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2023年03月26日19:38:39 軍事 1000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伊爾-78空中加油機、T-10K艦載機、「野牛」氣墊船、UGT-25000燃氣輪機、AI-25TLK渦扇發動機、KV-2500渦軸發動機、Kh-55巡航導彈、「鎧甲」防空雷達、6TD-2E柴油發動機、SS-18洲際彈道導彈(部分技術)等武器裝備列位是否熟悉?如果不是很清晰的話,請接著往下看!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其中「瓦良格」號航母經過改造升級之後成為了我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

伊爾-78空中加油機雖然目前我國只列裝了三架,不過這三架加油機仍是我空軍運油量最大的加油機,而且是絕對的主力機型;

T-10K-3艦載機為原蘇聯蘇-33艦載機的原型機,它也是我們航母上殲-15艦載機的原型;

UGT-25000燃氣輪機的國內型號為GT-25000,它是052C、052D和055型驅逐艦的主要動力,可以說這款發動機驅動了中國大半個海軍...

AI-25TLK渦扇發動機是JL-8教練機(K-8)的主要動力,藉助這款發動機使我國的教練機得以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到現在為止這款教練機已經生產了超過500架,有13個國家空軍曾引進過這款教練機;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KV-2500渦軸發動機是米-17和米-171直升機的動力來源,有了這款直升機發動機做基礎,才有了後來多款自主研發的渦軸發動機的問世。

Kh-55巡航導彈雖然我國引進的數量不多,不過長劍-10巡航導彈推測是在它的基礎上衍生而來;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6TD-2E柴油發動機為中、巴聯合研製的「哈立德」主戰坦克發動機。

「鎧甲」防空雷達衍生出了YLC-20、DWL-002等多款防空反隱身雷達...

「野牛」氣墊船,世界上最大的軍用氣墊船;

至於SS-18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嗎?這個就請列位自行腦補了!

以上這些武器、裝備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的來源都並非來自於俄羅斯,而全部都是由烏克蘭提供的。儘管這些武器、裝備交易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2010年以前,烏克蘭有「變賣祖產」的嫌疑,可是對比俄羅斯而言,烏克蘭為我國提供的這些關鍵裝備和技術對於後續武器、裝備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如果不單純對比引進數量的話,烏克蘭提供給我們的裝備價值要遠遠高於俄羅斯,可以說是我國軍工在近些年騰飛的關鍵「助力國」。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這裡咱們就不討論人家是不是在吃「老祖宗」留下的遺產問題了,因為有的國家即使手裡掌握了許多先進技術,也沒見得它將多少的關鍵武器技術轉讓給我們。

言歸正傳,提到烏克蘭軍工,在2014年之前它還是很強的!據此前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時該國的對外軍火出口貿易額曾一度飆升至世界第四,那一年它的軍火貿易總額達到了13.44億美元,妥妥的軍火銷售大國。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這一年烏克蘭依靠出售發動機、大型飛機、裝甲車、坦克以及防空系統和維修飛機的業務賺的盆滿缽滿;

不過從2014年頓巴斯戰爭之後,該國的軍工產業對外銷售業務開始收縮,大部分的武器裝備從那年起轉向國內。

2015年烏克蘭的武器銷售在世界排名中下降至第9位,2018年為第12位,到了今年烏克蘭的武器銷售幾乎完全停滯。過去的武器出口大國因為戰爭原因一下子變為了世界第二大武器進口國(按照國家軍火貿易原則,援助武器也屬於軍火交易),這個身份轉換著實有點讓人唏噓。

那麼有人會問了,為何一個小小的烏克蘭會成為世界軍火出口大國呢?

這就要從蘇聯解體時開始說起了;

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除了收穫到大量硬體軍備之外,在軍工領域繼承的「遺產」量也是僅次於俄羅斯的,其中前蘇聯約17%的國防工業和近25%的與軍事相關的科研機構都劃歸給了烏克蘭;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1991年時烏克蘭擁有約1800多家的國防企業和研究機構,從事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更是多達270萬人,而且蘇聯一些關鍵的軍工產業諸如造船、導彈、大飛機、發動機、雷達、儀器儀錶等生產廠家/設計局都位於烏克蘭,所以這些產業自然而然的也就歸於烏克蘭所有。

當時比較著名的軍工企業/科研機構包括:

安東諾夫設計局(旗下有「安」系列運輸機)、哈爾科夫莫羅佐夫機械製造設計局(T-80/84坦克就是該局設計的)、哈爾科夫裝甲廠(負責生產坦克、裝甲車);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曙光機械製造廠(UGT25000燃氣渦輪機就是該廠生產)、馬達西奇公司(著名發動機製造廠)、黑海造船廠(前蘇聯所有的航空母艦都出身於此)、Pivdenne設計局(主要負責彈道導彈火箭發動機運載火箭的設計,R-12/16和R-36「撒旦」都是出自該設計局之手);

