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卡車慘死50人,自由女神美國不配:萬字長文深度解密移民問題

美國移民卡車受難已超50人,誰犯的錯?

這是一篇萬字長文,能看完的應該不會多。看能看完,移民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你就完全懂了。我將用多個經濟學角度來剖析移民悲劇造成的真正原因。


卡車移民悲劇又一次出現。


這次是在美國,死的是拉美人,死因都是類似的,密閉空間中的過熱和缺氧。


事發地在美國得州安東尼奧市。美國執法人員在一輛被遺棄的卡車內發現大量移民遺體,目前死亡人數已升至51人。這是美國近年來最嚴重的移民死亡事件之一。


前一次類似事件是越南人移民英國。

2019年10月23日凌晨,英國警方在英格蘭東南部埃塞克斯郡一個工業園區內的一輛集裝箱貨車裡發現39具遺體,後確認遇難者均為越南公民,多數人年齡在20歲至40歲之間,有10人不滿20歲,最年輕的僅15歲。


這種移民,簡直一次無比危險的旅行,動輒發生死亡幾十人的慘劇。


那慘劇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我先得談一個最冷血的角度。


1、高死亡率才是他們移民的原因


是的,我沒有說錯,我說的就是:


正是因為移民之路這麼艱險,甚至有死亡的風險,偷渡移民才成為人們趨之若鶩的關鍵原因。


窮國的普通人,是不是就沒有地方工作了呢?當然不是,這個世界上有不少富裕國家,對外來工作人口是歡迎的。


比如,日本最近兩年就大量開放工作簽證,允許外國人去日本工作,再比如迪拜,也有大量的外來勞工,還有新加坡,也是張開雙臂歡迎外來工作者。


但為什麼越南人還要冒死去英國呢?再前一次類似災難是發生在中國福建人身上,他們為什麼不去新加坡、日本、迪拜這些地方打工呢?


因為這些地方太開放了,越是開放的地方,他們的勞動力就不緊缺,那麼勞動力的價格就不是很高。


相反,越是管制多的地方,越是不隨便允許外來勞工去工作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勞動力價格就會比較高。


但任何高價格也自然就包含了高風險,因為正常渠道進不去,那就要偷渡,而偷渡就需要採取非常規手段,這種手段就必然帶來風險。


如果沒有風險,隨便就可以跑個幾百上千萬人去美國打工,那這些人或許就不去了,因為大量的人衝到美國去,那他們就不是稀缺的外來勞動力了,他們的價格就上不去。


所以,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冷血的結論,那就是,就是因為偷渡有生命風險,所以他會帶來更高的勞動力價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我們再往前追因,我們當然可以認定,正是嚴格的邊境管控,才會造成這種悲劇的發生。


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有些國家歡迎外來務工者,有些國家卻緊鎖大門要抗拒他們呢?


這個問題非常複雜,如果談美國,可以說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


等等,不是說民主黨支持外來移民,而保守派反對嗎?


你聽我講完,你就明白了。


我們先來說保守派。



2、保守派毀了美國的移民傳統


美國自由女神像下雕刻的文字,非常優美且感人,吸引了無數窮苦人來到美國。

你們這些疲乏、貧困的人,

你們這些被家園排擠出來的可憐的人,

你們這些被暴風雨顛簸的,來我懷裡吧:

我舉起我的燈,在這進門的旁邊。


十九世紀 ,是一個全世界人民向美國移居,讓美國成為民族大融爐的一段歷史。

19世紀20年代:143439人

19世紀30年代:599125人

19世紀40年代:1713251人

19世紀50年代:2598214人

19世紀60年代:2314825人

19世紀70年代:2812191人

19世紀80年代:5246613人

19世紀90年代:3687564人


這十九世紀中,一共有一千多萬人進入了美國。要辦什麼手續嗎?不需要,買張船票就可以去。


那只有美國是歡迎外來移民的地方嗎?當然不是。


一戰前,這個世界是看不到什麼戶籍證明的。


整個歐洲在工業革命的驅動下,發生了大規模的移民。


移民大都來自農村,他們來到城市及工業化地區尋找職業和更高的工資。


許多波蘭人來到法國北部的礦井或德國魯爾地區工作。許多技工離開蘇格蘭去到英格蘭。許多稍有技術或全無技術的愛爾蘭人背井離鄉來到英格蘭的工業城市,在那裡修公路、挖運河、建鐵路。


愛爾蘭對美國的最大規模移民發生在40年代,因為當時愛爾蘭正發生大饑荒。在俄國受到迫害的猶太人也移民西歐與美國,以逃避沙皇的暴行。在19世紀30年代,每年移民到美國的歐洲移民約為10000人,而到了19世紀末,他們增至150萬人。


人們跨越國界,在各國之間自由遷徙,找工作,討生活。


當時世界的燈塔美國,是無數人嚮往的聖地,吸引了全世界最多的移民,歐洲大量的精英人才在移民潮中移居美國。


但美國的保守勢力在十九世紀末開始逐步發威。


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家熟悉的《排華法案》

這個排華法案是怎麼出台的?

