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態度又變,100國面臨10%對等關稅,對中國,特朗普有言在先

在閱讀文章前,麻煩您點下「關注」,方便您後續討論和分享,感謝您的支持,我將每天陪伴你左右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7月4號這天,特朗普政府決定不談了

原先許諾的全球貿易談判被扔進廢紙簍,取而代之的,是一封封即將發往世界各國的信函,內容很簡單:這是你的新關稅稅率,接受,或者等著。

——【一扇門關上了,一封信寄來了】——

談判桌被徹底掀翻了。

美國給出的官方理由聽上去冠冕堂皇:同時跟170多個國家磨嘴皮,太複雜,也太慢了。與其這樣耗下去,不如直接攤牌。

從7月4日開始,白宮將單方面以信件形式,通知幾乎所有貿易夥伴新的關稅安排。

但戲肉還在後頭。這封「關稅聖旨」究竟威力多大,美國政府內部卻流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版本。特朗普本人放出狠話,稅率可能高達20%到30%,矛頭直指日本這類談判桌上的「釘子戶」。

可轉頭,他的財長貝森特又對外透風,說別緊張,大約100個國家可能只會面臨10%的「對等關稅」。

這種模糊和矛盾,本身就是一種施壓。它像一柄懸在所有人心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沒人知道它什麼時候落下,又會砍得多深。

——【盟友們發現,自己成了棋盤上的肉】——

這封信還沒寄出,寒氣已經先傳遍了整個盟友圈。

歐盟的反應最為典型,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他們一邊派代表飛往華盛頓,表達出強烈的談判意願,甚至願意接受10%的關稅來換取暫時的和平。

另一邊,也悄悄備好了一份長長的反制清單,隨時準備開火。

日本則被逼到了牆角。汽車和農產品,尤其是白花花的大米,是其絕不能退讓的底線。面對特朗普可能高達35%的關稅威脅,東京的談判代表寸步不讓,雙方徹底陷入僵局。

就連韓國總統也公開承認,與美國的談判「異常艱難」。而印度,在農業和乳製品這些「紅線」問題上碰壁後,乾脆擺出了一副「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姿態,默默向WTO提交了報復計劃。

有趣的是,這種無差別的壓力,反而催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以歐盟、日韓為首的近29個經濟體,竟罕見地站到了一起,形成了事實上的「反關稅陣線」。

這股集體反彈的力量,讓特朗普那個「7月9日」的最後通牒,多少顯得有些色厲內荏。

——【有人掀了桌子,卻被請回了貴賓席】——

但在這場風暴里,有一個身影卻顯得異常平靜。那就是中國。

即將發出的關稅信函,沒有中國的那一份。這份「例外」待遇,不是靠妥協換來的,而是硬生生打出來的。

當美國的關稅大棒揮過來時,中國的應對簡單直接:你打一拳,我奉還一腳,而且專挑你的痛處踹。迅速而精準的反制,讓華盛頓清醒地認識到,想從中國身上佔便宜,自己也得掉塊肉。

更關鍵的是,中國手裡還捏著一張真正的王牌——稀土等關鍵礦產。

這張牌扼住了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咽喉,讓白宮明白,與中國全面開戰的代價,遠非一場經濟衰退那麼簡單。它是一種戰略層面的癱瘓風險。

所以,當別人都在焦慮地等待信件時,中國反而成了那個被美國主動拉回談判桌、並最終達成框架協議的「例外」。它用行動證明了,在叢林里,贏得尊重的最好方式,就是亮出自己的爪牙。

——【想贏,就得有人先「輸」】——

為什麼美國敢這麼玩?憑什麼?

答案藏在美國國會剛剛通過的「大而美法案」里。這份法案堪稱特朗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軍火庫」,它通過大規模減稅和增加政府開支,提前給美國經濟注射了一針強心劑,用以對沖關稅戰可能帶來的衝擊。

有了國內的財政兜底,特朗普便有了「耗下去」的底氣。同時,他個人低迷的支持率,也迫切需要一劑「關稅猛葯」來提振,為自己的連任之路掃清障礙。

當然,光有底氣還不夠,他還需要一個「榜樣」來殺雞儆猴。越南和英國,就扮演了這個角色。

它們是少數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其中越南更是接受了對其商品徵收20%、對轉運商品徵收40%的「不對等」協議。

這個協議被特朗普奉為圭臬,並不斷向其他國家展示。他的潛台詞很清楚:要麼像越南一樣「識時務」,要麼就等著迎接更猛烈的炮火。

——【棋局的終點,可能不是將軍】——

棋局走到這,短期勝負似乎一目了然。收到信函的國家,將面臨接受、反制或繼續在鋼絲上博弈的艱難抉擇。

但真正的結局,往往在棋盤之外。特朗普這種「美國優先」到不惜犧牲盟友的做法,正在深刻地侵蝕著二戰後建立起來的西方聯盟體系。

當大哥開始無差別地向小弟們收保護費時,小弟們的心思自然就活絡了。

一個極具想像力的未來正在浮現:美國的孤立主義,可能正反向催化一個更緊密的東亞經濟圈。日本前首相呼籲中日韓加強合作的言論,並非空穴來風。

這三個國家在技術、市場和產業鏈上的高度互補,一旦因外部壓力而真正聯手,其能量將是驚人的。

這場由一人發起的關稅棋局,最終的贏家,或許壓根就不在美國。

參考信息: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3131032833360420/?channel=&source=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