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澤
編輯/小澤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此文章只在頭條發布,其他平台的文章均為仿冒。
軍事消息一:航空母艦的崛起與俄羅斯的困境
11年前的9月25日,中國慶祝著自己的歷史性時刻,遼寧號航空母艦正式加入中國海軍,為中國的海上實力揭開新篇章。11年後,中國已經擁有了三艘海上力量的象徵,包括遼寧艦、山東艦和福建艦,展示了中國在航母技術上的堅實步伐。
然而,遼寧號並沒有一帆風順地成為中國海軍的驕傲,而是有著一個令人感慨的歷史,一個與俄羅斯的航母命運相互交織的故事。
談起遼寧艦,我們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瓦良格號。最初,瓦良格號是蘇聯的航母夢想的一部分,但在建造過程中,蘇聯解體了,瓦良格號的命運陷入停滯。這艘半成品航母被遺棄在烏克蘭的造船廠,蘇聯解體導致了經濟困境,烏克蘭無力完成瓦良格號的修復,只能將其出售或分解以籌集資金。
當瓦良格號被出售時,吸引了全球各國的關注。最初,售價僅為4億美元,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家的諮詢,價格飆升到20億美元。然而,瓦良格號並沒有完全建成,許多國家覺得價格過高,而其他國家則買不起。正當瓦良格號似乎註定成為廢鐵時,一位中國商人改變了它的命運。
徐增平,一名中國退役軍人,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希望中國能夠擁有自己的航母。他追尋這個機會,成功地將瓦良格號運往中國。然而,這艘航母最初被購買來改建成海上娛樂設施。
1999年7月,瓦良格號終於啟程前往中國,但途中面臨了許多挑戰,包括土耳其的干預。最終,中國支付了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才獲准通行。經過四年的改造,這艘航母在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付中國海軍,成為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改名為遼寧號。
如今,遼寧號已經服役11年,正準備進行升級改造,以提升其戰鬥力。這引發了一些爭議。早前,人們就對遼寧號是訓練艦還是戰鬥艦的身份進行過辯論。有人認為,它是訓練艦,因為中國當時需要保持低調,也有人認為遼寧號的首要任務是培訓海軍人員,積累航母運作經驗。
然而,這些辯論其實不是關鍵問題。遼寧號為中國海軍的成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不論它是訓練艦還是戰鬥艦。它為中國建立了艦載機部隊提供了機會,培養了一支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隊伍。此外,遼寧號讓中國海軍能夠獲得操作大型航母的經驗,填補了之前的空白。
遼寧號也填補了中國海軍海上力量的空白期,為山東號和福建號的建造提供了寶貴的技術經驗。升級後,遼寧號的整體實力將邁上一個新台階,成為中國海防的中堅力量,這在中國目前的實力下完全是可行的。
與遼寧號的崛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這是俄羅斯海軍唯一的航空母艦,但在6年前,它已經進入了俄羅斯的船廠進行大修。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失去了航母建造的實力,而中國則不僅購買了瓦良格號,還進行了多次升級。遼寧號僅用了9個月完成了維護,並升級了動力系統。而庫茲涅佐夫號則一直陷入了困境,停留在船池中等待維護。甚至整個船池裡都布滿了淤泥,因為早前的浮動船塢已經沉沒,導致找不到合適的地點進行修航母。
根據俄羅斯海軍的說法,庫茲涅佐夫號預計在2024年之後才能重新加入俄羅斯海軍,但由於俄烏戰場的威脅以及其他因素,施工進度可能會一拖再拖。
航空母艦是海上實力的象徵,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從最初引進技術到如今擁有三艘航母,中國的海上力量不斷增強,而遼寧號的升級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海軍戰鬥力。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陷入了困境,這反映出中國在海軍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三艘航母只是中國海軍壯大的開始。隨著中國繼續努力,其海上實力將繼續增強,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地區穩定做出更大貢獻。
軍事消息二:瓦格納集團聲明:「沒解散,在兩個方向繼續工作」
在俄羅斯私營軍事公司瓦格納集團,一直以來都籠罩著神秘的面紗。近日,有關該公司解散的傳聞在媒體和社交平台上不脛而走,然而,瓦格納集團在一份聲明中強烈否認了這一說法。儘管傳聞四起,但該公司聲稱他們正在繼續在非洲和白俄羅斯兩個方向履行既定任務,一切正常。
這份聲明發布在「電報」社交平台上,強調了瓦格納集團的存在和任務履行並未受到任何威脅。然而,解散的傳聞卻愈演愈烈。早些時候,有關瓦格納集團關閉其各地辦事處的消息傳出,同時關於撫恤金和獎金的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更讓人擔憂的是,據傳言,該公司已經停止在俄羅斯全國範圍內招募新員工,這一舉動進一步助長了傳聞的傳播。
此外,一些關於瓦格納士兵的親屬表示,他們已經無法獲得有關親人的任何信息。這讓人們開始懷疑,瓦格納員工和他們的指揮官是否面臨了某種困境。奇怪的是,就連瓦格納的指揮官也對公司的情況一無所知,與員工失去了聯繫。在向他們提問時,他們只是讓人等待,並且堅稱所有辦公室都要關閉。
與此同時,有報道稱,「電報」頻道上的信息顯示,負責發放撫恤金的各地辦事處都已經關閉。據稱,所有款項都已經轉移到位於克拉斯諾達爾的中央辦公室,並將從那裡寄發給瓦格納士兵的家庭。這一轉變引發了更多的疑慮,人們開始懷疑瓦格納集團是否正在經歷某種內部危機。
然而,副總理塔季揚娜·戈利科娃的接待處卻在某種程度上平息了這些疑慮。據該接待處透露,政府機構並沒有發布任何關於停止支付瓦格納士兵款項的指示。這意味著,根據相關規定,在特別軍事行動中表現出色的瓦格納士兵仍然有權享受社會福利支持。
這一情況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首先,瓦格納集團的聲明與外界的傳聞存在明顯的不一致。為什麼有關解散的傳聞如此廣泛,而該公司堅持否認?其次,員工和家屬的不安情緒是否基於真實情況,還是受到了不明勢力的操縱?最後,政府機構的回應是否真實,或者只是為了平息外界的恐慌?
要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和透明度。畢竟,瓦格納集團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充滿謎團的存在,其活動和任務一直在陰影中進行。然而,無論如何,這次事件再次突顯了俄羅斯私營軍事公司的存在和運作方式仍然充滿不確定性。無論最終真相如何,都有必要加強對這類公司的監管和透明度,以確保他們在國內外的行動都符合法律和國際準則。
總的來說,瓦格納集團的聲明雖然試圖平息外界的疑慮,但卻未能解釋清楚傳聞的源頭和原因。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私營軍事公司的關注,以及如何確保它們的活動不會引發國內外的不穩定。這也提醒我們,透明度和問責制在這個領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公開信息和合法監管,才能有效管理這些充滿挑戰性的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