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范弗里特這位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以「火力論」高調出場,認為沒有一個軍隊能夠扛過如此猛烈的炮火。
而范弗里特上將的兒子也加入到這場戰爭中,並且是作為空軍加入到這場戰爭中,而范弗里特本以為自己的謝幕戰會打的非常的漂亮。
但卻沒想到會如此的慘烈,不僅自己被追責,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死在朝鮮戰場上,在這場戰爭過後,范弗里特更是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那麼在朝鮮戰場上,是如何令這位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美軍上將落得如此地位,並且就連自己的兒子也戰死沙場。
一、范弗里特的坎坷晉陞路
范弗里特作為美軍的軍事上比較出色的一名將領,他出生於1892年的美國新澤西州,1915年畢業於美國的西點軍校,比李奇微還要早兩屆。
范弗里特所在的這一屆學員在壯年時正逢二戰,此時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所以范弗里特這一屆學員中有不少都成為了大將軍。
全班一共164人,其中就有59名成為了大將軍,其中就有兩名五星上將,可以說他們這一屆算的上人才輩出。
雖然范弗里特在軍校中的成績非常的顯著,成績也是名列前茅,但是他的仕途卻非常的坎坷,范弗里特從西點學校畢業後,晉陞中尉。
范弗里特在畢業後,他身上始終保持著敢打敢拼的熱情,在軍隊中是一名優秀的戰士,在作戰中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員。
從學校畢業後,次年加入到墨西哥邊界戰役中,在一戰中在第六師服役,並且在1918年9月份,加入到一戰中的墨茲·阿爾貢攻勢,但不幸的是在11月份的戰鬥中負傷。
次年回國,並進入到幾所大學擔任預備役軍訓教官,同時還是佛羅里達大學的足球教練,在1925年曾擔任駐巴拿馬的42師的營長,在1927年則進入到班丁堡步兵學校擔任教官。
在1943年二戰正打的激烈的時候,范弗里特還在一所步兵學校擔任大隊長,就在聖誕節時,他的哥哥給他帶來的一則消息讓他奮起直追。
原來他的哥哥告訴他:「和你同期的艾森豪威爾已經成為上將了,你的校友布拉德利也已經成為少將了,所以你今後作何打算呢?」
然而范弗里特卻說:「我對這些東西並不感興趣,如今我只想將注意力放在訓練上,要想建設一支一流的隊伍,訓練就是最主要的,而我則是這個隊伍的教官。」
范弗里特在後來的作戰中確實成為了出色的指揮官,在諾曼底登陸時,范弗里特則擔任4師的團長,搶佔猶他灘頭,並且在一天的時間曾獲得了3枚銅的十字英勇勳章,這是對他戰績的肯定和嘉獎。
後來還曾獲得一枚英國勳章,足以見得此時的范弗里特有多麼的優秀,就連身邊的同學布雷德利也感到非常的疑惑:「像你這樣優秀的人,為何不讓你指揮一個師呢?」
所以這讓布雷德利懷疑他是否在什麼地方得罪過什麼人,不久之後布雷德利便找到了答案,原來馬歇爾將一個和范弗里特名字相近且品行不端的人弄混了。
甚至將這個消息傳給了陸軍司令麥克奈爾,所以在布雷特利的辯白下,終於還給范弗里特一個清白,因此范弗里特火速的提升為第3軍的軍長。
二、范弗里特彈藥量
隨著范弗里特的一路晉陞,他的成績也逐漸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人們對他也寄予厚望,就在此時,朝鮮戰爭爆發。
范弗里特也被寄予厚望,帶著眾人的期望趾高氣昂的加入到朝鮮戰場,此時的范弗里特根本沒有將我國的志願軍放在眼中。
並猖狂的放下豪言:「我們一定能夠在五天之內打敗志願軍。」但隨著朝鮮局勢的變化,很快就將范弗里特這句話擊得粉碎。
尤其是在1951年,他剛接替了李奇微的第八集團軍司令的職位時,此時我國志願軍正好發動第五次戰役。
范佛里特也十分相信能夠將我軍擊退,他對我國志願軍的進攻發起了強有力的反攻,並且還在防守的過程中,不斷的強調要拉開距離,並且用猛烈的炮火攻擊我軍的進攻矛頭。
而且在進攻的過程中也進行了十分大膽的穿插作戰,在一天之內分兵13路向我軍縱深處插入,先後搶佔了渡口和制高點。
致使我軍此時的戰線直接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並且他在追擊的過程中收容了1.7萬的戰俘,原本有一個東海岸作戰計劃,卻因為李奇微的否定而取消了。
在整個戰線穩定後,他為了提高韓國軍隊的指揮和協調作戰能力,必須要建立一個像西點軍校一樣的軍校才行,所以韓國的陸軍士官軍校便是由他所創立。
范佛里特更是「唯火力論者」,在他看來,沒有任何一個軍隊能夠扛過重達數萬噸猛烈的炮火攻擊,所以在范弗里特可謂將此發揮到極致。
他所使用的彈藥量幾乎超過了當時美軍作戰規定的五倍以上,致使我軍受到了很大的傷亡。
尤其是在上甘嶺戰役中,在范弗里特看來我軍面對如此猛烈的炮火,根本沒有辦法守住這兩個高地。
美軍所發射的炮火彈藥量足以使983高地的山頭夷為平地,但就是面對如此猛烈的炮火,我們的志願軍卻將此陣地堅守住,讓「范弗里特彈藥量」淪為笑柄。
三、淪為笑柄
然而范弗里特此舉也引來美國會議員的質疑,並稱此完全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並且要對范弗里特進行調查。
所以此時的范弗里特身上也頂著非常的壓力,然而面對美軍的猛烈炮火,我軍始終不曾後退,最終憑藉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將勝利的旗幟插在了上甘嶺的山頭。
這場戰役的艱難不僅是在面對敵軍的猛烈炮火的困難,同樣還有後勤物資的供應困難,我國的志願軍戰士就是憑藉那一顆顆的硬土豆還有一包包的壓縮餅乾打贏了這艱難的戰爭。
面對此次戰爭的失敗,范弗里特提出進行談判,然而談判的內容卻是要求我軍幫助他尋找他的兒子小范弗里特。
范佛里特的兒子參與到朝鮮戰場上,並且是以一名飛行員的身份加入其中,在范弗里特看來,他兒子作為一名轟炸機的飛行員是一件既沒有危險又能夠立戰功的職務。
但卻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兒子小范弗里卻在一次夜間執行轟炸任務期間失去了聯繫,但就是如此范弗里特卻始終保持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兒子的飛機可能出現了故障又或是被我軍俘獲。
始終不相信自己的兒子會死在朝鮮戰場上,而經過我方的調查。
當時我軍的119師炮團連9連3班正在負責守衛,此時看到敵軍的轟炸機過來,排長王興民立即將小范佛里特所開的這架轟炸機擊落。
但後來調查並沒有找到小范弗里特的屍體,這時也讓范弗里特認清了現實,成王敗寇,范弗里特的這場謝幕戰以慘敗告終。
結語
在朝鮮戰爭過後,美軍將這一切的罪責都歸結於范弗里特的頭上,而范弗里特也被進行了降職處理。
然而范弗里特對於兒子慘死在戰場上,他始終對我國的志願軍心懷憤恨,但范弗里特用猛烈的炮火造成我軍的巨大傷亡,又何嘗不是欠下的一筆血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