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顧黎昕
編輯/顧黎昕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導航衛星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國此前為了能在導航衛星的技術領域上有更大的突破,斥巨資花費20億與歐盟合作,但是他們在出研究成果時卻不願意和中國分享,在坑了中國20億之後,他們的「報應」終於來了
歐盟的「可惡嘴臉」
中國自從與歐盟合作以來,一直拿不到導航衛星的核心技術,我國的技術人員只能做一些技術之外的事情。
在當時,中國拿出了最好的物資投入研究,在我們大量的資金協助之下,「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研發十分迅速,在21世紀初,歐盟發射「中軌道」衛星,這就說明「伽利略」已經正式進入到實質上的測試階段。
這不管是對於我國,還是對於歐盟來說,都是一件值得共同慶祝的事情,可是歐盟「可惡的嘴臉」在這時候就完全顯露出來,他們對待我們的態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隨著導航衛星不斷發射,並成功在「中軌道」運行,歐盟逐漸發現,這種衛星導航能夠在全球精準的定位,大到國家,小到鄉鎮。如果將這種系統運用到軍事戰爭上,無疑是對沒有衛星支持的國家的一大威脅。
歐盟在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後,野心日益膨脹,他們不願意將這一成熟的果實與中國分享,而是要自己獨吞,想要霸佔,於是想出各種辦法來抵制我們。
當時歐盟政治波動,導致很多國家對我國進行技術封鎖,不透露有關衛星建設的任何消息,也導致我們在衛星核心技術上寸步難行,我們這才看清歐盟的嘴臉,明白了他們這是想要「過河拆橋」。
他們害怕我國得到「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的全部核心資料,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的軍事實力和國防實力。在「伽利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之後,除中國在外的國家紛紛取得相應的成就,只有我們什麼都沒拿到,20億好像「打水漂」了。
緊接著,他們就想聯合將中國在「伽利略」計劃上除名,我們在這時候也是徹底看清歐盟「可惡的嘴臉」,更可惡的是,在我們借用「伽利略」導航衛星的時候,竟然發生了技術問題,數據傳輸被中斷可無法重新連接的異常情況。
無奈之下,中國開始衛星的研發事宜,但是由於美國的技術壟斷,中國衛星研究很難有所突破。
美國當時的技術壟斷
美國當時的衛星水平之所以領先世界,正是因為他們早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衛星的研發,他們早在1958年就發射了衛星,更是在後來向太空發射了GPS導航衛星,各項功能完善。
當時美國對外聲稱,我們導航衛星面向世界,全面開放,任何國家都可以使用,出問題我們會保障。
我國當時和也和美國簽訂的條約中,美國承諾不會幹涉中國使用衛星,但是我們在後續使用的途中,美國卻出爾反爾,不止一次的惡意關閉衛星。
我們當時在使用衛星的時候,一度受到美方的制約,他們自恃衛星科技水平高超,態度也就愈發囂張,一度在其他國家使用衛星時惡意關閉衛星,對其他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害。
在「印巴戰爭」中,美國就是在悄無聲息的時候關閉衛星,導致交戰雙方瞬間成為「睜眼瞎」,打亂此前所有的戰略部署,導致雙方的傷亡人數不斷增加。
在「海灣戰爭」中,手握百萬大軍的伊拉克更是要與美軍分個高低,要知道,當時的伊拉克可是被稱為軍事強國,手中的導彈以及轟炸機數不勝數,但是在交戰前美軍將衛星關閉,就導致伊拉克的導彈精確度下降到不足10公里。
衛星在戰爭中的地位真的是與日俱增,而讓我國真正下定決心研發導航衛星,是美國帶給我們的無盡屈辱的「銀河號」事件。
屈辱的「銀河號」事件
1993年,我國商船「銀河號」滿載貨物從上海出發,在行駛到公海上遭到美國的硬性檢查,稱有違規貨物在我國輪渡上,還對周邊所有港口下達通告,不允許中國商船停靠。
為了攔截可謂是毫無人性,竟然對商用貨船啟用服役的軍艦和武裝直升機進行攔截,給我們的「銀河號」牢牢圍住,還想強行登船檢查。
面對如此惡劣的行徑,我國船員也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美國為了不引起巨大的國際輿論,對此也感到無可奈何,但他們並不願就此放過這次機會,
就將「銀河號」強行扣留近一個月,當時正值夏日,船艙內的溫度更是高達50℃,為了船員的安全著想,無奈之下我們只能同意美國的不合理要求。
美國在一系列嚴密檢查之後,也沒有找到他們所說的違禁品,這無疑是給「銀河號」船員帶來無盡的屈辱,事情的最後,美國拍拍屁股走人了。
