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打經歷過朝鮮戰爭期間後勤補給方面的窘迫之後,為了避免再度出現「一口炒麵一口雪」那樣令人心酸的場面,從五六十年代就開始發展完善國產單兵野戰食品及餐具的解放軍後勤部,在經歷過幾代人數十年的發展完善,已經從最初的壓縮餅乾發展到可以搭配出幾十種口味的單兵自熱式口糧,甚至於每個兵種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口糧,而與之搭配野戰餐盒也從簡陋的鋁質豬腰子飯盒變成了整套的單兵餐具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具有垮時代性意義的10式單兵餐具包。
10式單兵餐具包的整體重量為1.2kg,高度8cm,寬度為13cm,厚度是9cm,餐具包的外部材質採用 900D迷彩滌綸長絲,結實耐用不易磨損。餐具包的配置為雙層不鏽鋼飯盒一個、摺疊式多功能餐具一把、組合式加熱底架一個,外加兩個盛放單兵固體燃料的白色塑料盒,而作為燃料的固態酒精,除了原有的基數之外,多出的通常都是各部隊根據任務和環境需要進行配給。
作為主體的不鏽鋼飯盒有上下兩層構造,有簡易鋼絲把手用來端鍋,兩側還有卡扣用來密閉飯盒蓋。主餐盒飯盒容量為1升,屬於蒸盒的第二層容積為08升。主餐盒與加熱爐相配和只需要25克大米,就能燜出滿滿一飯盒的米飯。第二層可以當成用來加熱的蒸盒,可以用來加熱紅燒豬肉、土豆牛肉一類的罐頭或者軟包裝野戰口糧。飯盒蓋還能當做菜盤用來放置涼拌豆芽一類的素菜。
10式單兵餐具包中的組合式加熱爐雖然獨具特色,但是並不是純粹的原創設計,靈感估計來自於二戰期間德軍的組合式加熱爐。這種可以拆卸開來節省空間的簡易爐,平時是一片片鋁合金板,組裝之後就是一個四四方方的框架式簡易爐,只有在爐子中間放上一塊固體燃燒材料,點燃後將放好口糧的飯盒放上去,沒多久就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了。
餐具包中的不鏽鋼多功能餐具其實是一個類似於瑞士軍刀的存在,不過也有人說它的外形挺像電工刀的,這種多功能餐具不但有餐刀、叉子,還有勺子和專門的開瓶器,妥妥的野餐神器,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見我們最擅長的筷子。按照這種餐具包的各項參數,無論是寒風刺骨的高原高寒地區,還是炎熱的海島或者潮濕的叢林 ,又或者是植被稀少人跡罕至的荒原,在野戰餐車無法跟隨的情況下 ,能滿足官兵們的伙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