就是白人們看到華人在努力爭取工作機會,天天996,讓他們的收入無法提升,怎麼辦呢?

通過政治力量趕出去呀,你這麼勤勞,我還怎麼活?

保守勢力在移民問題上第一次發力,就是始於《排華法案》


第二件大事,就是設立移民審查島

1892年至1943年,美國在愛麗絲島設立移民檢查站,離"自由女神像"僅有300米遠。當年的國外移民乘船來到美國,須先經由這裡才能到達美國本土。

愛麗絲島對移民體檢十分嚴格。有健康問題的不能進入,甚至還有智商檢查,甚至有人因為無法通過檢查直接投海自盡。


第三件大事,就是搞配額制

1918年美國,「本土主義者」(nativist)群體宣稱南歐和東歐人「無法同化」,對公共秩序和美國價值觀構成威脅。

美國國會以立法形式制訂了按民族出身確定的移民配額制度,阻止移民大規模入境,並一直執行到20世紀60年代。


可以說,在全世界,美國從一個所有人嚮往的移民國家,率先開啟了對人口自由遷徙的限制。


與之配套的手段,還是大蕭條時期推出的霍利關稅法案,阻斷與世界的貨物來往,歐洲各國也開始逐步進入限制勞動人口跨國流動。


世界就此開始進行人口往來方面的隔絕,我們今天所熟悉的護照制度、簽證制度,正是從這一階段開始出現的。


當時的中國處於民國時期,還沒有這種限制,蔣介石去日本留學,日本人來中國經商,是不需要找任何一個政府部門辦手續的,直接坐船過來就可以了。


所以,美國保守派乾的這幾件大事,在事實上阻斷了全球的人員來往和貿易往來。


雖然,美國還在陸續有條件的接受移民,但世界在美國的影響下,已經完全改天換日了,現代世界是一個各國關卡林立,貨物流動相對自由,但人員流動嚴重不自由的狀況,這一狀況是在二戰前形成的。


國家之間的封閉和閉關自守,才會帶來戰爭,美國保守派其實是二戰中最大的責任人之一。


即使是今天的保守派,他們依然在干這兩件事。


談談川大爺吧,他的競選口號是什麼呢?


買美國貨,雇美國人,妥妥的經濟民族主義者。有人說他會搞經濟,我真是看不出來,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這不就是閉關自守嗎?


最大的標籤就是打貿易戰了,全世界到處點火,推翻北美自貿協定,加征中國關稅,西方盟友也一個不放過,全部打上門去重新談一遍。


川普在國內最有名的標籤就是建牆了。


川普的最重要的政見就是美墨邊境那道牆,他要擋住老墨,擋住墨西哥和中美州的低端勞動人口進入美國。


這讓加州人很憤怒。加州人憤怒什麼?如果北京都是程序員,沒有普通民工,你能想像會發生什麼嗎?


那程序員得自己帶孩子,自己打掃衛生,自己修燈泡,自己做早餐。他的工作效率還存在嗎?


大量的老墨黑工,為矽谷的程序員提供了大量的低價服務,才讓程序員可以全心地去工作,不必下班自己割草坪,維修房子。


如果川普建成了牆,普通勞動者數量越來越少,就會導致另一個災難,就是任何服務業都特別的貴。


實際上,這樣的災難已經發生了。


很多普通美國人在家裡自己修草坪,自己維修,自己理髮,因為人工實在是太貴了。


若不是美國持續有大量的所謂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同時有很多精英進入美國,美國人的日子可能是一天比一天差,因為服務業越來越貴了呀。


更為奇葩的是,他居然還把在美國的外國留學生往外轟。


在美國留學的國際生有100萬之多,其中有三十萬以上的理工科人才。每年只能留下幾萬不說,還要進一步降低數量。這是喝了多少消毒水嗎?


