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因為英國針對香港人的BNO政策,很多香港人開始熱衷於移民英國。
因為根據這個政策,只要在英國待滿6年,就能正式獲得英國國籍,成為一名英國人。為了這個目標,哪怕前面幾年吃一些苦也不在意。
有些香港人去英國的目的是為了換個工作環境,減輕工作壓力,畢竟一直覺得在國外工作壓力會比國內小得多。
還有一些人是為了給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才選擇移民。
移民英國後真的會如他們所想的一樣,日子過得順風順水嗎?我們來看看Jeffery Koo(小古)一家4口移民英國後的經歷,也許會給我們不一樣的答案 。
一、知名甜品師為生活移民
在香港喜歡吃朱古力、蛋糕的人,大多都聽過Jeffery Koo(小古)的名字。
小古曾工作於香港文華東方酒店,是著名法籍甜品師Yves Matthay的門生,還曾到法國跟名廚Pierre Gargnaire學藝。
經過一番學習後的小古擁有高超的甜品製作手藝,尤其擅長朱古力甜品造型藝術。曾經贏得過過多個國際甜品比賽大獎,到世界各地進行甜品製作示範表演。
在香港時,小古還主持過相關的電視節目。
在他手裡,普通的蛋糕也成為一件精美的工藝品,香港的一些明星在一些特殊的節目或者紀念日、慶祝活動上都會找他做一些有特點的紀念版甜品。
小古在尖沙咀開了家自己的店鋪,名為「Patisserie Jeffery Koo」,當上了老闆,請了員工,創立了自己的甜品品牌,在香港甜品界做出了不小的名氣。
在很多人眼中,小古算是一個成功人士。
不僅事業有成,還擁有一個賢惠的妻子,漂亮的女兒和可愛的兒子。因為他事業做得很不錯,在香港,能為妻子和孩子提供較為優渥的生活環境。
可是正如我們常說的,成功人士背後往往也有著屬於自己的艱辛。
對於小古來說這份事業給他帶來豐厚收入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每天活在隧道里,無法抽離。」
除此之外,小古覺得兩個孩子在香港學習壓力特別大,有點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
基於以上兩點考慮,加上英國推行的BNO移民政策,小古毅然決定攜家人移民英國。
在前往英國之前,他覺得到了英國後,自己的工作壓力不會這麼大;孩子學習也會變得輕鬆一些。
可事實真如他所想的嗎?
二、到英國後的艱難生活
2021年年底,小古和家人來到了英國的曼徹斯特生活。
做為成年人,到異國他鄉生活首先面對的事情,自然就是賺錢養家了。
其實以小古的名氣而言,他要在國外找一份甜品師工作並不難,很多國家甜品相關公司都向他遞出Offer,但因為Y情的影響,這些工作充滿了變數,他最終還是選擇來到了英國。
他在香港習慣了自己開公司創業,不想再為人打工,於是來到英國後,他也決定重操舊業,開了一家名為「A Little Sweet」的甜品店。
從香港來到英國,全新的生活環境,無論是誰都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對於小古來說也是如此。
他覺得剛到英國的感覺就像是「逃難」,因為做甜品需要很多工具,可是因為移民過來不可能攜帶太多東西,很多用了多年的趁手工具也只能放棄。
店開起來了,因為移民過來重新生活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小古在香港收入雖然不錯,但來英國開銷很多,也得開始精打細算著生活。
在香港可以請僱員工作,到英國後請一個僱員花費太大,於是小古選擇放棄請僱員,一家4人都開始為這個小店忙碌著。
在國內,小兒子只需要待在家好好讀書就行,來到英國,小小年紀的他也開始到店裡幫爸爸做事,學會了製作簡單的甜品。
而他的女兒則主要學習製作飲品。
來英國前,小古覺得工作壓力會比香港輕鬆得多,可事實上,一家4口都在小店裡為生計忙碌 著,他開始覺得在英國的工作壓力並不比香港小多少,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除了生活環境發生改變了,工作節奏沒有任何變化,曾經想過的輕鬆工作也只能停留在幻想階段。
小古的甜品店開起來,能讓很多香港人吃到菠蘿包、雞蛋仔、蝴蝶酥等家鄉味道,確實讓在英國的香港人很高興。
但畢竟是在英國,英國人自然要比香港人多得多,如果店鋪只針對香港人做生意,範圍太小,不足以支撐店鋪的運營。
在口味方面,香港人喜歡吃少糖的甜品,而英國人卻喜歡口味重一點的,這都需要小古去根據一些情況進行調整,以滿足不同的人需要。
