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江畔雨落
編輯/江畔雨落
如今的國際局勢越來越緊張,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核潛艇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裝備,更是威懾力的象徵之一。
如今是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的中美俄三國,各自都有自己的王牌核潛艇,並且各國的核潛艇數量一直都是國際關注的焦點。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發核潛艇的國家,數量也是最多的,一共有76艘,而俄羅斯也有45艘之多。
那麼中國究竟有多少艘核潛艇?這些核潛艇實力如何呢?
世界第一
核潛艇相較於傳統潛艇,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採用了核反應堆來做動力裝置,並且核潛艇幾乎全部都是用于軍事。
其實核潛艇在軍事領域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只不過二戰之中,傳統動力的潛艇缺點暴露無遺。
對於當時的軍事裝備來說,柴電混合動力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了,但是這樣的動力用在潛艇上顯然是不夠的。
柴電混合動力的潛艇在水下續航的時間非常短,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潛艇就必須浮出水面進行充電。
但潛艇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水下作業,並且能夠拿得出手的能力也就是在水下不容易被敵軍發現。
但浮出水面充電無異於主動暴露自己的位置,非常容易受到對方的襲擊,儘管德國想了一些辦法,但也是治標不治本。
況且傳統動力讓潛艇在水下移動的速度非常慢,想要實現高速前進基本上不可能。
為了讓潛艇發揮出原有的優勢,動力必須進行改進,此時的核能正發展的如火如荼,美國開始研究核動力潛艇。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美國海軍上將海曼·里科弗一直都在致力於核潛艇的研究。
里科弗還在不斷向美國政府請求開展核潛艇的研究,美國國會終於在1951年的時候通過了製造核潛艇的決議。
而後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現世,在持續航行了11萬餘公里之後,美國直接宣布以後不會再造常規動力潛艇。
此後全球各國都開始著手研製核潛艇,不過作為全球第一個研發核潛艇並取得成功的國家,現如今的美國也是世界上擁有核潛艇最多的國家。
美國現役的核潛艇一共有76艘,其中包括彈道核潛艇18艘,還有不少攻擊型核潛艇和核動力巡航導彈攻擊型核潛艇。
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俄亥俄級核潛艇,這種彈道導彈核潛艇被稱為「當代潛艇之王」。
就論整體性能而言,現如今全世界範圍之內的核潛艇仍然是俄亥俄級稱王稱霸,在技術與規模上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俄亥俄級共載有154枚導彈,擁有24個垂直發射管,配備巡航導彈最多的俄亥俄號,既是一座水下導彈庫,也是水下導彈超級發射平台,它的最新型戰斧巡航導彈可以命中1609公里以外的目標。
此外這類核潛艇可以潛至水下240米隱蔽身形,驚人的安靜性和自制力,可以使美國海軍在對手的眼皮子底下對上百個高價值目標發動突然襲擊。
除了俄亥俄級之外,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也不可小覷,這種攻擊型核潛艇既能夠從水下發射巡航導彈打擊地面,也能夠發射魚雷攻擊其他水下裝備。
曾經的蘇聯與美國的競爭非常激烈,美國研發核潛艇的時候,蘇聯當然不會閑著,因此如今的俄羅斯也有不少核潛艇。
北極熊的爪牙是否鋒利依舊
俄羅斯的核潛艇其實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畢竟當時蘇聯是唯一能夠與美國相抗衡的國家,不論是在軍事上還是科技上。
俄羅斯的戰略核潛艇是其海上軍事力量的王牌之一,擁有極其強大的作戰性能。
俄羅斯的戰略核潛艇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前三代都是從蘇聯繼承過來的「遺產」。
只有第四代的「北風之神」才是俄羅斯獨立以來自己研發的戰略核潛艇,採用的技術也遠超從蘇聯繼承的前三代。
不過第一代年代久遠,已經是沒什麼用的老古董了,而第三代因為建造與服役的時間非常接近解體,所以也只剩下了一艘用於實驗。
現在俄羅斯服役的核潛艇中主要就是第二代和第四代,並且採用的新老搭配來打造威力強大的水下戰略打擊與威懾力量體系。
在最新型的核潛艇被研發出來之前,第二代一直都是俄羅斯海軍的中流砥柱,僅是現在有了「北風之神」,二代仍然是主力。
「北風之神」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之一,配備的導彈多達16枚,並且每一枚導彈都能夠搭載6枚核彈頭。
