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看哈馬斯未來的結局。
巴以衝突已經一個多月了,以色列已經發起了全面的地面戰爭,據以色列方面稱,它已全部控制了加沙北部,巴勒斯坦加沙稱預計本月16號,巴勒斯坦所有的通訊會與外界斷絕。今天為止,加沙地帶所有醫院都已經停止運行。
哈馬斯卻宣稱要對以色列打持久戰。
那麼今天我們再來讀一下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在1938年寫的(論持久戰),通過這篇文章,我們來分析一下哈馬斯是否能打持久戰,哈馬斯未來的結局會如何?
交戰雙方:以色列和哈馬斯。
和當時的中國,日本帝國主義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巴以衝突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是一個強國和一個弱小的地區抵抗組織的一場局部戰爭。
那麼主席的亡國論,速勝論在這裡有沒有可比性呢?
既然不是國與國之間戰爭,即使哈馬斯抵抗組織失敗,也只是他單方面的失敗。
交戰雙方力量對比:
當時中日實力懸殊,日本帝國主義在軍事,經濟上全民壓制中國。
我們來分析一下巴以,以色列是中東第一強國,無論軍事國力再加上強大美國的全方位全天候的支持,與弱小的哈馬斯抵抗組織不可同日而語。
那麼主席講的會成為持久戰的幾個條件呢?
狹小的巴勒斯坦加沙地帶,沒有任何的戰略縱深,作戰部隊估計最多一萬人,加沙地帶人口200萬。以色列人口1000萬,已投入的兵力高大40萬,且不論著名的全民皆兵。散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掌握著世界三分之一的財富。從這個角度來看,雙方不可同日而語。
咱們主席講的論持久戰的三個階段,第一優勢方的進攻,第二雙方的相持,第三弱小方的反擊。現在看來,當前的巴以衝突當中也是不存在的。
那麼這場戰爭從政治角度來講,正義和非正義,這一點目前在國際社會上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兩大派別,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那個投反對票的14個國家集團,在經濟上,軍事實力,政治影響力方面在國際社會佔有巨大的份額,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而哈馬斯的抵抗運動,求生存的民族解放運動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全世界各地反以浪潮此起彼伏,支持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的浪潮洶湧澎湃。
剛剛結束的57國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共同宣言一致譴責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為,呼籲立即停止加沙的軍事行動,展開人道主義救援。
所以這場戰爭由於立場不同,很難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正義和非正義的兩大主流。
二戰時期,正義同盟軍一方,最後戰勝了邪惡法西斯一方。
那麼以色列是自衛戰爭,哈馬斯是為生存而戰,那麼誰是正義的,誰是非正義的?西方主流國家,譴責,指控,定性哈馬斯為恐怖組織,而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支持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運動,那麼這個正義和非正義的界定就很難下了。
那麼在這種種不利情況下,哈馬斯憑什麼說他可以打持久戰?
其實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這場局部戰爭中哈馬斯也有一些優勢:哈馬斯以逸代勞,地下有縱橫交錯的龐大的地下網路,據說儲備了夠數年使用的軍火,食品,藥品,燃料,甚至有小型的地下兵工廠。哈馬斯藏在地下,藏在廢墟里,他們具有隱蔽性,有靈活性,有機動性,他們可以對以色列軍方發起偷襲戰;
另外哈馬斯手裡還掌握著數百人質,這也是目前哈馬什最大的優勢和資本。
從政治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對巴勒斯坦的同情,支持聲援,在輿論上他們佔有一定的優勢。
劣勢是他們沒有任何的戰略縱深,不管是儲備還是人員,只會越打越少,他們沒有任何的後援,沒有任何的支持,長此以往下去,巴勒斯坦人民的人心向背是否也會發生轉變?
以色列的目的非常明顯,優勢也巨大,他們估計要拿出10%的GDP500億美元來徹底的摧毀哈馬斯以絕後患。從目前他們不顧國際輿論的譴責,摧毀加沙的建築,道路,醫院等等基礎建設,人口特別是對婦女兒童的種族滅絕式的屠殺,就是要徹底的摧毀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空間和生存基礎。
從這些方面來看,毛主席的(論持久戰),無論是交戰的雙方背景,還是國際形勢和今天巴以雙方的衝突有巨大的差異性。但是可以借鑒的是:主席在具體的戰術指導:防禦中的進攻--哈馬斯可以發揮靈活性,主動性,游擊戰,運動戰,消耗戰,當然這個消耗是雙方面的,從這個消耗意義來講,哈馬斯並不佔優勢。
另外幾大統一戰線,哈馬斯現在得到了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的同情和支持,以色列得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要國家的支持,尤其是美國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支持。
巴勒斯坦內部並不團結,阿巴斯為代表的約旦西岸,對這場戰爭一直持否定態度,那麼在巴勒斯坦國內他們不會形成統一戰線,國際上兩派,界限分明,那麼哈馬斯剩下的有什麼資本能打贏這場戰爭呢?第一就是他們為生存而戰,不怕死,不怕人員少,不怕自己弱,敢於對抗以色列這一個強大的軍事集團,政府集團;另外強大的地下網路,那麼可能儲備的東西超乎我們的預計,有可能這場戰爭會打很長時間,會打很久!
在這個過程當中,國際形勢會發生很多變化,西方國家內部會不會產生不和諧的聲音?以色列國內會不會產生不和諧的聲音?美國面臨大選,為了選票會不會產生和以色列在目標實現上的一些不和諧的聲音,這些都是這場戰爭,是否能儘快結束或者是階段性的停火的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哈馬斯發起這場抵抗運動,是為了引起世界的關注,是為了破壞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日益加深的友好互動,這是哈馬斯所不願意看到的,一旦形成這種局面,哈馬斯那更是孤注無援,哈馬斯用了瞞天過海,以逸待勞,聲東擊西,輿論戰,心理戰等等戰法這說明他們的高層智囊團是有深思熟慮的全盤考慮,對這場衝突是有計劃,有預謀也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
以色列有強大的軍隊,有源源不斷的軍援,但是當以色列的傷亡數字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當迫於人質壓力國內產生巨大的不和諧的時候,那麼他們會不會被迫停停止進攻?
即使以色列戰勝了哈馬斯,那麼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善後如何處理?
目前,哈馬斯只能靠著自己堅韌不拔的勇氣,不怕犧牲的精神,來抵抗強大的以色列,將這場為了生存,為了民族而解放的運動繼續下去。把這些有限的「持久戰」,轉化為勝利戰,正義戰。為巴勒斯坦實現獨立建國的偉大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照片來自網路,要求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