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2州結成聯盟,高舉反關稅大旗對特朗普發起「逼宮」,要求對華關稅必須「歸零」。
上個月,中美關稅戰曠日持久,如今美國12個州已經忍不下去了,聯合起來「逼宮」特朗普,指控其「對等關稅」非法,給美國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要求特朗普立刻「收回成命」。
本周三,這起訴訟正式開庭審理。這場訴訟的核心,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特朗普無權在未獲國會批准的情況下加征關稅。美國12州聯合「逼宮」特朗普,中國的態度依舊很乾脆。
首先就是美國加州率先挑起大旗,4月16號那天,加州州長紐森直接把特朗普政府告上了法院,說他們的關稅政策不合法。這下子可不得了啦,在美國政壇炸開了鍋,說實話這種州政府直接告聯邦政府的情況在美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美國總統手裡有張「王炸」——《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只要一聲「國家緊急狀態」,就能繞開國會,把關稅大棒砸向全球。聽著耳熟?最近那些讓人心驚肉跳的關稅,就是這麼來的。
《國際經濟緊急權力法》(IEEPA),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產物。它賦予了總統一個相當大的權力:在和平時期,如果總統認為國家遇到了緊急情況,並且這麻煩主要來自國外,總統就可以動用包括關稅在內的一系列經濟手段。當然,這「緊急狀態」並非總統單方面決定,國會每年都需要審查其是否合理。
要說這屆行政當局,還真是嚴格照著「先宣告、後行動」的路子來的。無論是針對所謂「芬太尼」問題甩出的懲罰性關稅,還是後來範圍更廣的「對等關稅」,全都是在「國家緊急狀態」這面大旗下搞出來的。
這場景,不由得讓人想起五十多年前,尼克松總統為了應付美元危機,也曾搬出過一部更老的《對敵貿易法》,同樣是繞開國會,給所有進口貨都加了稅。後來,《1974年貿易法》又對此作了細化,在特定危機下(比如國際收支危機),總統也能臨時調調關稅。看來,拿「緊急狀態」來應對經濟難題,確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但這把權力之劍,用好了是保家衛國的利器,用偏了,會不會動搖國本,侵蝕權力分立的根基呢?
誰能想到,總統這套操作剛一出手,就在美國國內捅了馬蜂窩,法律戰的烽火迅速點燃。足足十二個州的最高司法長官——州總檢察長們,居然聯起手來把聯邦政府告上了法庭。他們的訴求很直接:總統今年以來針對中國商品加征的所有關稅,必須全部撤銷,恢復到零關稅!法庭的鑼鼓已經敲響,控辯雙方的唇槍舌戰正式開打。
州總檢察長們的道理很簡單,也很尖銳:憲法沒給總統這權力,想加關稅得國會點頭。至於那個「國家緊急狀態」?對不起,證據不足,難以服眾。他們還補了一刀:徵稅大權明明在代表人民的國會手裡,總統靠一道行政命令,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先放風,這本身就在法律邊緣瘋狂試探,簡直是把法定程序當兒戲!
面對州府氣勢洶洶的挑戰,聯邦政府的律師們則想從程序上「釜底抽薪」。他們說,總統判斷國家是否進入緊急狀態,這本質上是個「政治問題」,法院最好別插手,只有國會才有資格說三道四。至於為啥非得下這麼重的手?他們的解釋是,貿易逆差像個無底洞,快把美國的製造業給掏空了,總統的緊急措施,就是為了救亡圖存。
可惜啊,這場官司的前景,恐怕誰也說不準。現行法律對「緊急狀態」到底是個啥,壓根就沒個準譜,這就給總統留下了老大一片自由發揮的空間。法院想判斷總統是不是越權,也挺頭疼。
可以預見,這種牽動國家權力神經的案子,沒個三年五載根本下不來,就算一路打到聯邦最高法院,那也得猴年馬月了。想當年,現任總統在上個任期,也因為關稅問題吃過類似的官司,但最後法院還是判行政當局贏了。
更別提,圍繞這一波關稅的法律糾紛,遠不止這一樁,聯邦各級法院和專門的國際貿易法院,還堆著一堆案子呢。考慮到行政當局在國會和潛在最高法院里可能佔有的人脈優勢,想靠一兩場官司就徹底扳倒既定政策難!
