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2022年12月03日23:40:30 軍事 1570

前言

「戰爭」兩個字在課本上可能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看起來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分量,但其背後其實是無數的鮮血鑄就。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努力的結果,在這場戰爭中,無數的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未來毅然奔赴戰場,為祖國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

在這十四年時間中,湧現出許許多多平凡卻又偉大的革命戰士。

比如膠東軍區的戰鬥英雄王道廉,始終奮鬥在抗日一線,屢立奇功,曾率軍與日寇激戰兩個多小時,最終不僅衝破了敵人的封鎖,還殲敵一百餘人。

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那些驚心動魄的過往,那些可敬可畏的場景,那些引人追憶的人物,都悄然印上了歲月的痕迹。

這樣一位軍政雙全的優秀指揮員,在他8年軍旅生涯中,6次負傷,6次重返前線。

一、王道廉

1922年,王道廉出生在山東文登縣偏遠村莊內的一戶貧困農家中,由於長期的過度勞動,再加上常年飢餓,王道廉的父親早早去世,只留下了年幼王道廉兄弟同母親相依為命。

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沒有頂樑柱的人家就會受到欺負,王道廉家自然也不例外。

王道廉的母親帶著兩個男孩不好改嫁,只能一個人艱難地撐起來一家三口的生計,但這僅僅能夠保證活命而已,至於吃飽是不可能的。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王道廉

貧苦家庭的孩子總是早早地長大,王道廉知道母親的辛勞,他更懂得要體貼母親,於是他將家裡能做的活都包攬下來,還時常干一些零活掙錢補貼家用。

王道廉到了上學的年紀,母親拿出來全部積蓄,可是學費還遠遠不夠,最後還是母親向親戚朋友借錢才湊足了他的學費,母親這樣供他上學就是為了他日後能夠出人頭地,不用再像自己一樣在地里刨食。

王道廉從小就吃苦耐勞、勤儉節約,但是在學校吃飯的學生們總會剩下許多飯菜,那些剩下的飯菜唯一的用途就是餵豬。

王道廉在這裡看到了家庭之間的差距,但是他並不灰心,他相信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將來一定會讓母親和弟弟也可以過上好日子。

在學校里,王道廉專心學習,瘋狂汲取能夠讓自己「茁壯成長」的養分。

性格開朗的他在學校里很快就成長為一名正義感十足的熱血男兒。

在一次課間,富商家的孩子對貧困人家的孩子出言挑釁,兩人隨即起了衝突,老師得知此事後有意偏袒富商家的孩子,這讓王道廉十分不滿,出於正義,他挺身而出向老師講明事情的經過,保護了貧苦人家的孩子,因此他受到學校里很多貧苦學生的崇拜。

王道廉讀到高級小學的時候,山東地區爆發「一一四」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雖然因為軍閥的鎮壓而失敗,但卻在王道廉的心中埋下了一顆希望的種子,他希望能夠像這群人一樣手持利器為貧苦大眾出聲,於是,學武的想法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農民起義

為了學武他央求了他母親許久,母親覺得他是在胡鬧,上一天學,學習時間還不夠,哪裡還有精神學武術,而且學武術是要花錢的,家裡已經沒米下鍋了,連上學的錢都是借出來的,哪裡還有錢學武術。

可是王道廉並不放棄,他放學後堅持去村裡面的武術房拜師,母親原以為是小孩子的一時興起,卻發現孩子每天下學就去練武術,時間久了,母親也就心軟了,給村子裡的武師送了拜師禮。

自此以後,王道廉開始了充實的學習之路,白天學習文化知識,晚間學習武術。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抗日救國的革命浪潮。

山東地區的中國共產黨也積極響應,發出「全民族抗戰」的號召,預備在山東文登縣實施武裝起義。

中學畢業的王道廉聽到了這個消息後,積極響應號召前去參軍,他明白,只有代表廣大勞苦人民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夠真切地考慮人民的利益,打小日本鬼子,把他們趕出中國,中國才能有未來。

山東人民救國第三軍是中國共產黨組建的武裝力量,該隊伍對於參軍的年紀有著嚴格的規定,王道廉的年紀小,沒有滿足這支部隊的要求,所以被部隊絕,但是王道廉並沒有放棄,他死纏爛打地纏著部隊領導,可是鐵一樣的紀律放在那,領導也不能為他破例。

好在部隊領導被王道廉的熱情所打動,為他想了新的去處,那就是回家參加村子裡面的自衛隊,先積累經驗,等到了合適年齡再來投軍。

經過部隊領導的再三勸說,王道廉準備回家參加自衛隊,在自衛隊的他表現十分亮眼。不論是站崗放哨,還是打探消息、傳遞情報,他都幹得非常出色。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 |114起義遺址

1938年2月,王道廉聽說山東人民救國第三軍將要向西作戰,出兵蓬萊,他隱匿許久的參軍夢再次被點燃。

王道廉吃飯、走路、睡覺無時無刻不想著參軍作戰,母親看著兒子焦急的模樣於心不忍,對剛滿15歲的王道廉說:「你留在村子裡參加自衛團一樣都是抗日,參軍的事情過兩年你長大了再說吧!

