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已經400多天了,雖然表面上參加戰爭的只有烏克蘭和俄羅斯,但是實際上是俄羅斯與整個北約的對抗,也正是由於這場戰爭的爆發,讓世界格局有了微妙的變化。
俄烏戰爭帶來新格局,日本想擁核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即將迎來100歲,也在過去的中美外交關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作為冷戰的經歷者他也被稱為「冷戰活化石」,這樣一位有謀略的外交家更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待如今的實事。
對於日本,基辛格發出了善意的提醒,他認為雖然日本在二戰後一直被美國壓制,但是日本非常想要「接近」美國,而且美國現在對日本在核問題上無限縱容會導致日本在未來五年內獲得核武器。
當日本獲得核武器,所做的事情未必是回報美國,而更應該是少數不利於美國的協議對美國進行報復。試想曾經被原子彈轟炸過的日本,一旦獲得核武器,當然是向美國尋求報復,做這一切也是為日本做嫁衣。
經歷過二戰後,日本這個民族在美國戰略家眼中就是殘忍無情的,如果為了遏制中國,居然想到喚醒日本的軍國主義,這是引火自焚。
中美關係的走向決定了世界局勢的走向
自始至終,經歷過冷戰的基辛格就反對美國政府疏遠對華關係,也一直發表講話勸誡美國政府當局不要與中國擦槍走火進而陷入戰爭。經濟上、政治上和軍事上,中美都是妥妥的強國,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站在完全的對立面是非常危險的。基辛格建議雙方在人工智慧合作、外交接觸層面發力,確保不會出現局勢的污染,中美的關係走向決定世界關係走向,必要時刻印度、歐洲和中美可以攜手打造新的多極化世界格局。
不得不說基辛格的戰略眼光還是長遠的,看透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本質,日本要求別國同情廣島的苦難,讓擁核國家銷毀核武器,自己卻在瘋狂的與美國勾連加大軍火的採購力度。核武器在和平年代是擺設,但是到了陰險之人的手裡,就會破壞全球和平。中美應該承擔起大國責任,共同攜手穩定世界和平秩序,謀求全人類的共同發展,而不是以霸權橫行,製造戰火與紛爭。
部分消息參考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