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要訪問以色列了,這將是美國總統歷史上首次對處於戰時狀態的以色列進訪問,他的訪問能夠讓以色列陸軍的地面行動取消或者推遲嗎?
取消應該是不可能的,不過隨著這個拜登訪問以色列這個消息的宣布,以色列對於在加沙地帶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看起來可能性已經明顯的減小了,就是地面進攻還是會有,不過規模可能會比衝突剛開始時以色列宣稱的要小。
美國在這一次巴以衝突中對以色列公開的表態,是不余遺力的對以色列支持,又是航母編隊、又是各種武器的供應,
包括布林肯到以色列,現在拜登作為美國總統,在一個大戰氛圍這麼濃厚的背景下訪問以色列,體現了毫無保留的對以色列支持。
但是實際上加沙出現了現在這個局面,打破了美國原有的全球議程和地區議程,美國也由此被以色列綁架,現在不得不同以色列聯手解決加沙問題,美國希望快一點搞定這個事情,不希望形成了大範圍的地區衝突。
所以美國的私下一面,實際上內心是擔心以色列的報復把事情搞砸。一旦在盛怒之下,使得局勢失控,那最終還得美國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現在加沙地帶斷水斷電斷糧,一旦未來以色列地面進攻再造成重大平民傷亡,引發重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局面就會很糟糕。另外,現在黎巴嫩真主黨已經同以軍開戰了,敘利亞很可能會卷進來,伊朗已經在發布了警告,這些都是局面走向失控的信號,一旦處理不當就很難收拾了。
布林肯已經在中東待了有一周了,以色列以及周圍的國家都跑了一圈了,昨天又回到以色列,還參加了以色列最近一次戰時內閣的會議,也就是說布林肯應該是掌握著以色列內部規劃的,對於以色列下一步怎麼行動,他是心裡有數的,在他看來事情到了必須由美國總統出面的地步了,所以拜登這個80多歲的老人,不得不風塵僕僕過來。
以色列呢,別看他最近非常兇猛,每天轟炸加沙就不用說了,北邊還跟黎巴嫩真主黨交火,派飛機轟炸了敘利亞的機場,揚言中東地區沒有不能打擊的地方,其實以色列的內心也是有點虛的。
在2006年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曾經有一次非常大的衝突,以色列方面向黎巴嫩真主黨守著的一個名為名叫比布羅斯的小城發動猛烈進攻,猛攻了兩個星期,結果真主黨武裝依託城市,和以軍展開巷戰,以軍不管用飛機炸,用炮轟,就是啃不下這個小城。最後只能灰溜溜撤退。對於以色列來講,對黎巴嫩真主黨的作戰不輸不贏就是輸啊,所以在以色列內國內廣泛的認為,2006年那一次和這個真主黨交手,以色列是失敗了。
地面進攻遲遲沒有發動,以色列心裡也是有點沒底,這一次美國總統來訪問以色列,在以色列看來,那就是堅強的後盾來了,有人撐腰,底氣就足一點。
隨著拜登來訪,美國海軍陸戰隊快速反應部隊的一支2,000人的隊伍,正前往以色列海岸附近,另外還有一支2,000人的隊伍隨時待命,準備隨時要這個部署到該地區。美國海軍艦隊快速反應部隊出現在以色列沿海特別罕見,而且採取2,000加2,000,等於4天兩個波次的部署,在這個地區並不常見。
大概有這樣幾個意圖,首先是保駕護航,目前以色列宣布是戰爭狀態,美國總統拜登在戰爭狀態訪問以色列,這個環境有可能出現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出現了導彈、火箭襲擊,總統安全將會受到重大威脅,所以在周邊進行看家護院保駕護航式的這種部署是很有可能的。因為16號布林肯在以色列訪問期間,曾經有空襲警報,在地堡里呆了5分鐘。拜登來了,安全問題更是重要。
第二是協助撤僑,目前在以色列還有16到17萬的美國人,在衝突過程中有30多人傷亡。下一步如果有大規模的作戰行動,這些人是去是留。如果向美國本土撤離,美國海軍陸戰隊可以協助。
第三是提供技戰術支持,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作戰行動,人質問題非常嚴重。到底人質在哪,採取什麼方式營救,美國海軍陸戰隊先遣部隊特遣部隊有很多作戰經驗,可以對以軍進行一定的指導。同時把美國在歷次作戰行動中的經驗進行傳授,包括武器裝備和各種探測儀器,這樣營救人質,包括在這個地區內作戰行動,就可以有一定的效果。另外加沙地帶巷戰預計會非常慘烈,加上各種複雜事件頻繁發生,這個狀態下,美國必須要與以色列進行軍事交流,通過戰術技能的傳授,讓作戰行動會更加順利。
最後不可排除的最終的一個目標就是參與作戰,這也是一種可能。因為現在看的美國兩艘航空母艦在以色列沿海出現,目前這2,000人是乘坐著巴丹號兩棲攻擊艦到達海域,如果美軍基地遭受打擊,或者是美國其他中東目標被襲擊,那麼這些作戰部隊很有可能會進行介入。
美軍來了,美國總統也來了,以色列的腰桿也直了,就看以色列下一步是怎麼做了,是擴大事態,把美國拖下水,還是服從美國的指令,避免局面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