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算你的,虧了算我的。」
A股市場類似這樣的承諾很多,比如說東方雨虹。2021年的時候,東方雨虹推出了一項員工持股計劃,老闆李衛國拍胸脯表示,「如果年化收益率低於8%,則由自己兜底+補償8%的利息」。
員工們一聽,穩賺不賠,比買理財強多了,於是湊了13.8個億的資金!

注意,按人頭算的話,相當於人均湊了100萬。對普通員工來說,保不齊很多人就是沖著8%的利息,七大姑八大姨還有親朋好友都借了一遍,一把梭哈。
結果呢?
由於買在歷史高位,再加上加了一倍槓桿的緣故,導致員工持股計劃虧損14個多億。更要命的是,因為本金已經虧光,接下來可能被券商強行平倉。
壓力給到了東方雨虹這邊,十幾個億的底,到底兜不兜?
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一家叫天振股份的公司。
公司雖然沒有什麼知名度,但是,在員工持股這件事情上,東方雨虹都得叫一聲「師傅」。今年1月31日,天振股份發布公告,實控人向公司發出兜底式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並且承諾,如果發生虧損,將在2024年2月16日也就是持股滿一年後的一個月給予補償。
爭議點在哪呢?
天振股份的上市時間是2022年11月,發行價63元/股,上市首日即破發,跌幅14.81%;短短6個交易日,股價就腰斬了。
所以,你以為人家是為員工謀福利嗎,人家是在把員工當槍使。
重點來了。
根據公司公布的數據,2022年天振股份員工的平均薪酬是5.63萬元,算下來每個月不到5000元。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老闆,員工薪資水平這麼低,卻還號召員工買自家公司股票,怎麼好意思開的口?
咱們有一說一,天振股份的下跌,絕對不是冤枉的,而且真的糟糕透了。
根據財報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天振股份營業收入同比降幅是64%;今年前三季度,天振股份的營業收入是2.75億元,同比下降89.18%,凈利潤-6964萬元,而去年同期這個數字是3.77億元。
前腳剛登陸資本市場,後腳業績就變臉。更離譜的是,營業收入同比降幅達到了9成,還有比這更離譜的事情嗎?
由此,便扯到了公司的IPO價格。
天振股份的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是安信證券,計劃募資13.7個億,結果超募了5個億。那麼問題來了,基本面這麼差的一家公司,IPO定價卻這麼高,合理嗎?這裡面有沒有利益輸送呢?當真要把A股當成糞坑市場嗎?
還有一家叫中順潔柔的員工持股計劃也備受爭議。
2021年上半年,中順潔柔先是發布回購計劃,後又推出員工兜底式增持倡議。結果是,中順潔柔的股價由30塊錢雪崩至10塊錢左右,相當於打了三折。
幸運的是,由於真正參與的員工不多。2022年6月,中順潔柔發布公告,對264名員工買入的114.86萬股股份虧損額進行補償,累計補償金額2545.78萬元。
所以,這裡引出幾點思考:
第一,所謂的員工持股計劃,其實都是為了給股價製造利好,避免股價的下跌。當然,事實上,並不能阻止的下跌;
第二,所謂的員工持股計劃,不排除發生大股東趁機減持,也不排除目的就是為了套住員工,減少員工的流動性;
第三,所謂的員工持股計劃,每曰其名是「基於對公司前景的看好」,但其實跟基本面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是業績即將變臉的前奏。一句話,人心難測,老闆的話不可信,上市公司實控人的話更不要輕易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