可王道廉鐵了心的要去參軍,他破天荒的反駁母親:「要是大家都等,那誰去打仗啊?國家要靠誰啊?

這話一出,母親便知道他已下定決心,也不再多勸,只是默默的開始準備乾糧,希望兒子在路上能吃得好一些。

沒過兩天,王道廉就動身離開家,向西尋找山東人民救國第三軍。

在歷經三個月的跋涉後,終於在黃縣追上了山東人民救國第三軍,這時的他也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

入伍後,王道廉情緒高昂,他決心一定要好好乾,當一個好兵。

在下放到連隊後,王道廉刻苦訓練,無論炎炎夏日,還是寒風刺骨的天氣,他都會按時進行體能訓練;甚至他還給自己加練,比別人早起負重跑,夜深了別人都睡了,他還在練習翻越障礙,僅有的休息時間也會在和戰友們的交流和切磋中度過。

王道廉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而且在部隊中表現十分亮眼。

上戰場時,面對敵人,他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屢次立下戰功。

在1939年10月,他憑藉著令人矚目的戰績和較高的思想覺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王道廉天福山起義

二、亮眼功績

突襲日軍據點

1941年,王道廉所在的連隊接到了突襲日偽軍據點的任務。

那天夜色濃稠如墨,再加上戰士們有意進行隱蔽,讓日偽軍對於此次被突襲毫無準備。

為了突襲,戰士們放輕了腳步,王道廉憑藉著自己強大的軍事能力,帶領著一個排的士兵翻牆而入,率先沖入據點。

面對強敵,日偽軍措手不及,而王道廉等火力極強,最後據點內四十名駐軍被全部殲滅。

王道廉也為後面的隊伍打開了進入通道,繳獲了一批軍用物資和槍支彈藥。

掩護撤退

1942年9月,即墨、萊陽日偽軍和國民黨反共頑固派為消滅我軍的武裝力量,打擊萊西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在平度縣城修建了據點,膠東南海部隊對該據點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敵軍總指揮當場斃命,敵軍失去指揮官之後全面潰敗,南海部隊大獲全勝。

緊接著,包圍了駐紮在高嵐的國民黨李厚基部隊,國民黨為了給李厚基解困,派遣國民黨第十二師的兩個團突襲南海軍分區的機關駐地,此時的軍分區駐紮兵力僅僅只有四個連隊,以及負責保護地委機關的一個警衛連,戰爭形勢非常嚴峻,敵人的數量是我軍數倍,情況十分危急。

經過偵察兵的細緻偵察,國民黨部隊兵分三路,試圖包圍軍區機關駐地以及南海地委。

不得不說國民黨這一手圍魏救趙玩得十分漂亮,但我軍區駐地的戰士們不畏生死,司令員親自指揮戰鬥,許多地委領導更是親臨戰場與士兵們同生共死,在南海部隊的拚死反抗之下,擊斃了敵軍的指揮官和團長,殲滅敵軍二百餘名。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號召戰鬥圖

在這場戰爭中,王道廉率領的部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在敵軍的先鋒部隊進攻前,及時到達軍區駐地,阻止了敵軍向軍區駐地發起的第一輪進攻,同時拚死擊退敵人,掩護分區機關撤出包圍圈,保護了軍區機關內各領導的安全。

帶領全連激戰敵軍,殲滅敵軍一百餘人

1994年,王道廉接到了前往膠東軍區護送精英幹部的任務,他率領八連圓滿完成任務後,在返回途中借宿在南甘家寨子村,卻沒有想到竟然遭到村中姦細的告密,國民黨軍隊立即派遣八個連的兵力將其包圍,敵軍人數高於我軍數倍,而八連僅僅只有七十人。