法律上的官司還在磨嘰,經濟上的漣漪早就一波波蕩漾開了。那十二個州政府為啥非得跟聯邦政府掰手腕?說到底,還不是因為關稅政策實實在在地傷到了各州的錢袋子。當行政當局把針對中國貨的關稅大棒一下子掄到百分之一百四十五那麼高的時候,原本熱熱鬧鬧的中美貿易航線,幾乎一夜之間就涼了半截。
這下可苦了那些美國製造商和零售商,他們的關鍵零部件、電子元件還有各種日用消費品,很多都得從中國進口。關稅一來,供應鏈直接斷裂,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全被打亂,簡直是一場噩夢。
關稅的負面影響還不止這些,它就像往平靜湖面扔了塊大石頭,激起的波紋迅速擴散到美國的股票、債券、外匯市場,進出口貿易額應聲下跌,就連老百姓日常買東西,都感覺手頭緊了不少。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中國也不是吃素的,迅速亮出了反制措施。你加我的,我也加你的,針對性的報復性關稅說來就來。
不僅如此,在一些有戰略意義的原材料比如中重稀土的出口上,中國也開始「卡脖子」。這下,一些在華經營的美資企業和依賴這些資源的美國軍工部門,可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壓力。
有意思的是,行政當局這輪「對等關稅」的算盤,打的可不止中國一家。日本、韓國,甚至隔著大西洋的歐洲盟友們,也都被卷進了這場貿易摩擦的漩渦。
也難怪聯邦政府的律師在法庭上會憂心忡忡地說:要是法院現在下令暫停或取消關稅,那美國政府正在跟其他國家進行的那些複雜的貿易談判,可就徹底黃了,後果「極具破壞性」。這話里話外,不也正說明了這關稅措施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範圍之廣,牽涉之深嘛!
關稅政策攪起的風浪,可不僅僅停留在法律和經濟層面,政治上的波瀾更是此起彼伏。在美國國內,除了州政府發起的法律挑戰,不少地方也爆發了民眾的抗議。他們反對的,不光是讓人頭疼的關稅,還有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的一些不近人情的做法。
國會山那邊,代表反對派的民主黨議員們也沒閑著,他們正想方設法通過立法提案,給總統的關稅權力套上個「緊箍咒」,好讓這列「失控的火車」趕緊回到法治的軌道上來。
國際上,尤其是作為主要「靶子」的中美關係,更是經歷了一番過山車般的折騰。就在不久前,中美雙方官員還在中立國瑞士的日內瓦,坐下來談了好幾輪經貿問題。當時放出來的風聲還挺樂觀,說雙方似乎初步同意降低關稅,還商量著建個後續溝通機制來解決分歧。
可惜,好景不長。日內瓦的握手墨跡未乾,也就十來天的功夫,華盛頓那邊就接連出招:先是瞄準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昇騰系列人工智慧晶元,搞起了全球封鎖,不準美國企業用美國技術幫中國研發AI模型。緊接著又力排眾議,計劃對主要從中國進口的港口起重設備,加征高達百分之百的關稅!
這些動作,在明眼人看來,簡直就是對先前談判成果的公然打臉,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點互信,又被沖得七零八落。對此,中國商務部門也迅速回敬,向全世界放話:誰要是敢執行或者配合美國的單邊限制,那就等著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吧!
信息來源
光明網《美12州「上告」白宮 能讓特朗普的「關稅牆」破防嗎?》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2796780651874842&wfr=spider&for=pc