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發起「反恐行動」期間,一支俄維和部隊被阿軍誤當成「亞美尼亞非法武裝」,遭到猛烈炮擊,最終導致6名俄維和軍人身亡,其中就包括俄駐納卡維和部隊副司令、俄北方艦隊潛艇部隊副指揮官科夫甘上校。
對此,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當即致電普京道歉,並表示將徹查此事,嚴懲所有相關責任人,而亞塞拜然武裝部隊一名軍長被解職,並逮捕了首批與此事有關的阿軍士兵。
但在這通道歉電話中,普京並未給出明確的回應,克里姆林宮事後也表示,將在此事徹底調查清楚後,再考慮如何回應。
畢竟,俄維和部隊被襲擊,並導致包括一名副司令在內的多名俄軍士兵身亡,這對俄軍來說是不小的損失,對俄羅斯來說更是一種挑釁,普京沒有第一時間對阿總統的道歉給出明確回應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此事還沒告一段落,俄羅斯又收到了一則壞消息。
25日,烏克蘭國防部發布消息稱,烏軍對位於克里米亞的俄黑海艦隊總部發起導彈襲擊,造成34名軍官身亡,另有105人受傷,身亡者中包括黑海艦隊司令索科洛夫,同時,黑海艦隊總部大樓被嚴重損毀。
在烏克蘭的表態中,激動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俄羅斯卻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回應。
但26日,俄國防部發布了一段視頻,顯示俄黑海艦隊司令索科洛夫正在參加國防部會議。
由此來看,索科洛夫在烏軍的襲擊中被「斬首」身亡,基本可以確定是謠言了。
不過,26日,俄新社報道稱,位於塞瓦斯托波爾的黑海艦隊總部大樓進行了爆破拆除,並證實該建築在烏軍的導彈襲擊中受損。
言下之意,俄黑海艦隊總部確實遭到了烏軍打擊,但傷亡情況如何,目前還存在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在烏克蘭宣布襲擊結果後,美國「動力」網站還統計了黑海艦隊遭遇的「嚴重損失」,例如「莫斯科」號巡洋艦、多艘登陸艦和巡邏艇以及一艘「基洛級」常規潛艇沉沒或嚴重受損,這意味著黑海艦隊可能因為損失大量艦艇而「降低」、甚至失去作戰能力。
據悉,俄烏衝突發生後,黑海艦隊總部便遭到了多次襲擊,最頻繁的就是無人機襲擊,並且多次襲擊都圍繞該艦隊總部大樓展開,在這期間,俄黑海艦隊副司令帕利就曾被「斬首」身亡。
若將時間線拉長,俄烏衝突期間,俄軍已有多位高級將領陣亡,其中包括中央軍區第41集團軍副司令安德烈、俄第5集團軍司令庫圖佐夫少將等人。
如今,俄烏局勢僵持不下,黑海艦隊總部卻遭到重擊,這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巨大損失,甚至可能影響俄烏戰局。
更要注意,黑海艦隊總部被襲擊背後,估計少不了美西方的身影。
俄方表示,烏軍打擊黑海艦隊總部時,美偵察機疑似在監視俄防空系統。
26日,俄方又表示,近一周內,美國及北約國家的偵察機在克里米亞飛行的次數比之前增加了2倍。
25日,英國外交大臣在被問及,基輔是否使用了英國的「風暴之影」導彈打擊俄黑海艦隊時,選擇了「拒絕回應」。
由此來看,俄黑海艦隊遭重創背後,西方可能參與其中,但是為了避免與俄撕破臉皮,都沒有公開承認。
再退一萬步來說,如今烏克蘭施壓的武器裝備大多都來自美西方,這場衝突正變得越來越像是俄與西方之間的對抗,而黑海艦隊遇襲作為整場對抗的一部分,顯然也是雙方較量的體現之一。
最後,且談3點粗淺看法吧。
1,俄黑海艦隊遭受重創,究竟還能有多少實力,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一切都充滿了未知。
要知道,俄烏衝突發生後,克里米亞在戰略上有著顯著的「後勤保障」作用,而黑海艦隊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這種能力存在,若此次黑海艦隊遭受重創,作戰能力大打折扣,那麼接下來克里米亞沒準會遭到更激烈的打擊。
2,俄黑海艦隊總部遭受打擊,這對俄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更有可能動搖軍心,畢竟此事預示著戰火已持續向克里米亞蔓延,接下來更有可能向俄本土持續擴散。
在這樣的背景下,前方戰事持續膠著,後方克里米亞又頻繁被襲擊,俄軍士氣可能受到影響,從而令前線戰局發生轉變。
3,俄烏衝突越是持續,俄與西方之間的「火藥味」便越是凸顯,雙方發生衝突的風險也將進一步上升。
要知道,雖然俄軍在俄烏衝突中的表現不盡如意,但俄羅斯卻是實打實的擁核大國,其擁有尖端戰力也令美西方感到棘手,一旦衝突爆發,美國、北約,乃至全世界,都將面臨嚴峻後果。
總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還是祈禱這場衝突能早日落幕,和平儘早歸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