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媒《1945》針對美軍的基地現狀和後勤維護設施進行了一番分析,美媒在分析文章中指出:今天的美國空軍仍然在用二戰時期建造的航空基地和設施維護第五代戰鬥機等高級航空裝備,一些美國海軍的航空維修站擁有8個維修機庫,但能夠正常使用的只有兩個,這是因為超三分之一的美軍航空維修設施建造於1940年左右,從技術角度看顯然很難實現用簡單的設施維護複雜的現代化武器系統。
美媒指出,現實情況是很多有助於保持軍隊運轉並確保戰備狀態的營房、汽車維護基地和倉庫等都面臨「散架」的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則是預算申請太過複雜繁瑣,甚至預算經常面臨被擠壓的現象,這一現象導致了美軍很多基地的現代化升級被擱置!截止到2020年的時候,美軍眾多基地因為延期維護導致不得不支出的額外成本已經高達1300億美元!
美媒指出,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給出的數據表明,如果在2020年對美軍正在使用但已經延期維護的基地和設施進行必要的維護,成本至少需要530億美元,這個成本等於670架F35戰鬥機或接近20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造價,若在2022年完成這些基地設施的必要升級,則至少需要610億美金,這些額外的付出都是因為基地設施延期維護導致的,原本這些額外的付出本應該能被避免!
美媒稱: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在對49000座美軍正在使用的建築物進行細緻檢查後發現,這些建築物的平均年齡為47年,甚至一些建築物的建造時間超過了70年。美國四大造船廠的建造時間最短的已經有114年,最長的則超過了200年,雖然造船廠的部分設施進行了更新,但這種更新並不是全面的,美國海軍正在用過去為建造蒸汽動力艦艇甚至是風帆戰艦而創建的造船廠建造並維護核動力航空母艦,這無疑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同時美媒在文章中還指出,美軍收到用於維護基礎設施的預算時,通常會選擇將預算花在關鍵性的設施上面,比如戰鬥機跑道和指揮中心,只有很少一部分資金可以用於提高美軍生活質量的設施,此前北卡羅來納州的布拉格堡基地內,有十幾座美軍營房出現了黴菌,1100名美軍士兵不得不臨時搬遷。
很難想像,每年軍費預算遙遙領先的美軍,在美媒的描述中竟然因為缺錢而導致士兵的居住條件異常簡陋,甚至一些美軍正在使用的建築物出現了「散架」的風險!不過仔細分析一下美媒這篇文章實際上並沒有誇大其詞,美軍「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確實存在許多後勤問題。
在每年的軍費預算排行榜中,位居第一的美國軍費預算比2到10名加起來都多,但美軍這些軍費預算也得節約著用,美國製造的武器裝備造價通常比他國製造的同類裝備要高很多,一艘福特級航空母艦的造價超過了120億美元,一艘DDG-1000驅逐艦的造價超過70億美金,美國還需要維護眾多的海外基地,以及每年都要花費巨資用於美軍全球性部署和演習,因此即便目前美軍每年的軍費預算都超過7000億美金,也不是可以大手大腳使用的。
就拿美媒在文章中提到的美國海軍造船廠的問題,美國海軍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噸位最大且性能先進的核動力航空母艦,現役航母的數量高達11艘,並且目前有兩艘「福特級」正在建造中,但很難想像的是,當前整個美國能夠建造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只有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一家,具體點就是只有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中的一個大型船塢能建造福特級航空母艦,這導致了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建造速度非常緩慢,只能等一艘下水後再進行另一艘的總裝。
目前美軍能夠供航母大修的船塢只有四個,其中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各有一個,勉強能夠保障美國海軍8艘左右的航母輪流使用,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的一個船塢則只負責航母中期更換核燃料棒使用,另外在日本橫須賀還有一個大型船塢可以對美國海軍航母進行大修,但這個船塢距離美國本土遙遠,基本上成為了第七艦隊的專用船塢,橫須賀基地的這個船塢經常處於空閑狀態,但美國本土的3個可以對航母進行大修的船塢則每年都處於飽和狀態!
相比之下, 中國擁有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造船工業體系以及造船能力,中國幾個大型造船廠的所有設施都是全新的,這些造船廠可以同時建造幾十艘驅逐艦這類的大型水面艦艇,中國目前長度超過304.5米,寬度超過75米的船塢有三十多個,這三十多個船塢均可以建造十萬噸級大艦,如果與我國這些造船廠和造船設施相比,美國的造船體系確實規模不大且設施老舊!
目前美國海軍的軍艦正面臨因為缺乏足夠的維護設施而延期維護的問題,美國海軍曾經發表過統計數據:若這一情況得不到解決,再過幾年美國海軍會有數十艘艦艇不得不長期「趴窩」!一支海軍的艦艇猶如一座摩天大樓的地面建築部分,而造船廠、船塢等基礎設施則是摩天大樓的地基,地基的牢靠程度決定了彌天大樓的穩固程度,美國海軍目前仍在計劃增加主力艦艇的數量,甚至今年初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吉爾代提出了美國海軍未來要裝備363艘有人作戰艦艇和150艘無人艦艇,但這些造艦計劃的背後是美國造船體系的不斷萎縮以及造船業技術人員的不斷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