中國大陸留學生在美所學專業中,STEM類專業的佔38%,總人數達12.5萬多。


要知道,光中國大陸在美國留學生總數就超過了36萬,印度有18萬。


這些人才很多是在國內名校畢業又跑到美國去學習的,很多一流高校生去美國深造。


而這些一流高校往往是公辦的,是國家財政補貼的,是老百姓拿稅款養著的,清華大學生均財政經費一年是幾十萬人民幣,學四年就得一兩百萬。


中國印度納稅人用這麼多錢培養的大學生,送到美國來,給你交稅,你居然不要?蠢出屎來了。


有人要說了,不對啊,這只是外國人才,本國還有大量的人才呢?


但事實是,美國沒有什麼理工科人才。美國中產階級和富人的子女喜歡將子女送去學什麼呢?三大行業,金融、法律、醫生。


理工科的人才數量,大部分以外國留學生為主。H1B簽證數量的多少和限制條件,就決定了有多少理工科人才能留在美國。


而矽谷對外國人才的依賴程度超級高,高到什麼程度?一半以上是外國人。大量的印度和中國的留學生在矽谷當工程師和高管。


但是川普上台之後,FY的拒簽率高達32%,被RFE的概率高達61%,2020年疫情期間,川普要求H1B簽證暫停,逼得矽谷公司老闆跑去法院告川普。


到了10月份,為了選舉拉票,又大幅提高留美人才的工資標準,這是想讓美國科技業去死啊。矽谷老闆只能瘋狂支持承諾增加工作簽證的拜登了。川普這種行為是蠢出天際了。


古代君王尚且知道人口就是財富,川普連人才是財富都不知道,史上最蠢的總統,沒有之一。


科技成功的唯一秘密就是人才。


而川普限縮H1B工作簽證的理由是什麼呢?


為了保護本地人的就業機會。


無力吐槽,只能說,蠢蠢蠢!


川普實際上就是把美國當作一個大城市,要驅趕低端人口,不!高端人口也一樣趕,他要會搞經濟?母豬都會上樹!


當然,民主黨更不是什麼好東西。



3、民主黨是如何阻擋移民的?


民主黨,不就是那個天天說要給移民轉正,呼籲不要建牆的那個黨嗎?他們怎麼會反移民呢?不,就是他們的主張,才是更加徹底的反移民。


因為你得理解移民這個概念,什麼叫移民?正常來說,移民只不過是人口的移動,但民主黨賦予了移民新的內涵。


他們說,不僅你可以移動過來,我還給你公民權,給你選票,給你福利。


這可就麻煩大了,一個挺自由的地區,如果萬一跑過去一群不支持自由的人,給他們選票就是一個麻煩的事,他們會支持各種管制的政策呀。


那社會的共識就永遠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


而這就是民主黨要的,越多元,他就越喜歡,因為多元可以對抗保守派的白人新教徒一枝獨秀的文化,簡單來說,民主黨不是在引進勞動力,而是在引進選民,用來對抗保守勢力。


當然,對於很多新移民來說,這個誘惑力還不夠大,選票,四年用一次,意義很大嗎?不實惠啊,那好辦,給福利呀。


管你什麼人,只要是個人,只要你生活在美國,那先給你提供免費教育,小孩起碼是可以上美國學校了。


如果把這些人變成公民呢,還可以用白卡,也就是免費醫療,美國醫療多貴啊,這就把這些人的後顧之憂全部打掉了,美國有七千萬人在用白卡,這裡面新移民來的窮人多得很。


還可以拿各種政府補助,比如疫情期間,可以不工作,一個月發幾千美金。


這不是有利於吸引移民嗎?怎麼是反移民呢?


這種行動的直接後果就是讓保守派更加反移民,這違背保守派不搞福利的觀念,所以川普指責民主黨為社會主義者。


保守派反移民之初是沒有福利制度的,所以保守派反得也不算凶,只是配額制和移民檢查,但當民主黨開啟福利移民後,保守派的反移民手段也一步一步升級了,開始要建牆了。


這叫什麼?雙方都是用魔法對抗魔法。

但民主黨製造的反移民效果不僅僅來自於保守派的攻擊,更多的來自於福利制度本身。


什麼是福利制度呢?

