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印禁令封鎖!中國首列火車駛入伊朗,有些人該睡不著覺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5月25日,全國首列發往伊朗德蘭黑的貨運列車已成功抵達。該次列車從陝西省西安出發,途經哈薩克、土庫曼直達伊朗,全程耗時15天

中伊鐵路的正式通車,將原本40天的海運時長直接縮減至15天。伊朗的石油運輸從此能繞開美國控制,直接運送至中國,我國商品也能規避馬六甲海峽監管,一舉破解美國的雙重製裁。

作為2021年中籤署的4000億美元經濟協議的重要項目,中伊鐵路一經投用便對印度洋和波斯灣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它的存在對於中伊之間意味著什麼?又將在未來發揮怎樣的作用?

全新鋼鐵動脈

5月12日,伊朗、中國、哈薩克和土耳其等六個國家的鐵路官員齊聚一堂,在德黑蘭舉行了一場會議,就推動亞歐貫通鐵路網路展開了深入商討。最終六國就運營標準和關稅的意見均達成一致,準備今後大力改善鐵路貿易,全力推動互聯互通。

13天之後,伊朗阿普林陸港的擴建工程正式竣工。竣工儀式上,阿普林陸港迎來了它們的第一個客戶,一列來自中國的貨運列車正式抵達阿普林陸港,宣告著德黑蘭阿普林陸港商業鐵路項目全面啟動。

阿普林陸港位於伊朗首都德黑蘭南部,臨近附近的機場及公交樞紐,屬於伊朗核心地帶。負責人霍賈哈尼稱讚道:阿普林陸港將打破歐亞陸路的沉寂,讓伊朗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支點。

同時阿普林陸港還能為當地提供500個工作崗位,未來隨著工程擴建,數量還有望達到5000個。但對於伊朗來說,這條鐵路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打破美國封鎖,開拓經濟貿易。

伊朗經濟和石油出口長期遭受美國制裁,特朗普登台後,更是幾度揚言要將伊朗的能源出口徹底清零,甚至要開展二級制裁,打壓與伊朗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企業。

美國的制裁絕非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今年3月,美國政府以涉及購買、儲存伊朗原油為由,對中國石油進行了制裁。4月1日,美國再度對伊朗、中國以及阿聯酋在內的6大實體企業進行了制裁,原因是參加了伊朗的無人機、彈道導彈採購活動。

為了打破美國封鎖,伊朗開始千方百計與大國尋求項目合作,來緩解自身受到的壓力。伊朗首先找到了印度,雙方簽署協議將共同投資巴哈爾港,並建設鐵路,通過鐵路來連接印度——阿富汗——中亞地區。但後來印度不斷向美國靠攏,最終導致項目進展遲緩,幾乎被擱淺。

被逼上絕路的伊朗,又找上了我國簽署了25年全面合作協議。2021年中伊建交50周年之際,雙方簽署了全面合作計劃,將關係正式升級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並起草了一份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

這份合作協議內容顯示,在未來25年間,中國將斥資4000億美元在伊朗本土開展政治、戰略、經濟多領域合作,同時獲得伊朗的石油供應。而本次新鐵路開運,就是4000億美元協議的其中一個項目。在今後的25年內,中伊關係將持續深化,伊朗也必將逐步向我國靠攏。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自去年底以來,伊朗政府便三番五次向我國主動示好。12月19日,伊朗副總統主動約見中國駐伊朗大使。同月27日,伊朗外交部長對華進行正式訪問。外交措辭上,伊朗公開表示伊朗目前對外政策的最優級就是深化中伊戰略夥伴關係。幾番表態,都可以看出伊朗政府現在是不遺餘力的向中國示好。

在對外貿易受阻、經濟發展艱難,內政權力交接波折的背景下,中國目前的確是伊朗唯一的救命稻草。他們需要外部資金和市場來激活自身經濟,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又掌握著世界最完備的產業體系,十分契合伊朗的破局需求。

鐵路開通後,伊朗能成功躲避美國海軍在馬六甲海峽與紅海製造的封鎖壓力,打造出一條多元化能源出口渠道。

在國際舞台上,伊朗孤立無援,外交斡旋空間十分狹小。他們一邊遭受著美西方制裁,一邊面臨著嚴重軍事風險。在眼下困境中,只有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的中國,能成為伊朗值得信賴的倚重對象。我們能幫助伊朗通過和平手段化解危機,在國際外交中站穩腳跟。

在特朗普政府強硬的態度面前,能與世界最大工業國開展長期貿易往來,無疑是伊朗政府最重要的談判籌碼。

對中國的利好

對於中國而言,這條鐵路的開通同樣具備重要意義。過去多年,印度洋是我國經濟的核心命脈。但美國卻能仰仗軍事優勢,隨心所欲的封鎖馬六甲海峽航道,對我國能源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若是印度再向美國倒戈,雙雙聯合在印度洋採取行動,馬六甲海峽將徹底成為我國的七寸命脈。承擔了我國80%原油進口的馬六甲通道,是禁不起任何波瀾的,否則我國屆時將面臨能源中斷的巨大風險。

但中伊這條能源通道打通後,我國從西安出發,經哈國和土庫曼,能在短短15天之內便直達伊朗。再過幾天之後,這列火車就能滿載石油從伊朗返回國內。從中國角度來看,這條鐵路是我國全新的能源陸運生命線。

尤其是2023年11月後,胡塞武裝在紅海發動海上襲擊200餘次,致使過境人數銳減70%,成本也隨之直線飆升。反觀中伊鐵路,既沒有美國軍事干預,又不存在胡塞武裝介入侵襲,完美規避了各類風險。

但對於美國和印度來說,這條鐵路的存在卻令他們感到尤其難受。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前兩天發文表示,中國和伊朗的陸地貿易,無論是對印度洋體系,還是美國構建的國際體系而言,都是一種重大威脅,它嚴重削弱了美國的體系價值

過去多年,美國封鎖伊朗就靠兩大殺招:海軍攔截和swift金融斷網。如今鐵路開通後,美國第五艦隊淪為擺設,中國的cips跨境支付現已能處理全球八成的人民幣貿易。

中國的手段讓中東各國見識到,只要誠心誠意的與中國開展合作,他們就不必擔心美國的種種封鎖。美國單極秩序的時代已然落幕,隨之冉冉升起的是東方紅星。

之於印度來說,中伊鐵路更是令他們難以承受的打擊。中國日後通過這條鐵路,完全能將巴哈爾港、瓜達爾港連接起來,構成一個中國、伊朗、俄羅斯、土耳其和巴基斯坦在內的運輸網路,從而進一步削弱印度的地區影響力。

印度先前的發文,即是為盟友美國擔憂,也是為自身在印度洋的布局被打亂而坐立難安。或許在此之前,他們一直幻想未來與中國發生武裝衝突時,可以動用海軍立刻封鎖被印度洋航道,從而完全切斷中國的對外航運。但如今中國的神之一手,儼然將他們的幻想擊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