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作戰中,從軍長到普通戰士是如何客觀評價越軍戰鬥力的?

2023年03月18日12:59:03 軍事 1372

對越作戰中,從軍長到普通戰士是如何客觀評價越軍戰鬥力的? - 天天要聞

關於兩山輪戰中越軍的戰鬥力或者戰鬥作風如何,我們先從老山峰頂的花池說起。

對越作戰中,從軍長到普通戰士是如何客觀評價越軍戰鬥力的? - 天天要聞

老山峰頂的花池

老山峰頂的這個花池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但如果你知道下面埋著四個寧願戰死也不肯投降的越南女兵(一說是三個)呢?

1984年收復老山的戰鬥中,119團2連攻下124號高地,在搜剿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掩蔽部,裡邊有4名越軍女兵。2連戰士向掩蔽部喊話,要她們出來投降。可這幾個女兵就是不出來,還開槍差點打傷我方戰士。

為了儘快結束戰鬥,無奈之下只好讓噴火兵上來,用火焰噴射器將4個越軍女兵燒死。

我方官兵也很欽佩這四名死戰不降的越南女兵,後來把她們葬在了老山主峰的花池下面。

那麼我軍官兵是如何評價越軍戰鬥力和戰鬥作風的呢?

先看看將領們是如何評價的:

1979年任14軍軍長、兩山輪戰期間任昆明軍區後勤部長、參謀長的張景華將軍接受《兵器知識》記者採訪時說道:

「客觀地講,敵軍的戰鬥作風確實比較頑強。從我們作戰中俘虜很少可證明這一點。再加上他們長期在亞熱帶叢林丘陵山地作戰、訓練和生活,比較適應惡劣的環境,並且熟悉當地地形地物,如他們可赤著腳在山地叢林中奔跑作戰,對食物要求也很有限。

1979年南疆守土衛國戰爭結束不久,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將軍在昆明召見了我,讓我談一下對敵軍的認識。我說敵軍在小分隊規模山地叢林游擊作戰方面比我軍有一定優勢,他們往往以小部隊游擊戰術,騷擾遲滯我軍,然後以大部隊向我們反攻。而我軍訓練長期以來,一直以運動戰陣地戰為主,雖然戰前加強了山地丘陵叢林作戰方面的訓練,但比起敵軍來還差一些。」

對越作戰中,從軍長到普通戰士是如何客觀評價越軍戰鬥力的? - 天天要聞

14軍張景華老軍長已經去世

曾率47軍參戰的47軍軍長,後任副總參謀長的錢樹根上將接受採訪時也表示:

越軍經過長期戰爭考驗,戰術靈活,戰鬥力很強,再加上他們都是當地人,服水土、地理熟,所以還是有優勢,但是就火炮來講就比我們差多了。

率領40師官兵主攻老山的劉昌友將軍也表示:

敵軍的戰鬥力是很頑強的,他們能吃苦守紀律,小部隊戰術靈活機動,在情報偵察方面也有一套,對我方情況也摸得挺準的。

對越作戰中,從軍長到普通戰士是如何客觀評價越軍戰鬥力的? - 天天要聞

左為40師老師長劉昌友,右為40師118團3營營長臧雷

看得出來,從軍區參謀長到軍長師長,都承認越軍戰鬥作風頑強,戰鬥力很強。

而營團軍官是如何看待越軍戰鬥力和戰鬥作風的呢?

陸軍11軍31師炮兵團長邢月陽:

越軍的士兵尤其是特工還是挺厲害的,他們的單兵作戰能力是比較強的。但越軍的裝備後勤供應是較差的。有一次一個越軍特工利用夜暗摸到了我們的指揮所,被我哨兵發現後丟下背囊逃跑了。背囊裡帶著一把匕首,一袋加工好的熟米和一塊雨布(從我們捉到的俘虜看,很多人都不穿鞋子,因為他們一年發一雙鞋,不到三個月就穿爛了,那傢伙腳板老繭很厚,不怕扎)。

40師118團3營(老山主攻營)營長臧雷表示:

客觀地講敵軍的游擊戰術應用是很到位的。我這裡講的到位是指其在戰鬥中能靈活應用手中的武器和因地制宜實施作戰。

昆明軍區情報部越語翻譯趙明:

由於我一直在搞敵工情報工作,也真實地體驗了戰場的殘酷性。客觀地講,越軍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以抓俘虜為例,4.28之戰我們只抓了那麼一個俘虜。收復者陰山和防禦作戰期間也只抓了3、4個俘虜。

(小編:趙明翻譯回憶的俘虜人數有誤。者陰山我軍俘虜越軍18人)

實際上,兩山輪戰的時候,由於11軍和14軍的軍官大都參加過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戰,所以下面的戰士對越軍戰鬥作風頑強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79年那一戰中,越軍的頑強作風可讓我方戰士大吃一驚!