此外還有阿森納兵工廠(它被譽為是基輔最為古老的兵工廠,創建於1764年,主要負責武器零部件生產)、盧克設計局(前蘇聯航空自動控制系統的主要開發商)、Khartron設計局(彈道導彈和航天飛行器設計,它是唯一一家能夠單獨設計出超20噸級太空自動對接裝備的公司),另外還有南方設計局、伊祖魯德中央設計局、哈爾科夫綜合設計局等等。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可以看出,烏克蘭在軍工領域繼承的「遺產」門類非常豐富,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行業;

不過儘管這些世界知名的大廠、設計局匯聚於此,但在最初的時候它們並沒有產生太「強烈」的化學反應,相反,許多的工廠和設計局都因為經濟嚴重的不景氣而紛紛裁員求生存;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蘇聯的軍工產業是一個體系產業,位於烏克蘭的這些生產商離開了其他設計局的支持基本就沒有產品可以生產了,而著名設計局沒有工廠能夠轉化產品也處於停滯狀態。總得來說,烏克蘭繼承的「遺產」看似很強大,實則他們都是「碎片」化的,無法形成體系,各自為戰。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在此期間,烏克蘭軍工產業只能依靠出售前蘇聯時期的「存貨」和技術來維持生產,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6年時才有了明顯的好轉。在那一年烏克蘭政府將大部分軍工企業從個人手中收回,重新進行了整合,並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來保證國防工業的良性發展,自此之後的近10年時間裡,烏克蘭軍工又重新走向了正軌。

擁有雄厚的技術底蘊、還能拿出不少讓世界刮目相看的產品,烏克蘭的軍工產業本該在2012年之後「原地起飛」的,可惜此時國家又出現了戰爭;

(說「原地起飛」有點誇張了,烏克蘭在軍工改革之後雖然發展勢頭還可以,但那個時期國內對軍事裝備的需求很低,單純依靠國內訂單軍工產業基本賺不到什麼錢,於是他們才想方設法的拓展國外市場,此時主打產品多以過去的「遺留」技術和升級裝備為主,輔以低端武器,創新性武器比較少。並且國家對軍工行業的支持力度也不大,預算不足,人員流失比較嚴重,在表面的輝煌之下其實還是隱藏著不少的危機)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2014年的頓巴斯戰爭讓原本應該出售給泰國和安哥拉坦克和裝甲車都轉交給了本國軍隊,而與俄羅斯的決裂也讓安東諾夫自此再也沒有生產出一架飛機,大量的武器訂單在失去俄羅斯的支持後同樣無法繼續生產,因為之前兩國的軍火企業幾乎是捆綁在一起的...

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對烏克蘭軍工產業打擊最大的自然是從去年開始的俄烏正面衝突,據烏克蘭在二月份的統計顯示:

該國國內的能夠製造裝甲車的大型企業中約有80%被摧毀或者是被俄羅斯控制;

過去烏克蘭比較擅長的裝甲維修產業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曾經集中了大部分前蘇聯「精華」所在的哈爾科夫工業群已被摧毀;

烏克蘭境內近百家的軍工企業因為戰爭實際上只有不到十家在勉強維持,而且是在為本國軍隊生產裝備,完全沒有利潤。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烏克蘭軍工,曾助力我國軍工騰飛,但如今因為戰爭已經徹底沉淪 - 天天要聞

曾經的武器出口大國在短短十年時間內淪落到如此窘迫的境地,真的是有點可惜了,不過這個國家對於我國軍工產業的發展貢獻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擔憂成為胡塞武裝的活靶子,盟友有難美航母見死不救 - 天天要聞

擔憂成為胡塞武裝的活靶子,盟友有難美航母見死不救

針對近期紅海連續發生的針對貨輪的襲擊事件,胡塞武裝大膽地站出來承認,胡塞武裝軍事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指出,近期胡塞武裝在紅海針對美西方貨輪實施了3次襲擊。第一次襲擊是使用導彈襲擊了屬於烏克蘭公司的「韋爾貝納」號貨輪。
如果明天突然爆發戰爭:我將賣了房子,給國家籌軍費 - 天天要聞

如果明天突然爆發戰爭:我將賣了房子,給國家籌軍費

「如果明天突然爆發戰爭:我將賣了房子,給國家籌軍費」這句來自網友的豪言,猶如平地驚雷,在網路上激起了廣泛討論。人們不禁要問:究竟是怎樣的情境,才會讓人做出如此抉擇?這場潛在的戰爭,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傾盡所有?想像一下,一個安居於城市的小家,突
一直挨炸的美國海軍,扛不住了 - 天天要聞

一直挨炸的美國海軍,扛不住了

美聯社近日一篇「雄文」當真是把老司機嚇了一大跳——「這是二戰以來美國海軍面臨的最激烈的海戰」,看到這樣的描述,正常聯想到的都應該是美俄或中美海上決戰吧?可實際呢?美聯社竟然說的是美國與胡塞武裝最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