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越軍決定撤銷304B師番號,將部分軍官和在訓新兵編為三個團:121團、122團、123團,分別編入黃連山省、河宣省、高諒省軍事指揮部。其中高諒省軍事指揮部下轄的123團,駐紮在文朗縣黃越鄉從事生產建設。1978年上半年,該團奉命調駐祿平縣,隨即轉入擔負戰備任務。年底,高諒省劃分為高平、諒山兩個省,123團隸屬諒山省軍事指揮部。
根據諒山省軍事指揮部的部署,123團配置在祿平縣以北地域組織防禦,1營在支馬、龍頭地區,2營在巴散地區,3營在巴當地區,團指揮所位於400高地。1979年2月17日,我軍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43軍(欠129師、坦克團)從寧明縣愛店鎮方向出擊,向祿平縣發展進攻,主要殲敵對象就是123團。
戰役第一階段,從2月17日開始至2月26日結束,127師和128師並肩突擊,攻佔了祿平縣以北地區,兵鋒直指奇窮河,基本上殲滅了123團1營和3營主力,以及諒山省獨立9營和祿平縣獨立營3連。
戰役第二階段,從2月27日開始至3月12日結束,127師和128師繼續向南突擊,用2天時間攻佔了祿平縣城和奇窮河以北全部要點,隨即轉入搜剿殘敵和鞏固既得陣地。為了更多地殲滅敵人,積極發展勝利,43軍前指制定了128師在那約附近或者巴散地區殲敵的兩個方案,廣州軍區前指批示,只打巴散。
3月1日,128師部署382團和383團3營分三路上公母山,以巴散為目標搜索前進;127師381團於8時30分攻佔了608高地,控制了4號公路通往巴散的公路交叉口。128師部隊在公母山中,冒雨破霧頂寒風,破竹穿林攀崖壁,用3天時間爬上了1000多米高的公母山脊。3日16時對敵發起攻擊,至4日8時40分佔領巴散,越軍123團2營大部分潰散逃跑。部隊經過2天搜山之後,於6日留下一個營控制要點,其餘下山休整待命。
在搜剿的過程中,128師俘虜了越軍123團2營政治教導員阮德上尉,他是整個1979年對越作戰中,我軍俘虜的職務最高和軍銜最高的越軍軍官。1979年3月31日上午,瑞典客人阿克賽爾松在探訪廣西百色俘虜管理所期間,對阮德進行了一番採訪。
關於個人基本情況,阮德回答,我家在河山平省,所在的部隊是諒山省的地方部隊,職務是營政治教導員,40歲。
關於被俘的經過,阮德說,在2月17日那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越南部隊。當時,我的部隊距離中國的愛店7公里。早上5時30分,我接到任務,把部隊拉到指定地點準備戰鬥,可是我們團的指揮部已撤退了,看到他們撤退,我們也撤退。在撤退途中,我的部隊散掉了,我帶著部分人到山上躲避,幾天之後沒有糧食,彈藥也沒有了。到3月4日晚上,我們下山來,到5日正好碰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就此被俘。我這個營還沒有同中國軍隊交火,因為前面部隊已撤退,後來我帶中國軍隊去看陣地。
關於越南當局在軍隊中針對中國的宣傳,阮德表示,在軍隊中的宣傳主要是保衛祖國,不要丟掉一寸土地,這是每個人的責任,如果不執行,就是對祖國不忠,要求每個越南公民都要起來保衛祖國。我們已經制定了作戰方案,方案是假設中國往哪裡進攻,我們怎麼打。
關於中國對越南的友好政策,阮德回答,在越南我們聽到當局宣傳多,對中國的政策不相信。到中國後,看到中國獨立自主,對內對外政策結合實際情況,執行政策言行一致,說到做到,具體體現對待俘虜政策方面,人道主義實行得很好。我看到中國同過去對待越南一樣友好。到這裡後,更加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策是寬大的,中國執行獨立自主政策是正確的。越南也提獨立自主,但是貫徹執行得不夠,因為越南一切都是依靠外援,特別是經濟方面。
關於越南公安屯人員到中國邊境搞破壞,比如埋設地雷,插竹籤等事情,阮德說,我們的軍隊同公安屯是兩個單位,平時很少配合行動。據我了解,公安屯人員到中國邊境埋地雷、插竹籤是有的。
關於越南老百姓是否相信當局反對中國的宣傳,阮德表示,在我住的群眾家裡,看到的情況還不多,但是駐地群眾對中國沒有不好的表現,當然政府不允許邊民到中國來(意思是不允許參加邊境貿易),群眾是有意見的。至於宣傳,群眾也受到影響,但對中國還是有好感的,公安人員召集邊民來開會,群眾不願來。
關於是否擔心將來回到越南被當局視作叛徒處理,是否想留在中國,阮德回答,我到中國後感到中國的路線、方針是正確的。如果越南當局知道我的情況,我的家庭也會受到影響,我想留在中國,不知道我的願望能不能達到。
阮德最終沒有留在中國,1979年5月21日至6月20日,中越雙方在廣西友誼關至越南同登零公里處進行了5次被俘人員釋放交接工作,越方釋放我方被俘人員239名(名單為240名,遣返前死亡1名),我方釋放越方被俘人員1636名(名單為1638名,1名遣返前死亡,1名在現場公開拒絕遣返,叫許開良)。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註中越戰爭史。
微信公眾號:南疆烽煙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