王道廉沉著冷靜,他明白,如果靠著人數正面迎敵,就是在白白犧牲, 現在只有集中火力迅速突破才能出奇制勝。

於是,王道廉指揮全連集中火力向敵人包圍圈薄弱之處進行猛烈攻擊,在兩個小時的戰鬥中,王道廉命令士兵們使用手榴彈對敵人進行轟炸,擾亂敵人的視線。

在激戰兩個小時之後,國民黨部隊傷亡已達到百餘名,剩餘士兵也不敢衝鋒,趁著敵人畏手畏腳之際,王道廉率領全連士兵成功突圍,戰後集合時發現連隊中僅有五名士兵受了輕傷。

此次戰役,王道廉扭轉了被動的局面,以主動化解被動,直擊敵人的要害,以少勝多。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八路軍

三、思想進步

除了在戰場上的光榮事迹以外,王道廉十分重視自己的思想政治學習。

部隊里會定期發放一些紅色期刊,每一本期刊王道廉都會細細的研讀,然後進行思考,並用筆將自己的感悟記錄下來,還會與人探討每篇文章的深層含義,力求將文章傳達的精神吃透。

遇到一些重要的文章或者觀點,他也會裁剪下來或者抄在本子上,對它進行標註和保存。

在王道廉的筆記中,記載過城陽戰役,在這場戰鬥當中,由於王道廉那時只有率部衝鋒的經驗,對戰場的把控尚且不足,導致士兵們在衝鋒時直接衝到了城陽附近,在沒有掩護的前提下,遭受到敵軍反擊,造成了不必要的傷亡。

在筆記中,王道廉是這樣寫下自己的反思,「部隊的特點應當是指揮員所熟悉掌握的,下達的命令也一定是按照部隊規劃的,此次戰鬥出現了衝出去卻收不回來的情況,其根本原因在於命令下達過於模糊,沒有界定要打到什麼程度才停止,對於部隊的任務並不明確,從而導致了不必要的傷亡。"

王道廉很善於總結經驗和反思自我,他在所獲得的教訓中不斷反思,正是由於他不斷地學習,所以他的進步十分明顯。

憑著這股子韌勁,王道廉一步步從士兵升為副排長,再被提拔為排長,後來當上了指導員、營長等,他對於戰爭的沉著冷靜,對於士兵的愛護,他處理事物的方式方法讓士兵們敬佩。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八路軍對戰圖

在1945年,日偽軍進入了狂歡的倒計時,他們開啟了瘋狂地掃蕩屠殺模式,南海區遭受了日偽軍不間斷地掃蕩屠殺,革命環境十分嚴峻。

有一些立場不堅定、思想不夠紅的同志們面對這種境況十分無助,他們向組織要求調離南海區。

面對南海區嚴酷的政治環境,組織考慮到王道廉傷病的情況,建議他去後方修養,但被王道廉堅定的拒絕了,他說:「我絕對不會離開南海區,這裡的環境雖然艱難,但是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我絕不能放棄這裡的人們」。

敵人對南海區進行封控,導致南海區內的革命物資完全運送不進來,但是王道廉絲毫不懼,絕不離開。

冬天到了,王道廉只穿著一身棉軍裝,沒有大衣和棉被,就鑽到茂密的草叢裡過夜。

有人問他,「你現在身上帶有傷殘,都這個樣子了,為什麼組織上幾次想將你調去後方休養你都不願意呢?要知道好多人做夢都想去後方!」

他嚴肅地回應道:"我是一名中國軍人,軍人的歸宿是死在戰場上,不是 我在後方看著所保護的百姓被屠殺。"

後來的形式無論多麼嚴峻,他都一直堅定的同南海區的居民站在一起,他們一起出生共死,一起為了革命而奮鬥。

對於各種物資稀缺的情況,王道廉並不放在心上,他可以理解黨和人民的困難,天氣冷了就往茂密的草叢裡團一團,就能當個"團長"。

四、犧牲

在1946年10月,國共雙方下達了停戰令,宣布停止一切戰鬥行為。

消息一出,舉國沸騰,但王道廉憑藉著極高的軍事素養,嗅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當時的黨內有很多人都明白蔣介石答應和談停戰,就是為了爭取時間能夠麻痹中國共產黨,他們的真實意圖是假和平、真內戰。