為了增加收入,小古的甜品店還搭配了一些中餐,用豐富的品種來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在香港有一定的知名度,到了英國一切都要重頭開始。
這對小古來說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曾經他描述在香港的工作如同在隧道里,很壓抑,而現在他覺得自己依然還是在隧道中。
不過隨著小古的努力,店鋪生意也漸漸好起來,也擁有了一些忠實的顧客,他覺得此時的隧道遠方開始出現了亮光。
三、憑自己的能力開始重新拼搏
2022年5月,為了擴大自己在英國的知名度,在異國他鄉打拚出一個更好的未來,小古報名參加了全英最大的烘焙比賽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並且憑藉自己出色的手藝,成功入圍。
在第一場比賽時候,要在150分鐘內用朱古力做好一個擺台,24年指定的士多啤梨甜品,時間非常緊張,所幸小古憑藉自己的能力順利完成,晉陞第二場比賽。
第二場比賽內容和第一場差不多,做24個塔餅及自己設計的甜品擺台,小古做出了一個朱古力茶壺,不僅樣子像極了真正的茶壺,而且從其中真的能倒出茶來,驚艷了評委,成功晉級。
第三場比賽是在3.5個小時內做出一個以運動為主題,用240粒泡芙製作拉糖擺台,同時再加上24個甜品。
小古以香港花劍奪得奧運金牌為靈感,做出了一個1.5米高的拉糖擺台,配以朱古力裝飾,再次獲得評委的一致好評。
第四場要以歷史人物為主題,小古都準備好了要以關公為原型參賽,可是沒想到意外來臨。
他的兒子被確診,照顧兒子的小古自然也被傳染了,為了安全著想,主辦方不得不讓小古退出此次比賽,同時邀請他參加明年的比賽。
本來已經為了決賽做足了充分準備的小古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而退賽,雖有遺憾,但也讓他在英國甜品界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而自己一對在國外養尊處優的兒女,也通過幫助爸爸打理店鋪體會到了父母賺錢的辛苦,更能體諒父母的不容易,變得更加懂事,這也許也是另一種收穫吧。
回顧來到英國的生活,小古感慨到哪生活都不容易。
如果要來英國生活,就要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因為英國不是想像中的夢想樂園,不要以為來了英國就一定能過上舒適的生活。
但是只要你不怕辛苦,願意努力奮鬥,前途自然是光明的。
四、感悟
小古可以說是一個業內精英,他憑藉自己的能力,在英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可這條路明顯走得非常不容易。
我們還要注意到小古自己是擁有一門精湛手藝的,這門手藝背後是多少的學習、努力與付出。
也正是這門手藝讓他能在英國比大多數能快速找到適合他的事業之路。
可以說他是幸運的,但這樣幸運的人在英國的工作依然是壓力重重,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到了國外就像到了天堂,躺著就能吃到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曾經看到過一個新加坡的紀錄片描述了香港另一家人到英國的遭遇,妻子在香港是老師,月薪4萬,丈夫是公交車司機,月薪3萬,兩人帶著孩子移民英國後,找不到工作。
妻子到工廠打工,成了流水線工人,丈夫只能偶爾幫人送送外賣賺點小錢。
半年時間就快花光了夫妻兩所有的積蓄,生活壓力壓得他們喘不過氣,甚至感情出現了問題。
還有一個47歲香港男老師,帶著待產的妻子移民英國,找不到教師工作,只得到建築工地上打工,重新開始學習木匠手藝。
國外生活並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樣美好,也許要付出比國內還多的努力才能紮下根。
不過也應該關注到一點,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讓自己擁有一項特長,這才是我們不管到哪裡都能立足的根本。
一直不太建議年輕人畢業就去做最為普通的前台接待或者行政文員工作,因為這樣的工作做1年和做5年沒太多區別,你自己能力也不會有過多的增長,反而消磨了人的意志。
不如學一門真正的手藝、掌握某個關鍵的技術,這樣才能隨著時間的增長,讓自己的能力也成正比增長,也是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