美國實施的福利制度在實際上是一種集體所有制。

集體所有制在分配產權時,往往採取的根據人頭進行分配,而不是象小區物業這樣根據購買份額來進行產權劃分的。


只要你是個人,那就可以分配福利,

所以,這種制度下產權預期是極不穩定的。


比如,香港也有宅基地,這是一種土地福利制度,他採取的就是人頭分配,並且是按男丁進行分配。


這就意味著,每一家人所佔有的份額其實是不確定的。生女孩就分得少,生男孩就分得多。


產權不清的集體所有制,必然會帶來對外來新增人口的抗拒。


設想一下,你是集體所有制的一員,你在集體之中的產權份額是不明確的。如果外來大量人口進入集體內,意味著你可能擁有的權益被縮水。現在你能理解,為什麼現在你可以把戶口遷到城裡,但要從城裡遷到有資產進行分配的農村可就很困難了,你是去別人的資產啊。


美國人也一樣啊。


移民過去美國的人,他們都是民主黨的粉嗎?不,呆了幾年後,他們紛紛開始反對民主黨的移民政策了。


川普在新美國人中拿到的選票數量其實在增長,原因也很簡單,建牆擋的是未來的人,我已經進來了,阻擋新增的人我有好處啊,福利拿得更多吧,我可以拿到的薪水會更多吧,為什麼不支持建牆呢?


所以,民主黨大搞福利的後果是,原本美國是一個視移民為天然權利的地方,而現在呢,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傾向於阻擋外來移民,因為這些人過來要搶他們的福利。


有人說,世界上唯一實行戶籍制度的是中國和越南,越南已經取消了,現在只有中國了。這是對戶籍制度的最大誤解。


之前限制人口在國內流動的戶籍制度確實只有中國和越南,但是實施集體所有制的戶籍制度的國家那是滿山遍野啊。因為國籍就是一種戶籍制度啊!!


香港的外來勞工是不能享受香港的公辦教育、醫療等資源的,這些外來勞工的遭遇和珠三角、長三角的農民工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你想要小孩在當地上學、在當地就醫,那就得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也就是拿到香港戶口。


這和大陸的戶籍制度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沒有。


越是福利盛行的國家,你越是難移民,對外來人口越是排斥。不信,你試試你是否可以輕鬆地移到北歐各國,你是否可以輕鬆地移民到加拿大?


高福利的歐美國家,就是改開前的中國城市。而第三世界的國家,則是改開前的中國農村。


這個世界依然被戶籍制度劃分出來另外一個城鄉二元結構。劃分的原因依然是集體所有制。


這個世界上所有公辦福利制度都是按人頭來進行分配的,這就將世界人為地在無數個地方設定了集體所有制。


而加入集體所有制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贖買。


你想移民到發達國家,交個百萬級別的錢也是一種贖買集體福利資格的費用。大陸人在香港買房,稅收加重一點,這也是一種贖買。如果你年輕有知識,有能力,甚至是高級人才,你也可以獲得進入集體的資格,這也是一種贖買,因為集體看中了你能交稅,能為集體福利增加做加法。


中國各大城市拚命在搶人,搶什麼人呢?搶大學生,年輕,搶進來就交幾十年的高福利稅,當然要搶。移民香港,你要是明星高級科技人才,那是舉著雙手歡迎你啊。


移民美國,你要是IT高級人才,被大公司聘用,被大學聘用,歡迎你留下來,用於贖買集體資格的是你一生的勞務和可預見的稅收。


當然,更多的人認為,國內要自由遷徙,國際不能,國籍不是戶口,這種被國家這一個行政區和概念框住思維的人,我實在是無語,因為國和州和市,都是人為構建的行政區域,本質是一樣的。


一條國界線就能把你的思想也划上線了嗎?


畫條線很容易,你也可以在家裡地板上劃條線,你的家庭會分成兩個家庭了嗎?不會。


但神奇的是,國家就會,只需要劃條線,就變成兩個不同的國家,人們不能相互來往,商品進出需要海關查驗,有些幾百年都是鄰居的人突然一天因為相隔的一條馬路成了國界線就變成完全的兩種人。


有些人,今天在這個地方工作生活,然後他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生活和工作,只要中間有根線,這個人就會被稱作外國人,甚至就被痛恨痛罵,而他在國內隨便哪一個地方生活工作,則為認為是正常的。


很多人批評在國內限制人口流動,而對國家之間限制勞動力人口流動覺得理所應當。


國界線是真實存在的,但人們的合作交易從來沒有國界。


除了兩個黨不斷極化對方政策外,美國還有哪個勢力在反移民呢?


