮮」劍拔弩張「,給地區穩定蒙上了新的陰影。

針鋒相對 朝韓競逐太空
經過5月和8月兩次失敗後,朝鮮11月21日成功「萬里鏡-1」號偵察衛星,令朝鮮國內深感振奮,也引發了美日韓的強烈警惕。在朝鮮看來,擁有一顆完全由自己掌握的實用偵察衛星,意味著其已完成遠程打擊體系的重要拼圖,標誌著朝鮮終於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精確打擊和反擊體系,也就是核導星「三位一體」,這就能夠大大增強朝鮮的「戰爭遏制力」。
而在美韓看來,朝鮮導彈裝上「天眼」之後,其核導「威脅」進一步上升。美國幫助韓國發射首顆軍事偵察衛星後,韓國國防部在聲明中表示:「隨著這顆軍用衛星的成功發射,我軍已經獲得了獨立的情報、監視和偵察能力」。
根據與美國SpaceX公司簽訂的協議,韓國計劃在2025年前共發射5顆間諜衛星,以實現對朝鮮半島進行24小時的監視。隨著朝韓相繼具備獨立太空偵察能力,朝鮮半島緊張對峙局面出現新一輪升級。

劍拔弩張 半島緊張升級
朝鮮成功射星後,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連續三天前往視察衛星拍攝的照片,媒體披露的衛星照片中不僅包括美軍全球多處軍事基地和核動力航母,還拍到了白宮和五角大樓。朝鮮此舉不僅讓韓國不安,也引發美國惱怒。
美韓等國嚴厲抨擊朝鮮獲得俄羅斯的衛星技術幫助,朝鮮作為回報則向俄提供彈藥用於烏克蘭戰事。隨後韓國宣布終止了《板門店宣言》的部分效力,並宣布將在朝韓軍事分界線附近增加軍力和武器裝備。
朝鮮亦針鋒相對宣布終止2018年與韓國簽訂的軍事協議,並恢復了一度被拆除的非軍事區哨所,還讓在板門店共同警備區的士兵備上了手槍。
美國則宣布了新一輪針對朝鮮8名個人和1個實體的單邊制裁措施。美朝常駐聯合國代表在紐約唇槍舌劍展開激烈交鋒。美日韓國安負責人擬於本月8日至9日齊聚首爾商討對策。
形勢表明,美日韓與朝鮮的軍事對峙正在將半島重新帶向危機邊緣,面臨「一觸即發」的風險。

脆弱平衡 危機亟待管控
如果從2017年朝鮮第六次核試和2018年朝美河內會談破裂算起,此輪半島緊張局面已經持續6年。朝核問題僵局引發東北亞安全困境加劇並且呈現螺旋上升,根本原因仍在於美朝之間的相互敵視。
就朝鮮的目標而言,射星主要針對的還是美國對朝敵視政策。朝鮮勞動黨八大制定的外交政策首要任務就是要「制服朝鮮革命的主敵美國」。朝方刻意展現衛星拍攝到的美國一系列重要目標,顯然意在對美「示強」,其真實打算還是想要增加同美國談判籌碼,最終目的是要迫使美國拿出誠意回到談判桌前,放棄對朝敵視政策,撤銷對朝制裁,建立一種「新型的朝美關係」。
就半島局勢而言,朝鮮加緊發展偵察衛星能力,針對的是今年以來美韓以及美日韓軍事合作不斷升級,尤其是美國強化對韓延伸威懾承諾,派遣戰略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赴半島活動,對朝鮮發出了強烈的敵對和威懾信號,這也增強了朝鮮的危機意識和緊迫感。

但就中短期而言,美日韓和朝鮮之間的軍事對峙輪番升級,並不意味著半島必然會走向戰爭衝突。半島局勢維持「脆弱平衡」的幾個因素仍然存在。
首先,由於本地區國家普遍有核或是在核保護傘下,彼此都深知戰爭衝突的嚴重後果,使「恐怖核平衡」能在地區持續發揮作用。其次,美國受到俄烏和巴以兩場衝突的拖累,顯然不願再被拖入半島衝突之中。再次,韓日兩國亦不願搭上民眾生命安全和經濟發展成果,主動挑起一場半島衝突。
儘管半島軍事仍會艱難維持「脆弱平衡」,但在高度緊張對峙的局面下,發生「擦槍走火」的風險正在不斷積聚。正如中方反覆強調的,有關各方還是不應放任事態發展,需要以負責任的態度,採取實際行動來給朝鮮半島局勢降溫,為重啟對話談判創造條件。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趙歆 郝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