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2022年06月29日12:39:09 軍事 1616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1945年時德國已如同一隻遍體鱗傷的困獸:蘇聯紅軍和美英盟軍的東西夾擊使德國處於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後蘇聯紅軍就在東線逐漸轉入攻勢。1943年8月27日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德軍在東線已徹底喪失戰略進攻能力而不得不轉入全線防禦。1943年9月義大利轉投盟軍後德國開始面臨腹背受敵的局面。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1944年蘇聯紅軍發起的十次突擊消滅了德軍130個師160萬兵力。至此蘇軍在收復了幾乎全部淪陷國土的基礎上開始把戰線向德國本土推進。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行動開闢了針對納粹德國的歐洲第二戰場: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從英倫三島湧入歐洲大陸。1944年8月26日法國光復後也參與到打擊德國的軍事行動中。在1944年12月16日-1945年1月25日的阿登戰役希特勒把最寶貴的裝甲部隊消耗掉了。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至此德國已輸掉了自己手中最後的王牌。1945年春美、英、法、蘇四國軍隊已進入德國本土作戰:蘇軍已推進到距離柏林只有100餘公里的地方;美、英、法軍的先頭部隊也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國首都100—120公里的地方。這意味著對德國首都柏林的最後決戰即將發起。問題是攻克柏林的軍事任務究竟由東線的蘇軍承擔還是由西線的美、英、法軍承擔呢?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當然我們知道後來的客觀事實是蘇聯紅軍攻克了柏林,那麼西線的美、英、法軍當時就沒想過搶奪攻佔柏林的功勞嗎?西線美、英、法三國中法國其實一早就投降了,只不過靠著盟軍反攻才得以復國。這時的法國在盟軍中的話語權並不是很大,所以打不打柏林這件事主要是由美、英兩國說了算。當時英國其實非常想搶在蘇軍之前打進柏林,然而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就頗為曖昧了。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三巨頭達成協議:戰後德國將由美、蘇、英、法四個戰勝國分區佔領。美、英在這次會議上其實已默認德國東部地區在戰後將成為蘇聯佔領區,但對德國首都柏林則另行約定由美、蘇、英、法四國共同佔領。因此在戰後的蘇占區內就出現了西柏林這樣一塊由美、英、法佔領的飛地。等到東西德分家後西柏林仍是東德境內的一塊飛地。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雅爾塔會議實際上規定柏林周邊地區為蘇聯佔領區。美、英、法就算跟著蘇軍一塊兒打柏林也撈不著好處。至於柏林城本身已約定由四國共管,又不是誰打下來就由誰佔領,那麼美、英還犯得著不惜代價去打柏林嗎?更何況美英盟軍真要打柏林還面臨諸多現實困難。我們在上文的敘述中已提到蘇聯紅軍和美英盟軍的先頭部隊都已推進到距離柏林只有百餘公里的地方。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可這僅僅只是說雙方的先頭部隊,而並不是說雙方的主力部隊。事實上美英盟軍的主力部隊這時大多還在200多公里外面對著堅固的齊格菲防線,而蘇軍在匈牙利戰役中取勝後已使東線戰場的最終勝利指日可待。美英盟軍要想搶在蘇軍之前攻入柏林實在是太難了。即使在這樣的客觀現實面前英軍元帥蒙哥馬利仍率領英國第21集團軍從易北河以西衝到了通往柏林最近的道路上。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這時美英與蘇聯儘管仍是共同打擊德國法西斯的戰略盟友,但日後冷戰博弈的趨勢也已露出端倪。隨著戰爭日漸接近尾聲也就使各方對戰後利益的瓜分越發重視起來。值此關係到東西方戰後政治利益瓜分的關鍵時刻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致電莫斯科闡明盟軍的軍事行動僅限於切斷德軍南北的聯繫。這等於明白告訴莫斯科方面:盟軍並沒攻克柏林的打算。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這話其實並不完全是對莫斯科方面說的,也是對蒙哥馬利以及他背後的英國政府說的。