4、美國反移民最強大的力量是誰


那就是美國的工會了。


川普五大湖給工會和工人的承諾就是,我會把你們的就業機會搶回來的,所以為什麼要減少外國留學生留在美國,不讓老墨進來,因為他要迎合工會勢力。


工會是天生排外的。


一個工人加入工會的目的是什麼?,想拿更高工資嘛 ,但只要加入的人數增加這個好處就會分薄,高工資就不可能實現。


所以工會會員要保持他們比較高的收入,要做一個關鍵的事情,就是要防止太多外人進入,要給加入工會設置一個門檻,不能讓人人都加入。


怎麼樣才能把人趕出去呢?在美國,以前最簡單粗暴的辦法,當然也是成本最低的辦法,那就是看膚色。


白人可以形成一個白人工會,那加入工會的標準就很明確,如果不是白人你就加入不了。


這樣的工會以前是可以明目張胆組織起來的,他們甚至在他們生產的產品上印上這樣的標誌,說Made by White Hands.(白人製造),這幫鬼人自豪地聲稱我們的產品是白人的手做的,不是黑色的手做的,不是棕色、黃色的手做的。


工會能提升工人的工資,是一個事實,但是,他只能提升部分工人的工資,並且還必須將其他的很多工人用暴力趕出市場,他們才能達到這個目標。


也就是他提升工資的代價,是以其他工人的失業為代價的。


如果經歷過中國各類計程車司機的活動,你就明白了。


在中國,事實上已經出現過工會自治組織,那就是各地的計程車。


計程車是一個非常團結的群體。


他們經常因為政府出台增加計程車數量的規定而組織反抗,為什麼要反抗,你增加了數量,我的收入就減少了。


滴滴上路時,最強大的反對力量就是傳統計程車司機,很多地方的計程車司機舉報滴滴司機,在路上攔著他們暴打,都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當然他們有他們的理由,他們購買計程車時,是按壟斷牌照買的,現在不搞壟斷了,我怎麼辦?但他們應該將矛頭對準販賣壟斷權的計程車公司和政府,而不是新加入的同行。


那如果美團成立工會,如何提升外賣小哥的收入呢?


那就是用暴力阻止他人來當美團外賣騎手。


我點外賣時,普經碰過帶孩子的寶媽、碰過殘疾人,有時和他們交流兩句,他們都是在手機上註冊一下,馬上就可以成為外賣騎手,為你送貨。


美團在救這些人,讓很多沒有技能的人,在家裡註冊一下,馬上可以創造收入改變生活。


如果美團工會成立,他們會發現,除了限制供給,別的方法都無法提升收入,那把這些兼職跑美團的人、效率不太高的人趕出市場,就是增加他們收入的好辦法。


也就是說,他們必須使用暴力,對待那些殘疾人,對待那些生活困難的寶媽。就

如同美國白人用膚色把黑人趕出工會一樣,不趕走你們,我怎麼提高收入?


工會可不是源自於歐洲共運,而是源於歐洲古老的行會。


行會是個什麼東東,就是一群行業里的人共同組織起來,維護行業工資水平的提升。在歐洲中世紀,有很多行會,這些行會經常與權力勾結擁有就業壟斷權。


亨利二世在授予魯昂製革匠行會的特許狀中宣布,除內部成員外,任何人不得在該內從事製革行業。


根據切斯特17世紀的習慣法,一個人若想在市內從事某個行業,必須是市民還要是公會成員。


壟斷一詞的來源,其實是來源於這種經營形式,叫作通過權力的特許獨家經營。


工會就是壟斷的起源。


這種形式的工會被美國很好的繼承過來了。


比如搞死通用汽車公司的是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而不是通用公司的公司工會。


我將全行業的工人全部聯合起來,你要再招人,就不那麼容易了吧。畢竟隔行如隔山,總是很多工種,是特殊工種,你在行業外是招不到人的。


這些人怎麼對付通用呢?


他們可不只是談工資,他們要談,通用你不能關廠,你不能到墨西哥去開廠,你開廠要招多少人,我們得商量。


工會已經不是個簡單的協商工資的組織,而是要控制企業的一切,目的是保證工人們是處於壟斷地位的,不能讓新增的勞動力來搶我的飯碗,我面對的競爭少,工資可不就更高了嗎?


全球化的今天 ,資本是長了腳的,最終你是綁不住的。


工會就是這樣活生生地把美國五大湖工業區搞成鐵鏽帶。


當年川普能贏下五大湖選區,就是因為他做了幾項承諾,第一,是承諾將製造業企業逼回美國,第二,是建牆阻止外來勞工和他們競爭。在川普第二次選舉時,還下令緊縮外國的留學生工作簽證,以確保美國本地人的就業壟斷地位。


有人說,美國工會這麼牛逼,那為什麼很多產業還很好呢?