但是很多人還是抱著一絲希望,畢竟戰爭已經打的太久了,如果能夠停戰讓中國百姓休養生息是最好的。

但是1946年6月,蔣介石乘坐專機抵達濟南主持了軍事會議。

在這次會議中,蔣介石決定調動大量部隊試圖打通膠濟路,這樣一來就可以斬斷解放區南北之間的通信,並試圖消滅山東地區的解放部隊。

同時,這次會議中命令「國民黨第二區司令官王耀武率領五個軍15個師向山東解放區發動進攻」。

國民黨軍隊的悍然進攻,導致南泉、藍村等地相繼失守,並且國民黨軍隊繼續向北挺進。

當時八路軍膠東軍區警備旅在太祉庄一帶布防,9月24日,敵軍54師2000餘人到達了太祉庄和河流庄等地。

駐紮在這裡的膠東軍區警備旅採取了「反包圍大迂迴」的戰術,試圖將敵軍牢牢地鎖在包圍圈內,並殲滅敵軍400餘人。

當時的王道廉已經是警備三旅16團的副參謀長,奉命帶領一個連隊的兵力在太祉庄的西南側設下埋伏,目的是對前來增援的敵人進行拖延,吸引他們的火力,從而為大部隊拖延時間,保證將敵軍完全包圍,沒想到他在指揮戰爭時,不幸被敵軍擊中身亡。

42年,他帶領隊伍與日軍激戰兩小時,衝出包圍圈,殲敵一百多人 - 天天要聞

圖|解放戰爭

戰爭勝利了,王道廉卻永遠看不見了。

這位英雄人物在他8年的抗日生涯之中,做到了輕傷不下火線,即使6次身負重傷,需要退到後方修養,但是一聽到前線戰事吃緊,他仍舊義無反顧的帶傷上陣,但沒想到在國共戰爭中不幸犧牲了。

五、評價

曾經見過王道廉的袁淑進老人回憶道:"我家的房子比較多,當時住了一個連的八路軍戰士,他們的紀律非常好,從來不禍害百姓,當時還是我搶著讓他們住著的。他們住下以後,院子里的雜活,還有水缸里的水,我就再也沒插上手過。他們的領導王道廉還帶頭幫我們干農活兒,可勤快了呢! "

南海區的同志們評價他說:"他是南海區永遠的英雄,是我們心中軍政雙全的優秀指揮員,他堅定地走在紅色道路上,無論思想還是行動,都是紅得不能再紅了。 "

南海區的軍民對於王道廉的離去久久不能釋懷,他們的戰鬥英雄、他們嘴中的小王,那樣一個熾熱的靈魂,就永遠離開了他們,曾經他還答應過,等戰爭結束了要回來看一看,可是那一別就是永遠,很多人連聽到他死亡的消息都是在一年以後了。

結語

1946年膠東軍區將王道廉追認為戰鬥英雄,在1986年,文登人民迎回了他的遺像,安置在了文登烈士靈堂。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所不能遺忘的,比如這些英雄們的故事,需要我們永遠銘記和傳誦。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為我們鋪就了通往新中國富強發展的道路;無數投身於國家建設的人,讓新中國走向世界;無數勇於創新、勇於改變的人,為我們建造了如今的盛世中華。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古越龍山9年8次提價,「黃酒一哥」靠漲價走出「江浙滬」? - 天天要聞

古越龍山9年8次提價,「黃酒一哥」靠漲價走出「江浙滬」?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長河中,三大世界古酒之一的黃酒無疑是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尤其在早年間的江浙一帶,家裡添丁時父母都會埋下一壇女兒紅或狀元紅,等孩子出嫁或金榜題名時宴請賓客。
橘朵2024業績亮眼,零售額破25億 - 天天要聞

橘朵2024業績亮眼,零售額破25億

近日,上海橘宜化妝品有限公司公布2024年業績。旗下彩妝品牌橘朵表現出眾,零售額突破25億,收入超20億元,同比增長23%,連續兩年在中國彩妝市場銷量第一,穩居國貨彩妝銷售額前五。
跑越南、泰國建廠的企業,要哭了,關稅最高達46% - 天天要聞

跑越南、泰國建廠的企業,要哭了,關稅最高達46%

目前在越南建廠的美國企業真不少,台灣省方面有鴻海、廣達、和碩、英業達、仁寶、緯創等頭部台系電子代工大廠都已經在越南投資建廠,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經有14家台系PCB板廠在泰國有投資,還有眾多的PC產業供應鏈和代工廠。
銀行員工悄悄提醒:2025年大家最好準備5萬現金放在家 - 天天要聞

銀行員工悄悄提醒:2025年大家最好準備5萬現金放在家

近10多年裡,移動支付在國內已經全面普及,除了部分老年人還在使用現金支付之外,大部分人都在使用移動支付進行結算支付。為此,就有人預測:在未來20年里,移動支付將完全取代現金支付,而現金支付方式或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