英國想要打柏林就是打算以此限制蘇聯在歐洲的擴張,從而使得英國在歐洲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別看美國和英國現在好得像穿一條褲子似的,可美國也不會無條件地幫助英國——畢竟美國始終還是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考慮的。當時美國已充分意識到蘇聯在戰後必然會崛起。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如果讓英、法在這場戰爭中得到過多的好處,那麼英、法在戰後就有能力單獨同蘇聯對抗。這樣一來戰後的英、法就不必過分依賴美國。如果蘇聯具有壓倒英、法的實力,那麼英、法就只能依賴於美國的保護。如此一來美國就會毫無疑問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表面上看美國放棄柏林使蘇聯在戰後的東歐牢牢確立了自己的權力地位,從而由此形成了丘吉爾口中所謂的「鐵幕」。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乍一看你會覺得這是美國在遷就放任蘇聯,可實際上美國對「鐵幕」的形成樂見其成。正因為這道「鐵幕」的存在迫使西歐國家在戰後只能倒向美國。美國也就因此得以聚合整個西方世界的力量與蘇聯展開冷戰博弈。美國在戰後的強勢崛起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建立在英、法、德等歐洲老牌列強普遍衰落的基礎上。如果英、法、德等國在國際上還有戰前那樣的影響力話語權還會不會接受美國的控制呢?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艾森豪威爾叫停蒙哥馬利的行動後丘吉爾曾嚴厲指責道:「我不明白不越過易北河有什麼好處。如果敵人的抵抗就像現實一樣削弱下去的話,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跨過易北河儘可能地向東挺進?我們把柏林主動讓給俄國人,而俄國人一旦進入柏林的時候就將產生極其嚴重的政治後果,因為這一切都將使他們產生『天下是俄國人打下來的』意識」。由此可見丘吉爾要想打柏林就是為了遏制蘇聯勢力的擴張。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美國方面則意識到蘇聯在戰後的崛起已是不可遏制的,同時美國要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也有必要削弱英、法等老牌列強。美國在戰爭結束前率先搞出核武器取得了別國難以企及的軍事優勢,通過建立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取得了了別國難以企及的經濟優勢,通過創建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取得了別國難以企及的政治話語權優勢。隨著英、法、德等國的沒落使戰後世界呈現出明顯的美蘇並立兩極格局。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如果美國在1945年出兵攻下柏林其實對美國來說利益並不大,而只能算是為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做嫁衣。反而讓蘇聯佔領柏林後整個西歐都會在「鐵幕」壓力下聽命於美國。美國就這樣確立起了自己作為西方世界盟主的霸權地位。當然美國也意識到蘇聯在戰後很可能成為自己的戰略對手,因此美國放任蘇軍攻打柏林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有削弱蘇聯的意圖。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柏林作為第三帝國的心臟修建了龐大完整的防禦工事。希特勒為守衛柏林拼湊了100萬人馬。美軍預估攻打柏林至少需要付出10萬人傷亡的代價。對美國這種極為在意傷亡率的國家顯然不願用如此代價去換一個柏林解放者的虛名。更何況早在雅爾塔會議上柏林早就約定由四國共管。即使美軍成功佔領了柏林也還的重新劃撥一部分城區給蘇聯。美國當然不會幹這種賠本買賣。

柏林戰役前夕英、美、法為何故意將柏林城留給蘇聯紅軍攻打 - 天天要聞

反過來讓蘇軍去攻打柏林就意味著讓蘇聯承受巨大傷亡。要知道蘇聯已在與德國的戰爭中背負了2900多萬軍人和1700多萬平民的傷亡。如此重大的傷亡所造成的勞動力資源短缺對蘇聯戰後的恢復重建工作顯然是不利的。美國把解放柏林的功勞讓給蘇聯看似謙虛,可實際上也相當於把傷亡代價轉嫁給了蘇聯。蘇聯紅軍在這場攻克納粹德國首都的戰役中傷亡30萬人以上。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