因為啊,能留下來的產業,大多數工會搞不定他們。


比如高科技業和金融行業,我就一個寫字樓和一堆電腦上的代碼,逼急了老子,把寫字樓退了,把代碼一複製,再開一家公司,你能拿我怎麼辦?而製造業工廠就不是這麼容易搬走的。


所以美國的科技業、金融業依然很發達。


當然美國也有達成目的的右派工會,那就是搬不走的服務業。


比如醫生工會,醫生的標準,允許多少醫生進入到這個領域來,那是由醫生工會說了算的。


那我只要把持住這個入口,供小於求,那我的收入不就節節上升了嗎?他們做到了,美國是一個人均醫生數量極少,醫生收入極高的地方,這也是美國醫療費用全球最高的原因之一。


美國的行業工會搞出來很多奇葩的規定。


比如規定理髮師必須有上千小時的學習時間,必須經過複雜的考試,還有行業試用期,才能成為一個理髮師。而這幫學了上千小時的理髮師,卻是世界上最差的理髮師,他們大多只會按幾號頭的規格來進行理髮,收費昂貴,但水平低劣。


還有就是要學習三千個小時才能上崗的油漆匠,媽呀,刷三千個小時,都能畫油畫了,還刷個毛線的油漆呀。


但這些規則都被法律化,也就是得到了暴力的支持,你要是不達標,你去做那是違法的。


也就是說,行業工會,也是採取的暴力手段,用暴力強行禁止他人進入,美其名曰,行業准入,為了用戶的消費體驗,其實背後就是要搞暴力壟斷收入。


這幫人就是狗雜種,收入是上去了,但是是以禁止別的勞動者進入為代價的。他們清楚,只有全面禁止其他工人進入,他們才能提升工資,他們知道,是其他工人的低報價才讓他們的收入無法提升。


黑人為什麼窮?失業率高?很多人說是黑人天生懶,其實在五六十年代,黑人就業率很高,美國兩黨聯合工會,一起把他們搞失業的,民主黨用福利引誘黑人主動變窮,不窮你就沒資格領福利,用最低工資法把競爭力不強的黑人擋在就業市場外,而保守派工會則用各種行業資格將黑人擋在行業之外。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碼頭工人事件,就是可以少幹活多拿錢的壟斷者,你想干?對不起,有準入條件,不讓你干,隨便都可以當碼頭工人,我們的收入就會下降。


什麼發達國家藍領收入高,尊重體層勞動者,狗屁呀!


是法律保護他們搞壟斷,他們才能拿到高收入的。放開競爭試試,藍領還能有高收入嗎?一些人天天罵某國企業搞壟斷,把物價搞得高高的,卻對美國的這種工會點一萬個贊,其內心不是反壟斷,而是憑什麼我就不能壟斷?


那美國工人們是不是因此就活得很好了呢?當然不是!



5、用權力爭奪利益就能帶來利益嗎?


人在一個社會是有多重身份的,但反對外來工作者的人其實陷入了一種「單一身份謬誤」。


什麼意思呢?就是人往往基於自己的某一個身份的利益出發主張某種觀點,但卻忽視了自己另一個身份的利益。


所有的人幾乎都同時具備兩種身份,第一種叫供給者,也就是你是一個出售者,你是老闆,那你在向消費者出售商品,你是普通打工者,那你在向老闆出售勞動力;


但同時,你還是一個消費者,因為你不是打工機器,你還要買房、買車、教育小孩。


那麼當你從不同的身份出發時,你會發現你有不同的利益。


如果你是一個供給者,你當然希望競爭者越少越好。


實體店老闆天天叫著「淘寶不倒,中國不會好」,為什麼?因為淘寶上的商家在搶他們的生意,而淘寶上的電商商家,則看著實體店的老闆冷冷地說:「傻逼,是實體店這個商業模式太落後了,死了活該,誰讓你價格貴的」。


當實體店老闆回家後,他就變成了消費者,這時,他面對商場五百塊一雙的皮鞋和電商上二百一雙的皮鞋,如果二者是同樣的產品,他會怎麼選呢?他如果只去商場買,堅決不上電商,那他就是純種SB。


沒有這樣的人,當他是消費者身份時,他會積極擁抱電商,哪怕嘴上不表揚電商,但電商行業從零成到了十幾萬億的銷售額,已經說明了,消費者在用腳投票。


消費者的利益是同樣的錢,買到更好的好產品,這一行動是符合他利益的。


那麼,這兩種身份存在利益衝突嗎?


