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啟動了載人航天計劃,我們在短短30年時間內就完成了「三步走」的宏偉規劃,第一步就是突破、掌握載人航天的技術;第二步就是發射小型的空間實驗室,掌握短期駐留飛行的能力;第三步就是發射大型空間站,實現長期駐留飛行的能力。在第三步中,我們僅用了1年半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組裝工作,創下了世界空間站史上的建造速度新紀錄。
天和號核心艙是我們空間站的第一個艙段,它的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的序幕,而第三個艙段夢天實驗艙的發射升空、轉位也標誌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雖然已經對接了2個實驗艙,但是天和核心艙仍保持著前向、後向、徑向三向對接的能力,可以對接多艘載人飛船、貨運飛船。當前中國空間站組合體中,就有神舟十五號飛船以及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在本月底,神舟十六號飛船將擇機發射升空前往中國空間站,到時候我們空間站就會再次同時有2艘神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在軌輪換。
神舟十六號發射倒計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早在本月10日就已經發射升空,並成功與中國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而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發射,也意味著神舟十六號飛船發射時間越來越近了,因為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載的物資主要就是為神舟十六號飛船任務提供保障的。
按照計劃,神舟十六號飛船將會在本月底擇機發射升空,將3名航天員送到中國空間站,當神舟十六號飛船抵達中國空間站後,熟悉的那一幕就會再次出現,也就是神舟十五號飛船、神舟十六號飛船的6名航天員會師中國空間站,這是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次2個航天員乘組在軌輪換。
和之前的幾艘神舟飛船一樣,神舟十六號飛船航天員乘組也有3人,如果按照序號只升不降的原則,03航天員應該就是第三批航天員的1名載荷專家。之前也有報道稱,第三批航天員即將在今年開始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所以神舟十六號飛船航天員乘組中大概率是有一名新的航天員。
而按照之前的慣例,神舟十六號飛船可能還是會繼續採用「老+新」的方式選拔乘組,也就是由原先已經上過太空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帶隊。在我國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中,一共有16名在役的航天員,其中12名航天員執行過空間站,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恢復身體和鍛煉,短期內應該是不會再執行任務了。
這樣看來,參與神舟十六號飛船的「老」航天員應該就是在楊利偉、劉旺、張曉光、景海鵬中選拔了,這些航天員都具備再次出征太空的能力、條件。由於暫時還沒公布航天員乘組的名單,所以現在還不知道哪些航天員會參與本次飛行任務。
美衛星曾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
在我們展開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組裝工作之時,美國的的星鏈衛星先後兩次接近我們的空間站,出於安全的考慮,我們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了變軌,實施對美國星鏈衛星的預防性碰撞規避控制。
在近地軌道有成千上萬的衛星、飛船、火箭以及一些殘骸在環繞地球飛行,雖然這些航天器的軌道、高度都有差異,但是偶爾還是會出現航天器軌道接近的情況。不過這樣的情況還是很少見的,而美國的星鏈衛星在短時間內先後2次靠近我們的空間站,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到底是無意的還是有意的。
即使是無意靠近我們的空間站,在未來這樣的情況還是會不斷出現。因為SpaceX公司計劃發射4.2萬顆衛星進入太空,現在已經發射了數千顆星鏈衛星。雖然這些星鏈衛星還沒達到幾萬顆,但是它們現在已經佔據了很多太空軌道資源,這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例如歐洲航天局局長約瑟夫·阿施巴赫表示,星鏈衛星牢牢佔據了最佳軌道位置,嚴重製約了人類航天事業的發展。
這不是美國衛星第一次抵近我們的航天器了,在2021年12月23日,我們發射了試驗十二號衛星01星、02星,這兩顆衛星在進入預定軌道沒多久,美國的太空監視衛星「美國270」便機動抵近,意圖近距離「偷窺」這兩顆中國衛星。結果就是美國的衛星被我們「耍」了,這兩顆中國衛星反方向機動以躲避追蹤,其中試驗十二號衛星02星還進入到日照區,反過來「直視」這顆「美國270」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