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經濟學人】
這僅僅是虛驚一場嗎?
今年4月,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在「解放日」加征的關稅引發的全球經濟恐慌,如今已逐漸被日益增長的樂觀情緒所取代。迄今為止,關稅引發的通脹效應尚屬溫和。美國商界領袖私下表示,他們現在預期貿易摩擦將促成貿易協議,而非為了摩擦而摩擦。調查顯示,儘管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仍處於低位,但情況正在改善。標準普爾500指數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
正如我們所報道的,7月1日在美國參議院通過、7月3日在眾議院通過的「大而美法案」(bbb),其核心更像是保羅·瑞安或米特·羅姆尼所代表的傳統共和黨式議程——減稅與削減開支,而非一場「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運動的幻想。突然間,商界領袖們願意再度將特朗普視作其首個任期中的那位民粹主義者:一位值得認真對待,卻不可逐字逐句聽信的人物。
然而不幸的是,特朗普計劃於7月4日簽署成法的「大而美法案」,很可能給這幅樂觀圖景蒙上陰影。它揭示了特朗普對美國經濟繁榮的根基造成的長遠損害。
當地時間7月3日,共和黨議員慶祝眾議院表決通過「大而美法案」 視覺中國
該法案的主要作用是延長特朗普首個任期內本應到期的減稅措施,共和黨人將此粉飾為對現狀的延續。然而,他們同之前的民主黨人一樣,無視了一個事實:現狀已經不可持續。過去12個月,美國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高達驚人的6.7%。若該法案通過,赤字將維持在這一水平附近,而國家債務與gdp之比約在兩年內就會超過二戰後曾達到的106%。關稅收入雖能緩解壓力,但不足以阻止該比率上升——這意味著美國滑向危機的趨勢將持續。
即便法案在財政的某些方面勒緊了褲腰帶,其選擇也是失當的。在預期壽命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美國本應削減對老年人的福利支出,例如提高退休年齡。但現實卻是,退休人員獲得了稅收減免,而共和黨人卻在削減面向貧困人群的醫療補助(medicaid)。
法案中雖包含一些明智的措施,例如限制各州利用制度漏洞套取聯邦資金,但官方預測顯示,其總體效果將是令失去醫療保險的美國人增加近1200萬。對於全球最富裕的大國來說,這是個可恥的數字。許多失去醫保者將因新的工作要求(即「受益人必須工作」)而陷入困境。此類規定過去曾給申請人設置繁瑣的文書障礙,卻未能有效促進就業。
更多的「節流」來自法案廢除了喬·拜登總統任內通過的清潔能源稅收抵免政策。這些抵免政策充斥著本報曾經反對的保護主義「買美國貨」要求。但由於國會厭惡碳定價,沒有任何替代方案會取代它們。美國將再次缺乏聯邦層面的脫碳政策,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高於應有水平。特朗普對化石燃料抱著懷舊情結,忽視了可再生能源在創造更豐富的能源供應方面的潛力。在人工智慧通用模型(agi)的競賽(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訓練大模型所需電力的競賽)如火如荼開展之際,這顯得尤為愚蠢。
就連該法案的通過方式也暴露了美國日益加劇的治理失靈。「大而美法案」體量龐大,是因為執政黨每年很少有機會僅憑參議院的51票(而非繞過阻撓議事所需的60票)來通過一項稅收與支出法案。在一份如此龐大的法案中,重要改革難以得到充分審議,大量「政治分肥」式的資金可被用來收買國會議員的支持。
樂觀主義者承認以上部分或全部的問題,但辯稱經濟增長將消除所有擔憂。更快的經濟增長會減輕債務負擔,通過增加就業機會和提高工資來惠及窮人,並使政治失靈在經濟上顯得無關緊要。果然,美國政府預測未來四年的經濟產出將增長近5%。
然而,指望該法案帶來繁榮的經濟增長是錯誤的。「大而美法案」中已生效的減稅措施提供的刺激作用甚微,而關稅則起到了抵消作用。無論如何,當前利率已是特朗普上次減稅時的三倍,美聯儲更可能通過微調貨幣政策立場來平衡更寬鬆的財政政策。供給側減稅雖有助於促進投資,但按成本計算僅佔總減稅額的8%。許多新減稅措施(包括針對小費和加班費的免稅)實際上是噱頭。政府的放鬆管制議程或許能提供助益,但作用有限。
事實上,美國如噴泉般發行的債務將日益損害經濟增長。在正常情況下,公共債務會排擠私人投資,推高數據中心等新項目的資本成本。而若債券市場迫使美國進行突然的財政調整,其代價將是巨大的。高盛銀行估計,若美國國會將財政緊縮問題再推遲十年,屆時可能需每年削減開支或增稅達gdp的5.5%,方能穩定債務與gdp之比。這超過了2010年代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後經歷的緊縮程度。若立法者覺得這過於困難,美國或許會訴諸二戰結束後採取的策略:通貨膨脹和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
「馬拉松式投票」引發借貸危機
「大而美法案」對長期性問題的忽視,反映了一種更廣泛的痼疾。特朗普倚仗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無可置疑的談判籌碼,卻忽視了美國成功的根基。他重啟了對美聯儲的攻擊,給經濟穩定增添了新威脅。他削減科研經費的政策將損害美國創新。他對法治的輕率態度使美國的投資風險上升。儘管貿易戰有所緩和,但平均關稅稅率仍處於一個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仍構成了負擔。即使以美元計價的美國資產在大幅升值,但以外幣計價時已顯落後。美元今年貶值了11%,反映出美國經濟面臨的真實且日益增長的長遠風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