當然不存在,如果存在,說明人永遠分不清自己的利益所在了,因為任何市場中的人,都是雙重身份。


問題出來哪呢?我們回到美國再來分析這個問題。


美國的工人,很多從供給者身份的角度,支持了很多政策,比如行業工會,比如阻止外來移民,比如職業許可,這些政策是不是給他們帶來了收入的增加呢?當然。


不僅是美國,在發達國家,藍領的工資收入超過白領,這是常有的事。


我下面列一個美國藍領收入最高的幾個職業。


美國電梯安裝和修理工的平均年薪大約為67950美元,變電站和繼電器檢修工的平均年薪大約為61700美元,運輸檢查員的平均年薪大約為61110美元,石油和天然氣鑽井工人的平均年薪大約為59560美元,石油管道運輸系統和煉油廠工人平均年薪大約為56990美元,鍋爐製造和修理工的平均年薪大約為56680美元,輸電線安裝和修理工的平均年薪大約為58860美元。


這都是十年前的數據了,現在更高了,要知道2017年美國個人中位數收入只有37000美元。家庭中位數收入就是61000美元。


這些藍領工人,在美國是妥妥的中產階級,一個人就能養一個家。


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可以下一個判斷,我錯了,那個罵我的人對了?你看,限制勞動力進入,當然有利於當地人的收入提升啊,如果全世界的電工都跑美國去找工作,美國的電工能有這個收入水平嗎?當然沒有。


那我是真的錯了嗎?


我們得抽絲剝繭,將複雜的問題回歸到簡單的問題上,你才能發現問題出在哪。


假設一個島上有三個人,分別從事耕種、紡織和捕魚。


突然有一天,從外面來了三個從海上漂流過來的難民,他們也分別從事耕種、紡織和捕魚,那這時,市場上會出現雙份的魚,雙份的布,雙份的糧食。


而難民剛到這個島,他們只希望活下去,於是他們的魚、布和糧食都賣的比原來的要便宜,他們還比島上的原著民更努力,因為他們一無所有,這時,原來的三個人出售產品的價格也要跟著降下去,否則他們的產品就賣不出去了。


沒有錯,他們的貨幣收入是減少了,但他們真實的財富受損了嗎?


沒有啊,因為他一天的產出,依然可以換到同樣多的東西。


從供給者的身份,他們好象是受損了,但不要忘記,他們還是消費者,他們的消費價格降低了。


收入上漲,不一定是財富上升了,因為可能同時物價上漲了。


收入下降,或者沒漲,不一定財富就不上升了,因為可能同時物價下跌了。


那麼好,美國的藍領工人的真實生活水平會在這種管制下上升嗎?顯然不會。


我是貨車司機,因為限制了貨車司機,我的收入提升了,但我消費電工服務時,我就不得不花更多的錢去消費電工的服務。


而電工的收入提升了,他去消費裝修工人的裝修服務時,他又不得不支付一個高價。


表面收入是增加了,但實際財富增加了嗎?沒有啊。


美國的醫生收入很高,天下皆知,這讓所有的美國人看病都特別貴,但醫生的收入有相當部分要拿去交醫療事故責任險,低的要交收入的15%,高的要交50%。


高額的律師費,會高醫生的高收入打個折,然後醫生還得面臨各種服務業的高價格,比如餐飲、外賣、修理,清潔等工人的價格都很高。


那醫生的真實財富水平能上升很多嗎?


從服務業的消費水準來說,很多去美國定居的華人經常說,賺美元花美元,因為在美國消費服務業的產品,美元幾乎就是人民幣的幣值。


比如:小孩上網球興趣班,100美元一小時,請個修理工上門,隨便幾百美元。


而只要價格相對便宜的服務產品,一定背後有大量黑工,也就是勞動力供給充分,比如餐廳,美國一般餐廳人均消費也就是20美元,而美國餐廳是黑工最多的地方之一。


這時,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了,人們恐懼新增勞動就業人口,是因為人們只看到了收入的貨幣價格,只在乎自己是供給者的身份,而忽略了消費者的身份。


本質上來說,這與恐懼機器生產,是一回事。機器就是增加的勞動力,一台高效的機器,可以讓某一項生產減少無數勞動力,但他會帶來財富的損失嗎?當然不會。


機器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終讓消費者用更便宜的價格買下產品,而消費者省下來的錢,又可以產生新的需求,從而讓更多的人就業。而供給者因為使用了機器,使得收入變的更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又增強了。


用這個思考方式再來想人口遷徙,那就更簡單了。遷徙過來的人口還會帶來更多的消費需求,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供給者的收入不一定就下降,還有可能在企業投資的增加上,不斷上漲。


大量接收移民的地方,通常都會帶來迅速的繁榮。


美國就是一個典型啊,歷史以來,美國接受了500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美國人的生活因此變窮了嗎?


