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肖仲華
俄烏戰爭中,俄羅斯一直沒有搞美式地毯轟炸。許多人一直將此解讀為俄羅斯軍事實力不行,搞不起美式轟炸。我在前期解讀俄軍的戰爭方式時,認為俄羅斯不搞美式轟炸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俄羅斯與烏克蘭本是同根同種的民族,美式地毯轟炸難免會大量屠殺平民,會結下永遠解不開的世仇,這顯然不是普京的戰爭目的。
其二,普京的「特別軍事行動」在戰爭之初就明確提出了自己的目標是對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建立中立的烏克蘭。要做到這三點,就必須消滅烏克蘭軍隊的有生力量,同時拖垮烏克蘭經濟。烏克蘭的軍事設施多數是前蘇聯時期建設的,尤其是地下工事完善和牢固程度是防核戰級別的,這決定了美式轟炸根本不可能消滅烏軍的有生力量。只有傳統的地面攻堅戰,對一個一個堡壘進行地毯式清零,才能實現消滅烏軍有生力量的目標。
其三,普京想打持久消耗戰,既消滅烏克蘭軍隊的有生力量,也消耗北約的武器庫,拖垮北約和歐洲國家的經濟,動搖美國霸權根基。
儘管上述原因我在前期都有分析,但只看俄烏戰爭並不能看出俄軍戰爭方式的普適性,也不能看出美式轟炸到底是否過時,是否還能作為未來戰爭的主要方式。
當巴以戰爭爆發,我們再次看到了以色列對加沙展開美式地毯轟炸的實際效果,也看到了以色列軍隊對加沙展開地面進攻的實際效果,問題應該已經十分清楚了。
我們先看看以色列對加沙地毯轟炸的實際效果。以色列的轟炸應該說比美式更美式,加沙也就那麼點地方,以色列的無差別轟炸可以說是到邊到角,無一死角。如此大規模的地毯式炸彈覆蓋,固然打死了近萬名平民,包括67名聯合國工作人員,34名各國記者,但真正能確認被打死的哈馬斯卻只有20餘人。
再看看以色列軍隊對加沙展開地面戰的情況。儘管以軍南北合圍加沙,圍成了鐵桶,但地面戰開打已經10多天了,以軍進展卻十分艱難,推進的幅度以米為單位計算,目前最大的縱深也只有2.5公里。
依據以軍公布的戰況繪製的加沙形勢圖
目前比較準確的數據是加沙平民傷亡數據,雙方軍隊的死傷數據尚不明確。即使以以色列的官方數據為準,雙方軍隊地面戰的死傷數據也是非常接近的,目前都是陣亡超過400人。
普京說,以色列攻入加沙後將面對二戰以來最殘酷的巷戰。應該說,對於巷戰的殘酷俄羅斯顯然最有發言權,因為俄軍剛剛在馬里烏波爾和巴赫穆特所經歷的巷戰當之無愧是二戰以來最殘酷和血腥的巷戰。普京的言外之意似乎是說以色列進入加沙打巷戰取勝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以軍顯然沒有俄軍打巷戰的經驗與能力。
烏克蘭的地下工事是前蘇聯建的,俄軍非常了解其地下工事的布局情況。今天加沙地下工事的布局如何,以色列顯然不可能清楚。以軍開著推土機和坦克去打巷戰,卻不敢派步兵進入加沙,這一方面說明以軍把加沙的地下工事看成是普通的地下管網了,以為靠推土機就能填平那些坑道,另一方面也說明以軍沒有巷戰經驗,所以不敢派步兵進入加沙。
從前期哈馬斯公布的有限視頻看,加沙的地下工事應該不比烏克蘭的地下工事差多少,幾層樓高的鋼混結構,可以跑卡車的。哈馬斯公布的多個視頻和數據顯示,以軍顯然已經遭到了沉重打擊,被摧毀的坦克已經有80多輛,戰鬥減員似乎比哈馬斯更嚴重。以軍在明處,哈馬斯在暗處,誰的死傷更多,這不難想像。當然這裡說的是軍隊的死傷,不包括平民。
不管加沙的地面戰爭結局如何,我們看以色列的美式地毯轟炸與地面巷戰的情況,基本可以得出結論,基於複雜地下工事的現代戰爭,光靠美式地毯轟炸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就是俄羅斯不搞地毯轟炸的原因,也是以色列長達一個月地毯式轟炸只炸死20餘名哈馬斯,卻炸死近萬平民的原因。進一步的結論是,美式轟炸的戰術,只適合那些沒有地下工事的小國,對於地下工事完善而牢固的國家而言,美式轟炸除了屠殺平民,恐怕並無實際的效果。
這樣的結論,給我們的啟示是,美軍再強大,如果地下工事做得好,逼美軍像俄軍和以軍一樣最終不得不靠巷戰解決問題,美軍取勝的可能性就很小。打巷戰從來都不是美軍的強項,因為巷戰太殘酷,死人多,美國打不起。
想起美國軍事顧問多次鼓動台灣人學烏克蘭打巷戰,可見美軍知道地毯轟炸的局限,這或許正是美國不敢在烏克蘭參戰的原因。在中東除了派幾艘航母過去壯壯聲威,或者扔一通炸彈,美軍真敢下水參戰么?如果加沙打成膠著狀態,美國敢派兵參加地面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