俄羅斯戰略核潛艇還加裝了防輻射、抗干擾防護罩和誘餌裝置,使其能夠承受500米以外核爆炸的衝擊,從而可以有效應對美導彈防禦系統威脅。
蘇聯解體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俄羅斯在經濟、政治以及軍事領域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而美國卻在不斷進步,這就讓俄羅斯一直處於強大的威脅之中,緩過來之後的俄羅斯也只能奮起直追。
為了抵抗美國的戰略威壓,俄羅斯在核力量上的研究不斷深入,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更是不斷加快「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的發展。
如今俄羅斯服役的核潛艇數量雖然不如美國,但新老型號也有45艘之多。
而俄羅斯的第四代核潛艇仍然在研發和升級當中,未來還會有更強大的力量來與美國相抗衡。
相較於世界第一的美國與不斷起伏的俄羅斯,中國在核潛艇方面的發展著實有些晚,但頗有一番後來者將居上的意思。
後來者將居上
1958年,這是美國的「鸚鵡螺」號已經取得了成功,並且宣布不會再繼續建造傳統動力潛艇的一年。
而此時的中國才終於決定要開始研發核潛艇,然而這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更何況當時的中國既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
想要研發核潛艇,最困難的兩個問題就是儲存電力以及安全使用核反應堆,為了專心克服難題,國家直接在葫蘆島上建了一個工廠。
全國各地的3000多名頂級科學家與工程師全都聚集在了這裡,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
當時擺在中國科學家面前全部線索就只有幾張外國核潛艇的照片,但當時照相技術跟現在完全沒法比,可想而知照片有多模糊。
但就是靠著這幾張照片和科學家、工程師們堅韌不拔的毅力,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一號」成功現世。
以往中國在這種頂尖裝備的研製中,免不了與他國合作或者借鑒升級別人的裝備和技術。
但是「長征一號」完全沒有藉助任何外力,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核潛艇,在建成之前,所有科研人員不斷進行檢查和調試。
不過摸著石頭過河總是艱難的,畢竟當時的技術並不成熟,我們的科研人員也都沒有相關經驗,「長征一號」出現了不少可以預想到的問題。
但對於此時的中國來說,出現問題恰恰是好事,只有認識到問題所在才能進行改正升級。
經過對技術的不斷改進,長征一號也改頭換面,終於到了下水航行的日子,這次長征一號的任務是在水下測試31天。
儘管下潛深度只有幾百米,但這裡幽深無光,看不見日出日落,更聽不見岸上的聲音。
在幽閉的空間中,人更容易緊張,儘管一切都在照常推進,但艙內的所有人神經一直都是緊繃的。
更別提長征一號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所有人異常焦慮,但艙內每個人都經過了嚴苛的訓練,有條不紊的解決了問題。
31天之後,長征一號終於浮上了水面,這是中國海軍建軍以來最大規模的核潛艇試驗,更是中國核潛艇輝煌的開端。
此後的幾十年時間裡,中國的核潛艇一艘艘下水,一次次更新迭代,如今海軍的核潛艇裝備已經是世界前沿水平了。
如今中國現役的海軍核潛艇有七種型號,四種攻擊型以及三種戰略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現役核潛艇數量為16艘。
在中國海軍的發展史上,不得不承認其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在國際上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
而核潛艇的發展歷程中,中國更是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才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而我們將其裝備在海軍隊伍中也不是為了侵略誰,核潛艇像其他的核武一樣,對我們來說最主要的意義仍是威懾。
結尾
不論是戰略型核潛艇還是攻擊型核潛艇最主要的作用都是提升海上作戰能力,保衛中國海域不受侵犯。
沒有武器和有了但不用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只有擁有了最強大的武器,才能夠有足夠的力量保護自己。
儘管現如今中國的核潛艇數量與美俄之間還存在一些差距,但中國畢竟開始的時間比較晚。
這些年中國發展的速度讓世界驚嘆,相信有朝一日,中國能夠實現後來者居上。
往期精彩
幸虧中國沒中標!泰國高鐵選擇讓日本建造,結果讓泰國後悔莫及!
許可馨:曾揚言將全部資產捐給反華組織,如今下場簡直大快人心!
3.15億美元買個寂寞?中國花大價錢買4艘牛艇,僅10年就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