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不肯對特朗普低頭之際,日本為何把目光看向中國?如果中日能夠聯手,日本又將收穫怎樣的好處呢?
用一詞來形容中日近期關係,那就是趨穩向好。為什麼?日本政府從去年開始,就一直求而不得的解禁水產品,現在中方終於點頭,儘管不是完全解除,但至少能解日本的燃眉之急。而在人文方面,前段時間有差不多300名日本青年訪問中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並且當時日方還呼籲「以史為鑒,共創未來」。這也恰恰是中方一直以來的呼籲,可見日方還是下了點功夫的。
而就在最近,日本78歲老將、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已經開啟了訪華行程並抵達北京,他是來參加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的。在會上,鳩山由紀夫說的話非常有看點,說2點,第一,他「背刺」了美國,表示美總統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實際上蘊含著美國自己都承認,美國已經失去了曾經霸主地位的信號。這是句大實話,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得弄清一個邏輯,即美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從1890年開始,就已經是世界工業增加值第一的國家。強大的工業體系,往往意味著一個強大的軍工產業,所以美國在二戰時期,可以說就是用武器的海洋淹沒了納粹。但現在,誰是世界上工業增加值第一的國家?是咱們中國。昔日繁榮的美國底特律已經成為了鐵鏽地帶,美國很難再現往日工業榮光,所以特朗普高喊的「讓美國再次偉大」,才會在美國這麼有市場。
第二,鳩山由紀夫呼籲中日聯手,至於理由是「美國變了,日本也要變」。這句話該怎麼看呢?這是在為日本可能要進行的戰略轉向找理由,潛台詞就是不怪日本變了,要怪就怪你美國先變心。在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確實變了,變得不在乎盟友體系,甚至還要對盟友敲骨吸髓,「美國優先」讓盟友寒心。而日本不光要承受關稅壓力,而且還要應付特朗普可能發出的駐軍費用漲價通牒,壓力很大,為了儘可能保全自己的國家利益,日本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選擇改變,離美國遠一點。至於喊中日聯手,這明擺著是日本打的算盤,一來是想靠中國填補美國留下的市場窟窿,給日本經濟找新增量;二來或許是想給美國施壓,在中美關稅博弈的背景下,把親近中國當作是對美博弈的籌碼,逼美國讓步。
美國給日本開出的關稅協議條件非常苛刻,不光要求日本大力進口美國的汽車和大米,同時特朗普還不打算把對日本汽車加征的高關稅給撤銷,如果按照特朗普的辦法來辦,那日本經濟必將進一步受到重創。要知道,之前的岸田政府之所以下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經濟不景氣,民眾認為岸田政府無能,所以石破茂不想走上岸田政府下台的老路的話,那就絕對不能接受特朗普開出的條件,至少得要保住日本汽車的在美市場份額。而現在日方向中方示好,或許也抱著用中國市場取代美國市場,為日本汽車以及一眾日本產業開闢潛力更加巨大的中國市場的想法。
事實上,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日方想向中方取經。怎麼說?中方在面對美國關稅霸凌之際,所採取的反制措施呈現出很強的系統性,一套反制拳直接讓特朗普狠踩了一腳關稅戰的剎車。日本現在向中方靠攏,未嘗沒有抱著「偷師」的想法。
但話說回來,即便日本政府有意和中國走近,但能不能真正走近,也不是日本一方說了算的,還要考慮到美國的因素。日本長期把美國視為最大的「保護傘」,它是不可能真正的徹底拋開美國單獨與中國走近的。可能一些「小打小鬧」,美國不會介入,還在容忍範圍之內。但如果損害到美國的印太戰略的話,那美國可能就真的要對日本下狠手、「動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