自此之後,中國開始自主研發衛星系統,不再受制於人,當「北斗」衛星問世之後,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開始慌了。
歐盟的叛變、美國的干涉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的傷害,這也是我國為何要自主研發衛星的決心。
反擊時刻「北斗衛星」
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就已經研究衛星雛形了,在經過多方面考察之後,提出了震驚世界的「雙衛星定位方案」,但是由於當時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緩慢,就不得不將這一方案封存。
直到二十世紀末,美國的導航衛星在軍事戰爭中顯示出無可替代的作用,於是,我們馬不停蹄的重啟了「雙衛星定位方案」。
在剛開始研究時,我們處處碰壁,沒有技術的支撐,我國研究的第一顆能夠自主返回的衛星也發射失敗,這次的失敗並沒有打垮我們,
我們根據衛星殘骸仔細分析原因,尋找每一個可能出問題的關鍵結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終於解決這一問題,開始自主研發「北斗衛星」。
但衛星研製這一問題在解決之後,我國又面臨新的問題,在當時,由於歐盟的過河拆橋,我國的北斗衛星計劃雪上加霜,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將衛星軌道盡數占完,在經過長時間的協商後,西方各國才統一讓出一點衛星軌道以供我們發射衛星使用。
在我國的不斷努力下,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才同意讓出最偏遠的位置給中國使用,我國就是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研製出北斗衛星。
2007年,「北斗2號」衛星成功發射,在發射成功後的半小時成功傳回信號,緊接著,我國北斗衛星發射便一發不可收拾,隨著我國最後一顆北斗衛星於2020年送上太空,北斗衛星系統全面建成。
我們北斗系列衛星全是自主研發,「北斗2號」衛星數以百萬的零件支撐著它的運轉,一整個精密零件全是中國自主製造。
時至今日,北斗2號已經服務超過我國半數人口以上,更是沒有發生絲毫的故障。
而且我們的「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的精準程度已經遠超美國的定位,這無疑是我國衛星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極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國的軍事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北斗衛星組網的59顆衛星當中,每一顆都是精確發射,沒有絲毫的誤差,網友都說:北斗的發射組網比GPS還要准。
短短几十年,中國在面對技術封鎖,國際打壓,還是造出了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這是中國的又一大國際喜訊。
中國自主研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更是後來居上,一度超越其他國家的衛星導航,並且北斗衛星導航技術更強,它不僅僅能運用在各個領域,更是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輪渡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北斗更是有著「開掛」般的短報文功能,即使處在一個沒有信號的地方,卻依然能夠向衛星輸送數據,和衛星取得聯繫。
還記得2008年的汶川地震嗎?當時在地震發生的數小時內,我們對災區的情況一無所知,災區和外界根本無法聯繫,但是當第一批救援部隊趕去的時候,短文報道的功能體現的淋漓盡致,在數分鐘之後就已經知道災區內的所有情況,以便後續救援部隊的深入。
北斗今天的成就,離不開當時「過河拆橋」的歐盟、離不開美國的等西方國家的刁難。現如今的北斗讓人欣慰,再反觀歐盟的「伽利略」衛星,竟然面臨著癱瘓的困境,歐盟「自作孽,不可活」。
更是有網友聲稱:「之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面對技術封鎖時,我國科研人員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將問題一步步解決,終於打造出屬於中國的尖端衛星導航系統,讓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國際影響力享譽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