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初,經過抗美援朝的幾次戰役,朝鮮戰局終於穩定下來,然而,氣急敗壞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喪心病狂得,建議美國白宮動用原子彈。
面對美國的核武器威脅,毛主席在一次中央會議上斬釘截鐵得揮舞著手臂,語氣堅定無比地說道:「中國人民不怕任何威脅,他們要打,那就打到底。」
近三年的血戰,無數志願軍戰士血染朝鮮,可以說,這場「立國之戰」的勝利,是用戰士們的鮮血染紅的。
1958年10月,志願軍全部撤回國內,在中南海舉行的一次慶功宴上,毛主席說了一句話,讓全場將領們落淚。
一、毛主席決定直接出兵
1950年9月底,隨著麥克阿瑟指揮美軍,在朝鮮實現了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幾乎是被「攔腰斬斷」,戰事發展到10月初,金日成領導的北朝鮮,已經在美軍攻擊下,丟掉了大部分國土。
在此危局之下,金日成分別向蘇聯和中國求援,蘇聯婉拒了北朝鮮直接出兵的請求,只是提供了一部分秘密的武器裝備支援,而毛主席在一部分中央領導人建議妥善考慮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決定抗美援朝。
當然,對於直接出兵,周恩來、彭德懷等人是堅定支持的,就是毛岸英也看到了這一仗必須要打,毛岸英告訴父親毛主席,如果不直接出兵,美國人一旦佔領整個朝鮮,他們遲早會對中國造成很大威脅,晚打不如早打。
1950年10月19日,首批入朝志願軍一共有6個軍,都是解放軍中能打硬仗的精銳部隊。譬如說,後來名震天下的「萬歲軍」38軍,就在其中。
志願軍一入朝,首戰雲山,便取得了勝利。在接下來的五場戰役中,志願軍打得美軍狼狽不堪,成功穩定了朝鮮戰局,北朝鮮首都平壤也被志願軍收復,尤其是在第一至第三次戰役,美軍甚至被志願軍打得喪失了鬥志,直到聯合國軍第二任司令員李奇微上任,美軍狀況才有了好轉。
客觀地說,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戰鬥力的確不是日軍和國民黨軍可比的,美軍的機械化程度和重火力強度,的確極其可怕,尤其是在抗美援朝前期,蘇聯支援的武器,大部分還沒有到位,那個時期,志願軍完全是用簡陋的武器,去和美軍的飛機大炮坦克作戰。
就以長津湖戰役為例,在美軍絕對空軍優勢下,志願軍後方運輸的物資,至少有一大半被美軍空軍炸毀,這直接導致了宋時輪第九兵團,缺衣少糧,很多部門是餓著肚子在打仗,無數士兵更是活活被凍死,此戰,真正的戰鬥傷亡只有一萬多人,而凍死等非戰鬥減員卻高達4萬人。
另外,長津湖戰役中,美軍陸戰一師等部隊之所以能夠突圍出去,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美軍武器要比志願軍先進太多,他們硬是憑藉坦克大炮開路,飛機轟炸,炸開了一條突圍之路。
二、勝利背後的巨大傷亡
根據黨史記載,近兩年多的抗美援朝,雖然志願軍取得了偉大勝利,可是志願軍付出的代價,也是極大的,光陣亡人數就多達十幾萬人,甚至連毛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也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之上,不少王牌部隊元氣大傷,這也是後來黨中央不得不暫時停止武力統一台灣的原因之一。
慘重的傷亡,讓毛主席等領導人心情非常悲痛。
1953年4月,毛主席在中南海親自接見了志願軍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毛主席握緊這位英雄母親的手,語氣充滿了哽咽道:「你的兒子犧牲了,我的兒子也犧牲在了朝鮮,他們都是光榮的。」
為了讓志願軍戰士在戰場能夠吃飽飯,穿暖衣,用上蘇聯的先進武器,毛主席號召全國人民踴躍捐款,毛主席帶頭節衣縮食支援抗美援朝。
在戰爭中,毛主席多次致電志願軍司令部,一定要注意減少士兵傷亡。長津湖戰役結束後,當毛主席拿到戰役傷亡報告時,毛主席神情透著深深的悲痛。
1953年7月底,朝鮮停戰協議終於成功簽訂。
然而,美軍並沒有因為因此,而撤出南朝鮮,反而在同年10月和南朝鮮李承晚政府,簽訂了軍事保護協議。
面對美軍龐大的駐軍,毛主席不得不命令志願軍繼續駐紮在朝鮮,一方面幫助北朝鮮恢復家園,要知道,三年多的朝鮮戰爭,讓整個北朝鮮幾乎找不到一棟完整房子,很多朝鮮家庭甚至找不到一個成年男丁,一方面防止美軍和南朝鮮再挑起戰事。
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周恩來總理多次在國際會議上,和美軍交涉從朝鮮半島撤軍事宜,可是狂傲蠻橫的美軍,始終拒絕。
三、毛主席一句話讓人淚目
1958年1月,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開了一次中央會議,毛主席指出,鑒於朝鮮半島局勢趨於穩定,志願軍將於今年分批撤回國內,這對於志願軍幾十萬戰士是一件好事,也可以為中國贏得更佳的國際聲譽,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給美國製造輿論壓力。
2月14日,周總理親自飛往朝鮮商談志願軍撤離事宜。五天後,周總理和金日成發表了一則聯合聲明,聲明中指出,志願軍將於3月開始撤離,並在1958年全部撤離朝鮮。
3月15日,首批志願軍開始撤離。
10月25日,最後一批志願軍撤離朝鮮,那一日,朝鮮30萬民眾歡送志願軍,志願軍特別軍列,每到朝鮮一站,都有無數百姓自發前來相送。
1958年10月28日下午,當楊勇和政委王平等志願軍將領下車時,看到周總理、陳毅等人在車站和群眾們,唱著《志願軍戰歌》歡迎他們時,楊勇等人一瞬間感動無比。
周恩來握緊楊勇的手,說了一句話:「我代表黨和人民感謝你們這些凱旋歸來的英雄。」
次日下午,毛主席在中南海舉行一次慶功宴。酒量非常不一般的周總理因為太高興,喝了一個微醺。
毛主席走到楊勇面前,主動握住他的手,說道:「全體將士都安全回國了嗎?」
毛主席的關懷,讓楊勇、王平等將領瞬間落淚,楊勇給毛主席敬了一個軍禮,眼眶濕潤地大聲說道:「謝謝主席關心,志願軍全體官兵,都安全回來了。」在即便大家心裡都清楚我軍犧牲了數十萬志願軍戰士的情況下,楊勇上將仍這樣鏗鏘有力地回復道!
在慶功宴上,微醺的周總理舉杯敬著楊勇等人,周總理指出,感謝每一位志願軍戰士,是他們的偉大犧牲,才鑄造了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
從1950年10月19日正式出兵,到1958年10月28日全軍將士全部回國,這場戰爭,志願軍在朝鮮整整戰鬥和駐紮了8年,是他們的熱血,為新中國贏得了這場立國之戰的勝利,作為後人,我們應該銘記這些英雄,我們更應該記住毛岸英等十幾萬長眠於朝鮮的英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