剛好相反,美國近一百年來,無數人才都是移民或是移民的直接後代,這說明移民給美國帶來的無限的活力。


香港也是如此,在二戰結束後,上海工商界的大量人員移民到香港,接下來大陸的逃港潮和越南的難民潮又給香港帶來無數的移民,結果香港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城市,一下變成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所有的香港人都變富了。


而川普的買美國貨,僱傭美國人,同時阻止外來移民進入美國工作,這是必定失敗的政策,最後川普五大湖選區都輸了,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選前的承諾沒有做到,五大湖工業區工人的實際生活水平並未提高。


美國的貨幣政策和移民政策,其實上是將企業往外趕,企業是長了腿的,你不讓我在美國僱傭墨西哥人,通用就跑到墨西哥去開廠,大量的美國製造業都跑到國外去辦廠,將生產線轉移出美國。


川普想把大企業全給逼回來,如果真逼回來了,會發生什麼?美國的工人收入肯定 會提高,企業增加了嘛 ,勞動力就相對稀缺了,工資肯定提高,如果再把關稅提高几倍,那美國人就會非常慘。


他們名義的工資可能還有幾萬美元,但東亞廉價的工業品如果不能進入美國,那實際生活水平會急劇下降。


之所以,現在美國人還活的不錯,因為服務業雖然貴,但工業品便宜啊,因為工業品全是外國工人生產的,農產品便宜啊,因為農場里有大量的老墨黑工。


而把勞動力驅趕到國界線之外生產會帶來什麼問題呢?那就是這些人的消費也在境外,特別是服務業的消費,於是美國當地的就業機會就要減少。


這就是單一身份謬誤帶來的錯誤認知,只從生產者角度出發,從不考慮自己消費者的身份,最後的結果是形成各職業之間的互害系統。


這種謬誤廣泛存在於很多認知里,比如免費醫療,從消費者角度出發時覺得很好啊,不花錢治病多好,但換一個角度呢,免費醫療花的錢從供給者那裡收取稅收,那供給者的稅收水平就得不斷地提高才能滿足免費醫療的要求。


公司稅收水平上升了,給員工的工資也得降低,消費者看起來得到了免費的醫療,但他作為供給者時,他的收入可能減半了,哪怕他年輕力壯從不進醫院,他的收入也減半。


想到這一層,你還支持免費醫療嗎?這叫自掘墳墓嘛 。


但歐洲就存在這個情況,你看著歐洲人貨幣工資挺高,你再看看他們稅收,再看一下他們的實際支出,和他們消費服務性產品的物價,瞬間你就覺得他們普通人的生活也就一般。


如果阻止自由遷徙能讓人收入提升這一邏輯成立,那應該所有的大城市都阻止他人進入,因為這會讓這個城市變的更美好,也就是城鄉二元化在利益上是對的,事實剛好相反,不斷吸納新移民的深圳人收入越來越高。


好了,那移民問題的正解到底是什麼?


6、移民問題的正解


其實,新加坡、迪拜已經給世界打了一個版。


那就是不能把移民理解為選民、理解為福利制度增加人,

而是只需要理解為工作簽證就可以了,最好是不受限制,沒有期限的工作簽證。


這種工作簽證等於是不限制任何人之間的自由交易。


你是中國的中產,不希望找個菲佣嗎?中國保姆多少錢一個月?一線城市快上萬了,但香港新加坡人可以一個月花三千人民幣請一個。


這不是消費者的福祉嗎?省下來的錢,又會消費和投資,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也不要理解為歐洲的定向移民。


歐洲社會只接受難民,這是正常的人口遷徙嗎?不是難民就不要。而且是針對特定國家的,這也不是自由遷徙政策。


向全世界開放,那中國的窮人也可以去歐洲市場競爭工作機會,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多著呢,有幾十億人都想去歐美髮達國家工作。


如果只是去工作,不給福利,不給選票,對當地人有利,對工人也有利,這不是皆大歡喜的事嗎?


美國發生這樣的悲劇,真是太可惜了,一個以自由移民精神立國的美國,居然搞成了人們要用生命的代價去偷渡的國家。


那個自由女神像,砸了吧,美國不配!

(完)


作者:古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