原127師380團特務連參戰老兵余虹在他的回憶文章《越軍與我軍—永遠磨滅不了的記憶》中寫道:

1979年3月5日上午8時許,380團2營重機槍連配屬2營4連的機槍手洪立強.楊國順,在班茂村北側無名高地,山上搜索殘敵時。離山頂20m處,洪立強發現了一個越軍的暗道。

被發現的越軍向他倆投擲了一枚手榴彈,但兩人反應快沒有受傷。

4連連長黃月榮,2排長聽到爆炸聲帶領越語翻譯過來了。

黃連長叫越語翻譯向暗道內喊話:「放下武器!」......

過了好一會兒,暗道內的越南士兵還沒有出來。

黃連長又命令機槍手向暗道內掃射。

越南士兵還是不投降,黃連長說:「這個越南士兵怎麼這麼頑固?」(當時黃連長是這樣說的「這個越軍士兵怎麼這樣英勇頑強不怕死。」)

於是,黃連長就下令用炸藥包從暗道頂部炸,炸開一個小洞後,這個越南士兵用右手從炸開的洞口伸出一枚手榴彈,左手拉下引信環拋向空中,爆炸中又炸傷4連的2排長和洪立強的面部,鮮血直流。

黃連長讓戰士用兩節爆破筒把暗道炸開。

「楊國順用鐵杴掀去泥土,下到暗道里,看見那個越南士兵的一條大腿連著臀部都炸掉了,腸子也被炸了出來。從面相看去,最大年齡只不過有十四、五歲,臉上掛著稚氣,純屬少年兵。(當時黃建平(河南潢川人)在邊上給4連連長黃月榮說:「真是孤膽英雄,硬骨頭戰士,越軍太勇敢了。還有的戰士在旁邊插嘴說寧死不屈,誓與陣地共存亡啊!壯士,壯士啊!)」

這件事給當時的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虹是特務連配屬給4連的工兵排戰士)。

從這些我軍的將領一直到最基層的戰士回憶來看,他們對越軍的戰鬥力和頑強的戰鬥作風都是非常推崇的!單論戰鬥作風,新中國成立後與我軍交過手的外國軍隊中,應該數越軍第一!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印巴空戰創紀錄!核威懾下的極限拉扯? - 天天要聞

印巴空戰創紀錄!核威懾下的極限拉扯?

印控克什米爾槍擊事件後,印巴之間的緊張氣氛被推到了頂點。從當地時間5月7日開始,巴基斯坦多地遭到印度導彈打擊,雙方大打出手、交火升級。雖然雙方在交鋒過程中都有所保留,但外界仍對局勢進一步升級的風險表示擔憂。「辛多爾行動」48小時7日凌晨,印軍發動代號「辛多爾行動」的軍事打擊,對巴方9處目標進行導彈打擊,並...
清朝火器發展史:從火繩槍到近代步槍的曲折之路 - 天天要聞

清朝火器發展史:從火繩槍到近代步槍的曲折之路

清朝(1644-1912)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其火器發展歷程既體現了傳統軍事技術的延續,也映射出近代化進程中的艱難與曲折。從火繩槍到近代步槍,清朝火器經歷了繼承、引進、停滯和改革的關鍵階段。
平均身高1.87米!中國儀仗隊紅場閱兵現場畫面來了,驕傲轉發 - 天天要聞

平均身高1.87米!中國儀仗隊紅場閱兵現場畫面來了,驕傲轉發

應俄羅斯國防部邀請,當地時間5月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119名官兵在莫斯科參加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活動。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英姿颯爽走過紅場,展現中國軍人風采。另據新華社報道,儀仗司禮大隊儀仗分隊隊長張鼎新告訴記者,有102名隊員亮相紅場,他們平均身高1.87米,平均年齡2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