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戰略轟炸機參戰,北頓涅茨克升起三色旗,頓巴斯戰役勝利在望

2022年06月26日19:28:07 軍事 1513

文/肥佬茄子

在俄軍長達一個多月的重點進攻下,北頓涅茨克的烏克蘭守軍終於全線潰逃,俄羅斯的三色旗開始在城內升起。有學者指出,這意味著普京的「頓巴斯戰役」已經是勝利在望,但澤連斯基似乎心有不甘,仍然想著「捲土重來」。

俄戰略轟炸機參戰,北頓涅茨克升起三色旗,頓巴斯戰役勝利在望 - 天天要聞

俄戰略轟炸機參戰,北頓涅茨克升起三色旗,頓巴斯戰役勝利在望 - 天天要聞

環球網援引俄新社6月26日報道,在經過數月的戰鬥以及一個多月的重點經過後,負責守衛北頓涅茨克的烏克蘭守軍終於扛不住了。據悉,就在日前,當地烏軍已全線撤往北頓城的衛星城利西昌斯克重新組織防禦,將整座城市拱手讓給了俄軍。目前,這座擁有十餘萬人口的城市上空已有代表俄羅斯的三色旗升起,而原本藏身在各個地下掩體、工廠內的平民也已經開始陸續疏散,以免在戰鬥中受到波及。

俄戰略轟炸機參戰,北頓涅茨克升起三色旗,頓巴斯戰役勝利在望 - 天天要聞

據悉,目前俄軍已在北頓前線動員了超過30萬的軍隊,這是俄陸軍幾乎三分之一的主力,可見俄軍要拿下該地區的決心之強硬。而憑藉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俄軍目前已經開始圍攻利西昌斯克,同時拿下了附近的沃羅諾夫和博里夫斯克兩個小鎮。不過,俄軍日前對該市西南部進行的一次進攻並未取得成果。一旦該城失守,那麼頓巴斯地區大部分領土都將被俄控制,烏克蘭想要「收復頓巴斯」的野心將更加難以實現。

俄戰略轟炸機參戰,北頓涅茨克升起三色旗,頓巴斯戰役勝利在望 - 天天要聞

而俄軍之所以能夠取得越來越多的戰果,與其武力升級的軍事手段也有著一定的關係。據報道,就在最近,俄軍還首次動用了從白俄羅斯方向飛來的圖-22M3戰略超音速轟炸機,使用導彈轟炸了烏克蘭北部與西部縱深區域的軍事目標,向澤連斯基當局施加了更大的軍事壓力。值得一提的是,俄方日前還承諾向白俄羅斯提供具有核打擊能力的伊斯坎德爾-M戰術彈道導彈,這也是俄羅斯首次向盟友國家提供如此高規格的武器。有專家評論稱,這是普京敦促盧卡申科加入戰爭的手段之一,是希望白俄羅斯的加入能夠幫助俄羅斯更快地鎖定勝局,同時也能向周邊小國施加威懾,避免某些國家藉機生事。

俄戰略轟炸機參戰,北頓涅茨克升起三色旗,頓巴斯戰役勝利在望 - 天天要聞

有趣的是,烏克蘭當局面對這一十分不妙的局勢,仍表現出了充分的「樂觀」。烏情報領域官員布達羅夫日前表示,烏仍有計劃對頓巴斯地區和赫爾松地區展開反攻,烏軍仍有足夠的實力在盟友的幫助下「拚死一戰」。他還透露稱,烏軍的反攻可能將從7-8月開始,預計將在8月取得「顯著的戰果」。這並不是烏克蘭官員首次揚言要反攻俄羅斯,此前澤連斯基甚至還聲稱要動員百萬軍隊反擊俄軍,然而截至目前,烏軍的有生力量仍然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充,並且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消耗速度遠高於西方國家支援的速度。照此來看,烏克蘭基本上不具備對俄佔領區實施戰略反攻的能力。

俄戰略轟炸機參戰,北頓涅茨克升起三色旗,頓巴斯戰役勝利在望 - 天天要聞

隨著俄烏兩軍的交戰重心轉移至利西昌斯克城,頓巴斯戰役的走向變得明顯了起來。就目前來看,佔據了絕對優勢的俄軍想要拿下該城只是時間問題,而一旦該城被控制,那麼整個盧甘斯克地區所有的主要城市將全部被俄控制,頓巴斯地區實質上的控制權將歸於俄羅斯所有。因此,普京的「頓巴斯戰役」已經可以說是勝利在望。而對於澤連斯基政府來說,是否應該在失掉利西昌斯克後考慮與俄議和、接受這慘烈的現實,已經是他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